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教案]北师大版第七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商不变的规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2021-03-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发现规律、探索新知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每生一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始动阶段,设疑激趣
  以卡片先出示右三题,指名口算;再出左三题,同桌两人比赛,左边的用计算器算,右边的用口算。
  (36×2)÷ (12×2)=    (36÷2)÷(12÷2)=
  (36×4)÷ (12×4)=    (36÷3)÷(12÷3)=
  (36×8)÷ (12×8)=    (36÷12)÷(12÷12)=
  教师用黄色粉笔写出商后,问比赛的胜负如何?
  师:好多用计算器算的同学赢了!哎哟,用口算的小嘴翘起来了。这个比赛不公平,是吧?那交换一下,再赛一道题怎样?教师板书:(36×100…0)÷ (12×100…0)=
10 个     10个
  学生皆面有难色。稍后——
  生1:等于2。
  生2:等于3。
  师:请你说说这一题为什么等于3呢?
  生2:36÷12=3。
师:他的知识面真宽!(在两组口答题上方板书:36÷12=3)那么这一题究竟等于多少呢?是不是与36÷12有联系?(用红粉笔在 “(36×100…0)÷(12×100…0)=”之后板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授阶段,观察概括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两组题。你发现这两组题的商有什么特点?
  生:都等于3。
  师:对!这两组题的商与36÷12的商一样,都是3,没有发生变化。下面我们进行一项公平的比赛,请同桌左边同学观察与思考左边一组题,右边同学观察思考右边一组题,(用绿色粉笔板书:)看谁抢先回答出这个问题:(出示)这些题与36÷12=3比,被除数36和除数12怎样变化,商才不变的呢?
  在有学生举手欲回答“观察与思考”时——
  师:请同桌两位同学交流一下各人的发现。
  同桌交流后集中发言。
  师:观察左边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1:通过观察,我发现被除数、除数都乘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师:请用上“扩大”这个词,把你发现的规律再说一下。
  生1:通过观察,我发现被除数、除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师:观察右边的一组题呢?
  生:通过观察,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两种情况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生: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师:说得真好!谁能再说一说。
  生: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用小黑板出示“商不变的规律“,组织学生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请你们接下来再举几个例子(手指两组口答题),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变不变?
  生:(36×3)÷(12×3)=108÷36=3
  师:[板书:(36×3)÷(12×3)=3]他举了个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3倍,商不变的例子。谁能举个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的例子?
生:(36÷9)÷ (12÷9)=4÷……
  师:12÷9等于多少?
  生齐:12÷9等于1余3。
  师:噢,有余数。这个例子究竟怎么算呢?同学们暂时还不会,哪位能重举个例子?12345678
  生:(36÷4)÷(12÷4)=9÷3=3
  师:他举了个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4倍的例子,商还是不变。
  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验证,证实了: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谁能给我们发现的规律取个名字?这个规律人们通常叫“商不变的规律”。(板书:商不变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
  (36×2)÷ (12÷2)=
  (36×5)÷ (12×3)=
  (36÷6)÷ (12÷2)=
  (36+12)÷ (12+12)=
  师:这几题的商也都是3吗?
  多数学生肯定,少数学生否定,双方争执不下。
  师:现在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争执不下,大家商量一下:怎么办呢?
  不少学生认为:“算,算!”
  师:好,那我们按照运算顺序算一下,看究竟等于多少?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用计算器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刚算出第一题答案是12,少数派学生就欢呼起来。
  师:与36÷12=3比,这几题的商为什么变了呢?请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之后,推举代表发言。
  生1:我看第一题,因为被除数和除数不是同时扩大或缩小,尽管倍数相同,所以商还是变化了。
  生2:第二题和第三题,虽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由于倍数不相同,所以商发生了变化。
  生3:第四题,被除数和除数不是同时扩大,而是同时增加相同的数,所以商也变了。
  师:三个小组代表的回答太棒了!看来,对商不变的规律我们要全面地理解哦。只有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才不变。
  那现在你看看“商不变的规律”,你认为哪几个词特别重要?
  学生说出“同时”、“相同”、“商”三个词,教师用红笔加圈后,请学生再自由地读一遍。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4页,同桌两人交流交流怎样回答课文中的五个问题。
  学生看书、填表、交流。
  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齐:没有。
  师:那你知道学习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用吗?
  生: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做整十、整百数的除法口算。
  当教师问:“你会了吗?”绝大部分学生响亮地回答:“会!”少数学生有些迟疑。
  师:谁会举几个例子,教教几个还没有完全会的同学?
  生1:500÷100=500÷100=5。(教师随之板书。)
  生2:600÷200=600÷200=3。(教师随之板书。)
  三、调节阶段,放松愉悦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好极了!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听个故事。(播放配乐故事,出示相应画面)
  “故事的名字叫‘猴王分桃子’。
  “花果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在等猴王来分桃子。猴王准时来到。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吧。’ 小猴子听了,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就说:‘那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 ‘大王,请您开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平均分给300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 这时,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12345678
  “同学们,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 6    3
          60    30
          600   300
  生1:小猴子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越来越多的小猴子分到桃子了。
师:想得有道理!
  生1:猴王的笑是一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的2个桃子。
师:对!数学变了,但桃子个数与小猴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没有变。我们可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反馈阶段,深化认知
  (1)800÷25=(800×4)÷(25×4)      (  )
  (2)48÷24=(48÷4)÷(24÷2)       (  )
  (3)32800÷400=328÷4            (  )
  (4)30×4=(30÷2)×(4÷2)        (  )
  要求学生认为对的话,则举手;错的话,则举拳。第(1)、(4)题要说明理由。
  师:第(1)题为什么说是错的呢?
  生:800×4=3200,25×4=100,3200÷100=32,而800÷25=……
  有几个学生在座位上帮忙:“800÷25也等于32。”
  师:那这道题对不对?
  生齐:对!
  师:可为什么有同学那么快就能很快判断它是对的,他有没有计算呢?
  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商不变,所以这道题是对的。
  师:真会动脑子!一学就会用了!
  第(4)题大多数学生很快判断出是对的,少数学生判断出是错的。
  师:哦,有判对的,也有判错的。请不同意见的双方各出一名代表,到前面辩论。
  正方:请说说商不变的规律。
  反方: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正方:这道题中是同时缩小的吗?
  反方:是同时缩小。
  正方:再请看看缩小的倍数相同吗?
  反方:缩小的倍数相同。
  正方:那么这道题符合商不变的规律吗?
  反方:不符合。
  正方:为什么?
  反方:这道题中的30和4是被除数和除数吗?
  正方:……嗯!
  反方:请你再说说商不变的规律。
  正方:(略)
  反方:请把前4个字再说一遍。
  正方:在除法里。
  反方:这道题可是在乘法里啊!
  正方:噢!可是……这是“积不变的规律”……
  反方:积不变的规律?那我们一起算一算:30×4=120,30÷2=15,4÷2=2,15×2=30,120=30?
  学生们笑出声来:“120怎么等于30?”
  正方:我们只看到“同时缩小”和“相同的倍数”,忽视了“在除法里”这个前提条件,错了。
  学生们和教师都热烈鼓掌。
  师:谁能再说一说这道题为什么错?
  生:它错误地把商不变的规律运用到乘法算式中了。
  师:一针见血!刚才判断出这道题是错的同学请笑一笑。希望以后笑的人能更多一些啊!
  出示课本第85页上一个“做一做”,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
  逐条出示口算题:
  2800÷400       3000÷50
  7200÷800       4500÷900
  4000÷200       96000÷6000
  4000÷200、 96000÷6000两题请学生说说想法。强调被除数、除数末尾要划去同样多个“0”。
  师:想一想,现在再出类似的题比赛,一个用计算器算,一个用口算,谁会赢?那现在我们换个形式再赛一场,一场公平的比赛,怎样?12345678
  出示竞赛题:
  在□ 中填数,在空白中填运算符号:
200÷40=5
  (200×4)÷ (40×□)=5      (200÷2)÷(40÷□)=5
  (200×3)÷ (40 □)=5      (200÷4)÷(40 □)=5
  (200×□)÷ (40 □)=5     (200÷□)÷(40 □)=5
  师:□里可以填“0”吗?为什么?
  师: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谁能不看黑板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同学们在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中,看到了商不变的规律。如果能经常这样观察思考问题,同学们就会越来越聪明。还有什么问题吗?
现在我们来看(36×100…0)÷(12×100…0)等于多少呢?
  生:等于3。    10个      10个
  师:同意等于3的请举手。(全班皆举手。)哪位能说一说为什么等于3?
  生:36和12同时缩小了相同的倍数,其实这道题就可以算36÷12,所以等于3。
  师:课的开始大部分同学不会解答这道题,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发现了商不变的规律,现在运用这个规律就可以口算这道用计算器都算不出的题啦!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请思考:(在“竞赛题”下方出示)
  (200+200)÷ (40 □)=5
商不变的规律
[日期:2005-11-05] 来源: 作者:华应龙 [字体:大中 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p8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发现规律、探索新知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每生一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始动阶段,设疑激趣
  以卡片先出示右三题,指名口算;再出左三题,同桌两人比赛,左边的用计算器算,右边的用口算。
  (36×2)÷ (12×2)=    (36÷2)÷(12÷2)=
  (36×4)÷ (12×4)=    (36÷3)÷(12÷3)=
  (36×8)÷ (12×8)=    (36÷12)÷(12÷12)=
  教师用黄色粉笔写出商后,问比赛的胜负如何?
  师:好多用计算器算的同学赢了!哎哟,用口算的小嘴翘起来了。这个比赛不公平,是吧?那交换一下,再赛一道题怎样?教师板书:(36×100…0)÷ (12×100…0)=
10 个     10个
  学生皆面有难色。稍后——
  生1:等于2。
  生2:等于3。
  师:请你说说这一题为什么等于3呢?
  生2:36÷12=3。
师:他的知识面真宽!(在两组口答题上方板书:36÷12=3)那么这一题究竟等于多少呢?是不是与36÷12有联系?(用红粉笔在 “(36×100…0)÷(12×100…0)=”之后板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授阶段,观察概括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两组题。你发现这两组题的商有什么特点?
  生:都等于3。
  师:对!这两组题的商与36÷12的商一样,都是3,没有发生变化。下面我们进行一项公平的比赛,请同桌左边同学观察与思考左边一组题,右边同学观察思考右边一组题,(用绿色粉笔板书:)看谁抢先回答出这个问题:(出示)这些题与36÷12=3比,被除数36和除数12怎样变化,商才不变的呢?
  在有学生举手欲回答“观察与思考”时——12345678
  师:请同桌两位同学交流一下各人的发现。
  同桌交流后集中发言。
  师:观察左边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1:通过观察,我发现被除数、除数都乘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师:请用上“扩大”这个词,把你发现的规律再说一下。
  生1:通过观察,我发现被除数、除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师:观察右边的一组题呢?
  生:通过观察,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两种情况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生: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师:说得真好!谁能再说一说。
  生: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用小黑板出示“商不变的规律“,组织学生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请你们接下来再举几个例子(手指两组口答题),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变不变?
生:(36×3)÷ (12×3)=108÷36=3
  师:[板书:(36×3)÷(12×3)=3]他举了个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3倍,商不变的例子。谁能举个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的例子?
  生:(36÷9)÷(12÷9)=4÷……
  师:12÷9等于多少?
  生齐:12÷9等于1余3。
  师:噢,有余数。这个例子究竟怎么算呢?同学们暂时还不会,哪位能重举个例子?
  生:(36÷4)÷(12÷4)=9÷3=3
  师:他举了个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4倍的例子,商还是不变。
  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验证,证实了: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谁能给我们发现的规律取个名字?这个规律人们通常叫“商不变的规律”。(板书:商不变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
  (36×2)÷ (12÷2)=
  (36×5)÷ (12×3)=
  (36÷6)÷ (12÷2)=
  (36+12)÷ (12+12)=
  师:这几题的商也都是3吗?
  多数学生肯定,少数学生否定,双方争执不下。
  师:现在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争执不下,大家商量一下:怎么办呢?
  不少学生认为:“算,算!”
  师:好,那我们按照运算顺序算一下,看究竟等于多少?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用计算器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刚算出第一题答案是12,少数派学生就欢呼起来。
  师:与36÷12=3比,这几题的商为什么变了呢?请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之后,推举代表发言。
  生1:我看第一题,因为被除数和除数不是同时扩大或缩小,尽管倍数相同,所以商还是变化了。
  生2:第二题和第三题,虽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由于倍数不相同,所以商发生了变化。
  生3:第四题,被除数和除数不是同时扩大,而是同时增加相同的数,所以商也变了。
  师:三个小组代表的回答太棒了!看来,对商不变的规律我们要全面地理解哦。只有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才不变。
  那现在你看看“商不变的规律”,你认为哪几个词特别重要?
  学生说出“同时”、“相同”、“商”三个词,教师用红笔加圈后,请学生再自由地读一遍。12345678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4页,同桌两人交流交流怎样回答课文中的五个问题。
  学生看书、填表、交流。
  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齐:没有。
  师:那你知道学习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用吗?
  生: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做整十、整百数的除法口算。
  当教师问:“你会了吗?”绝大部分学生响亮地回答:“会!”少数学生有些迟疑。
  师:谁会举几个例子,教教几个还没有完全会的同学?
  生1:500÷100=500÷100=5。(教师随之板书。)
  生2:600÷200=600÷200=3。(教师随之板书。)
  三、调节阶段,放松愉悦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好极了!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听个故事。(播放配乐故事,出示相应画面)
  “故事的名字叫‘猴王分桃子’。
  “花果山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在等猴王来分桃子。猴王准时来到。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吧。’ 小猴子听了,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就说:‘那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 ‘大王,请您开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平均分给300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 这时,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同学们,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 6    3
          60    30
          600   300
  生1:小猴子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越来越多的小猴子分到桃子了。
  师:想得有道理!
  生1:猴王的笑是一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的2个桃子。
师:对!数学变了,但桃子个数与小猴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没有变。我们可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反馈阶段,深化认知
  (1)800÷25=(800×4)÷(25×4)      (  )
  (2)48÷24=(48÷4)÷(24÷2)       (  )
  (3)32800÷400=328÷4            (  )
  (4)30×4=(30÷2)×(4÷2)        (  )
  要求学生认为对的话,则举手;错的话,则举拳。第(1)、(4)题要说明理由。
  师:第(1)题为什么说是错的呢?
  生:800×4=3200,25×4=100,3200÷100=32,而800÷25=……
  有几个学生在座位上帮忙:“800÷25也等于32。”
  师:那这道题对不对?
  生齐:对!
  师:可为什么有同学那么快就能很快判断它是对的,他有没有计算呢?
  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商不变,所以这道题是对的。
  师:真会动脑子!一学就会用了!
  第(4)题大多数学生很快判断出是对的,少数学生判断出是错的。
  师:哦,有判对的,也有判错的。请不同意见的双方各出一名代表,到前面辩论。
  正方:请说说商不变的规律。
  反方: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正方:这道题中是同时缩小的吗?
  反方:是同时缩小。12345678
  正方:再请看看缩小的倍数相同吗?
  反方:缩小的倍数相同。
  正方:那么这道题符合商不变的规律吗?
  反方:不符合。
  正方:为什么?
  反方:这道题中的30和4是被除数和除数吗?
  正方:……嗯!
  反方:请你再说说商不变的规律。
  正方:(略)
  反方:请把前4个字再说一遍。
  正方:在除法里。
  反方:这道题可是在乘法里啊!
  正方:噢!可是……这是“积不变的规律”……
  反方:积不变的规律?那我们一起算一算:30×4=120,30÷2=15,4÷2=2,15×2=30,120=30?
  学生们笑出声来:“120怎么等于30?”
  正方:我们只看到“同时缩小”和“相同的倍数”,忽视了“在除法里”这个前提条件,错了。
  学生们和教师都热烈鼓掌。
  师:谁能再说一说这道题为什么错?
  生:它错误地把商不变的规律运用到乘法算式中了。
  师:一针见血!刚才判断出这道题是错的同学请笑一笑。希望以后笑的人能更多一些啊!
  出示课本第85页上一个“做一做”,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
  逐条出示口算题:
  2800÷400       3000÷50
  7200÷800       4500÷900
  4000÷200       96000÷6000
  4000÷200、 96000÷6000两题请学生说说想法。强调被除数、除数末尾要划去同样多个“0”。
  师:想一想,现在再出类似的题比赛,一个用计算器算,一个用口算,谁会赢?那现在我们换个形式再赛一场,一场公平的比赛,怎样?
  出示竞赛题:
  在□ 中填数,在空白中填运算符号:
200÷40=5
  (200×4)÷ (40×□)=5      (200÷2)÷(40÷□)=5
  (200×3)÷ (40 □)=5      (200÷4)÷(40 □)=5
  (200×□)÷ (40 □)=5     (200÷□)÷(40 □)=5
  师:□里可以填“0”吗?为什么?
师: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谁能不看黑板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同学们在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中,看到了商不变的规律。如果能经常这样观察思考问题,同学们就会越来越聪明。还有什么问题吗?
  现在我们来看(36×100…0)÷(12×100…0)等于多少呢?
  生:等于3。    10个      10个
  师:同意等于3的请举手。(全班皆举手。)哪位能说一说为什么等于3?
  生:36和12同时缩小了相同的倍数,其实这道题就可以算36÷12,所以等于3。
  师:课的开始大部分同学不会解答这道题,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发现了商不变的规律,现在运用这个规律就可以口算这道用计算器都算不出的题啦!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请思考:(在“竞赛题”下方出示)
  (200+200)÷ (40 □)=5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

“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习了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之后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让学生认识到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进行简算,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由于在第一单元学习“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时,通过填表、提问引导学习发现规律时,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在上课时,我改变了一下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几道口算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口算时发现一个问题: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怎么商不变?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发现规律。接着又让学生自己举例,来验证一下有没有商变化的情况,通过检验,使他们确信被乘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是不变的。12345678
本节课虽然在设计时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但由于备课时不够充分,也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
一、引入时的材料不够充分。
课的开始,我先出示了一道题16÷8= 让学生口算。接着又呈现了6道除法算式,让大家口算:(1)48÷24 (2)80÷40 (3)160÷80 (4)96÷48 (5)64÷32 (6)8÷4 从这6道题不难发现,前5道题同16÷8 比较,都是扩大几倍,而只有第6题是缩小的情况。因此学生在发现缩小几倍的规律概括的不是很好。既然是发现规律,就应该从多个材料中去找相同的地方。如果多出示一些口算题,这里面多数是商是2的,还有几道不是得2的,其中商2的口算扩大或缩小的情况尽可能多一些。然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接着再探究商都是2的这些题的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二、小组合作安排得不够恰当。
探究性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的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但是,在教学中,还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在本节课上,出示6道商是2的除法算式,然后小组内讨论: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结果,我发现有个别学生在悄悄说话,还有的小组内的同学各写各的。这严重背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从根本上失去了小组合作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主动参与,真正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123456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inianjishuxuejiaoan/93389.html

  • 四上笔算乘法教案_笔算乘法(人教四上)

    笔算乘法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第五单元70页例3。教学目标:1、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三角形三边关系导学案]三角形边的关系导学案

    三角形边的关系(实践课)课型:新授 课时数:1课时 学案教案一、自学导航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二 专题训练:2、三角形形路线...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一体育场_体育场(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与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五年级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的教案】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复习教案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第一课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复习重点:数位顺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四上角的度量题目_角的度量(人教四上)

    角的度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第5~7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答案_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线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 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具准备: 3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活动一:阅读。...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研究性报告]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信息处理和策略分析。 教学难点:策略的最优化。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小学四年级数学书上册]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6、7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例1)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 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 【认识整亿数课外作业】认识整亿数

    【教学内容】课本91、9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个级、万级的基础上,认识亿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级数正确读写整亿数。2、学会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3、让学生感受到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

    发布于:2021-04-2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