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_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运算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2021-04-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七       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

单元目标要求

使学生探索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1 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学习活动中主动认识运算律。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还要发挥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多方面有所发展。教材希望学生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认识运算律并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为此,教材设计了一条鲜明的教学线索,在发现运算律、总结运算律的时候,都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安排了丰富、多样、有效的学习活动。教材安排了“引出一个实例进行类似的实验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得正确的结论。

2 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应用运算律。

应用运算律能使有些计算简便,简便运算应该是学生的主动追求和自觉行为。教材只编排一道例题作为引导,在“试一试”和“想想做做”里为学生创设了多次体验的机会,让他们主动进行简便运算。

(1) 体验简便,选择简便。

第58页第4题和第62页第2题都可以先算一算,再比较每组中的两道算式。通过算和比,学生一要看到同组的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二要感到两道算式的运算顺序不同;三要感到同组的两道算式中,一道计算比较简便,另一道比较麻烦;四要知道同组的两道算式可以利用运算律相互改写。如果学生有了上面四点收获,那么就为教学简便运算作了有益的铺垫。

第59页的例题求三个年级参加跳绳比赛的总人数,通过“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次体验三个数连加时,如果应用加法结合律把能凑成整百的两个数先加,运算比较简便。另外,在第59页“想想做做”第1题、第62页“想想做做”第3题,创设了简便算法的氛围,引导学生把例题里获得的体验转化成进行简便运算的内在动力,使简便运算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和自觉要求。

(2) 体验灵活,适应变化。

第60页第2题和第62页第4题中,应用加法结合律,有些题先进行后两个数的计算比较简便,有些题先进行前两个数的计算比较简便,有些题要同时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才能使计算简便。教材设计这些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时,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各种具体情况,不要生搬硬套。 12345

第60页第3题是两个三位数相加,其中一个加数接近整百数。如果把这个接近整百数的三位数分解成“几百加几”,原题就从两个数相加变成三个数相加,而且可以利用加法结合律简便运算。类似的还有两个两位数相乘,如果把其中某一个乘数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就可以应用乘法结合律使原来不容易口算的题变成容易口算的题。这些技巧都是灵活应用运算律的表现,也是学生充分体验的结果。

教材里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如第60页第4、5两题、第63页第10题等,这些题都可以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设计这些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简便运算不只是数学技能,也能简便地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是学习者的心理行为,外界只能为学习者提供体验的条件,不能代替学习者进行体验。体验既能对数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产生情感表现。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应用运算律是教材的编写理念,教材为学生预留了许多体验的机会,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把学生的体验落到实处,让体验产生效果。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第1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探索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学生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3、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学情分析: 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展过程,理解不同运算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难点:概括加法的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师生合作,探索加法交换律 出示例题情境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出示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45(人)    17+28=45(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是相同的?又有什么是不同的? 说明:这两个算式算出的都是跳绳的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28+17=17+28 其他的数相加,也能写成这样的形式吗?两个加数相加时会有什么规律呢?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能用简单的办法表示这些等式吗?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字母表达式 a+b=b+a  △+○=○+△…… 说明这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就是  参加跳绳的男生有28人,女生有17人,踢毽子的有23人独立列式解答交流(都表示跳绳的人数)相加的数一样,位置不同,结果相同依次板书   共同检验是否正确各自写出一些等式交流等式及写的方法组织交流,板书学生的不同形式尝试用符号或字母表示互相交流 通过结合实际生活情境体验加法交换律的合理性。并能通过举例解释加法交换律的正确性、合理性。 二、学法迁移,探索加法结合律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四、评价鼓励,全课总结五、布置作业 a+b=b+a 指出:我们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出示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8+17)+23     28+(17+23)比较这两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它们的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其他的三个数相加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呢?出示练习题(可用书中的习题)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如果用字母表示,可以怎样写?指出:这个规律叫“加法结合律”,字母表示就是  (a+b)+c=a+(b+c) 教师出示a+b=b+a a+b+c=a+c+b (a+b)+c=a+(b+c) a+b+c+d=a+c+b+d a+b+c+d=a+b+(c+d) 想想做做第1---5题想想做做第3题 立列式计算交流算法交流:数没变,运算顺序变了结果相同  可以用“+”连接 新课标第一网 独立完成计算并填符号交流练习情况互相补充交流 (a+b)+c=a+(b+c) 学生判断在较复杂加法计算中运用了哪些运算规律。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体验加法结合律的合理性。 课题: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2 课时 12345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的进行简便计算。(探索并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情分析: 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在经历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方法,正确计算。 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条运算律,还记得是什么吗?各是什么意思?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 b+c) 教学新课出示: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跳绳比赛?谁能说出算式? 板书:29+46+54 巡视学生解题,注意不同解法展示学生不同算法哪种算法简便?小结: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把和是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下一步的计算简便。 独立解答  交流算法观察比较交流  46和54 相加得到100,这样计算简便 二、“试一试” 三、组织练习四、课堂作业 出示算式并提出要求 69+75+25   78+(47+22)巡视  个别指导困难的学生两道题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第1题想想做做第2题想想做做第3题想想做做第4题想想做做第6题想想做做第2、3题剩下的题,第5题 各自用简便方法计算交流  板演自己的方法交流运用的运算律课题: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      第3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发展符号意识) 2、   学生学会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及数学的应用意识得到一定提升。(探索并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情分析: 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加法的运算律?你会用字母表示它们吗?乘法有类似的运算规律吗?猜测验证,探索规律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律?指名口答 1、学习乘法交换律出示第一个例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图中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情况 提示 用 “乘法”) 3×5与5×3有什么联系?  你能把图下面的算式填写完整吗?(出示)3×5=(  )×(  )   巡视 个别指导你还能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巡视   指名回答  提示通过计算验证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每算式有什么相同及不同点? 猜测  交流可能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观察  交流 (图中有3组小朋友在踢毽子,每组5人)独立写算式(可能情况)3×5  5×3    5+5+5(可能没有) 数相同,位置不同,结果相同独立完成  交流 3×5=(5)×(3)独立练习   同桌交流,互相计算检验 二、组织练习,巩固提高 (两个乘数的位置交换了,它们的结果不变。)归纳: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  a×b=b×a 我们以前用过乘法交换律吗?(适当提示) 2、学习乘法结合律出示下一例题    指名口述算式  并板书(23×5)×6      23×(5×6)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计算时怎么样?结果呢?可以写成一个算式吗?请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再写出几组算式?组织口算验证其正确性观察这些算式,你有发现什么规律?讨论  交流结合学生回答小结并揭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这个三个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独立写出  汇报(a×b)×c= a×(b×c) 3、“试一试” 想想做做1--4题。三、全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同桌口头互说,加深印象在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说出 a×b=b×a 不是难事计算并用加法验算    498+326  回忆  讨论   交流(验算时)独立计算  验算  认真读题  独立解题交流  汇报都是算一共多少人…… 一是先算前两个数的积,一是先算后两个数的积……,一样(23×5)×6=23×(5×6)独立完成   交流互相检查  新课标第一网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教科书p63 “想想做做”第5-10题        第 4课时 12345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学生在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的进行简便计算。(探索并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情分析: 重点与难点: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旧知二、教学新课 什么叫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如何表示什么叫乘法结合律?用字母如何表示?揭示课题 1、想想做做第6题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在我们学习中有什么应用?出示题目指名板演。78×46  65×39   27×94 练习题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还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带来哪些方便呢?请同学们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指名说说每题用了什么运算律?为什么要先将这两个数相乘 47×4×5          56×2×5 45×(9×2)       4×(84×5) 2、想想做做第8题 回忆  互相交流 a×b=b×a 交流   同桌互相说 (a×b)×c=a×(b×c) 可用来进行乘法的验算独立完成 交流检查订正独立完成  交流观察  交流 以第一组为例 三、练习四、全课总结五、布置作业 比较每组中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5×24       45×12      36×15        25×4×6     45×2×6    9×(4×15)指名板演  检查:哪道计算简便?当两个数相乘,不能很快口算出结果时,我们可以将一个乘数看成是另外两个数相乘的形式,注意: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后,一定要有两个数的积是整十或整百的数才简便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35×18=35×(     ×    ) 16×15=16×(     ×    ) 45×12=45×(     ×    ) 18×25=18×(     ×    ) 125×32=125×(   ×    ) 25×24=    ×     ×         简便计算 45× 18      28× 15    25× 12      125×32×25 第7题明确要求引导分析小结: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析第5题指名读题,明确题意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想想做做 第9、10题 25×24  24是下一题 4×6 的积     独立完成  交流每组下面一题计算简便  独立填写分析   交流汇报仔细观察   列式解答交流(简便方法) 课题:教科书p64   练习12345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规律,掌握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能合理灵活的选择适当的运算律进行计算。(探索并了解运算律,能应用一些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情分析:重点与难点:熟练进行简便计算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基本练习二、解决问题1、口算25×4    48+52     5×14    73+276×15    70÷14    12×30    40×2075+35   98-79   121÷11   35×3180÷20  490÷70  9×5×8   4×6×52、脱式计算598÷(43-17)        (157+185) ÷57      96÷12×23            84+36÷123、简便计算54+87+13     39+144+6127×4×5        15×28×218×35           32×25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1、第3题出示图    指名说图意苗圃一周的篱笆长指什么?怎样求苗圃一周的篱笆长?2、第4题每个月的总数怎样算简便?指名口答  说思路依次口算选择几题说口算方法9×5×8  简便过程独立计算交流 分组计算  独立完成交流 口述思路检查订正交流运算律的运用三边长分别是:54米29米46米(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独立列式解答  交流算法独立计算  填表  交流算三、扩展练习四、课堂总结五、布置作业3、分析第6题指名读题 说图意  长7米 、宽5米怎样求“一共要购买多少住菊花苗?”月季花、海棠花方法一样吗?(机动)1、在一条全长150米的大道两边栽树,每隔10栽一棵,从头至尾一共要栽多少棵?2、制造一套纪念币2枚,每枚要用铜50克,制造80套这样的纪念币要用铜多少克?如果每套纪念币卖140元,这些纪念币共可卖多少元?3、有三根绳子,第一根长23米,第二根比第一根长7米,比第三根短7米,第三根绳子长多少米?练习七第5、6题法(能得整百的两个月先加)分析题意,弄清图意讨论  交流:先算出面积,再乘每平方米种植的课数(一样)依次读题  独立解答交流每一题的解题方法1、150÷10+1=16(棵)16×2=32(棵)2、2×50×80   140×803、23+7+7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shuxuejiaoan/94760.html

  • 四上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人教四上)

    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70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三角形边的关系导学案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 课时数:1课时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二 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一体育场_体育场(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年级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的教案】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复习教案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四上角的度量题目_角的度量(人教四上)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答案_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研究性报告]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小学四年级数学书上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7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例1)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认识整亿数课外作业】认识整亿数

    【教学内容】课本91、9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个级、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级数正确读写整亿数。2、学会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让学生感受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