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的感悟]自主探究 读中感悟《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2-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渗透着创新思维的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同时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的价值引领;在尊重文本价值的同时,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本设计从教学要求出发,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导读中的主要问题,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感悟语言,学会表达。为了丰富阅读及提升文本认识。补充相近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默读中发挥想象,练习口语表达。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
  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让考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这是“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青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教师生动地讲述课件中的故事,让学生注意听)
  2.引导学生思考:主考官为什么一见十分欢喜,当众表扬了他?
  在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可作如下总结,并以此过渡到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对呀,有香气的地方才会如此吸引蝴蝶来,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说明马蹄很香,这正好表达出“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意思。这位考生比别人多动了脑筋,才会如此的别出心裁,受到主考官的表扬。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有创意,就应该想别人没想到的。
  3.教师随机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并引导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依然对故事充满好奇,用一个类似的故事激趣导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能得到集中,并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照学习要求自学课文。
师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并给足阅读时间引导学生按照学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
  骆(luó)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
  召(zhào)集
  连绵(mián)不断
  若(ruò)隐若现
   恰(qià)好
  (2)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提示:“骆驼”的“驼”应读轻声;“连绵不断”和“连绵起伏”是一对近义词;举几个第一个和第三个含“若”的四字词语,如:若有若无,若即若离,若明若暗等进行词语积累)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大徒弟,二徒弟_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_徒弟_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称赞。123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初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把握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并学会讲清一件事要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默读课文,找出三个徒弟的画的不同表现意图,并圈出重点词语进行说明。
  (学生在自读自画的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并为交流汇报作好准备)
  2.交流阅读感受,重点感知三位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的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画满)
  猜想:大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让学生报出具体的数字)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他想怎样表现骆驼的多?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板书:许许多多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请学生报出具体的数字)
  (3)三徒弟怎么画的?画了几只骆驼?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板书:两只)
  指名读后问: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3.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引导学生讨论:在你看来,三个徒弟的画,哪一幅表现的骆驼更多?
  (4人小组讨论,并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因为……所以……”进行评价交流)
  (2)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而三徒弟画得少,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
  (3)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先让学生读一读画师的话。然后理解“若隐若现”。
  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
  再读画师评价小徒弟的话,并通过读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
  4.从大徒弟与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听了画师的话。大家一定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那么大徒弟与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恍然大悟)
  理解了“恍然大悟”之后追问:他们“悟”到了什么?并用“原来……”练习表达。
  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出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的。与他们相比,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究竟会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旨在通过多层面感悟引领学生把握三徒弟的画为何与众不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深层意义。另外,在语言训练方面,是通过学生默读课文、感悟词语以及运用关联词语表达等手段,来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课外延伸,丰富认识
  1.拓展引导。
  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譬如,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让画师们用画表现出“深山藏吉寺”的意蕴。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画师,又会用怎样的方法予以表现呢?请同学们想想。然后来讲讲。123
  2.学生自由发言。(对于有创意的学生随时表扬)
  3.揭谜巧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当时的画师是怎样画的呢?
  (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更能体现出“深山藏古寺”的意蕴,并简要说明理由。
3.联系实际。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说给大家听听。
  4.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第一个步骤,不仅在于抛砖引玉,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第二个环节是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85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