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课后反思|《陶罐和铁罐》教学实录及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2-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目标]
     1、认识并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以及观察字形等方法理解“荒凉、奚落 、傲慢 、轻蔑、恼怒 、懦弱”等词的意思。
   2、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分一部分地细读课文,结合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语气的词句把每部分的内容读懂,体会铁罐语气的变化。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读好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是《陶罐和铁罐》。请大家看我板书课题,注意“陶”字的写法。左边是双耳旁,右边先写包字头,注意里边的“缶”字,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最后是个点。 “陶”是用土烧成器物。陶罐就是用土烧成的罐子)。谁来读一下课题?
生:陶罐和铁罐。
师:为了听起来舒服,我们可以加上儿化音,请你再试着读一读。
生:陶罐儿和铁罐儿。
师: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师:课前预习过课文了,是吗?看大屏幕,那课文里的生词谁会读?(大屏幕出示生词“傲慢 轻蔑 恼怒 谦虚  懦弱  争辩 ”)
一个学生认读,齐读。
  师:还有两个词,谁会读?(大屏幕出示“奚落  荒凉 ”)
    一生认读,齐读。
师:“奚落”是什么意思?
生:嘲笑、讥诮。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查字典知道的。
师:查字典是个学习的好习惯。你还知道哪些和奚落意思相近的词?
生1:嘲笑
生2:讽刺
师:看来你们平时很注意积累词语,这也是个学习的好习惯。课文里是谁奚落谁呢?
生:铁罐奚落陶罐。
师:你们读书很用心。再看荒凉这个词。没有水也不长草的地方就给人荒凉的感觉。看这个荒字,在写的时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生:中间死亡的亡字最后不要加点。
师:记住了吗?感谢你的提醒。看老师写这个字。(师边写边提醒)在练习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一个荒字。
生写,师提醒写字姿势。
2、师: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读课文,用简炼的语言说一说。
  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课文中讲了两个罐子,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他,但是陶罐……铁罐后来锈住了。
  师:看来你把课文读透了,请你用上老师这个句子再试着说说,看是不是简炼一些。(大屏幕出示“这篇课文讲了在国王的御厨里,骄傲的铁罐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年代过去了,陶罐______________ ,铁罐______________ 。”)123456
  生:这篇课文讲了在国王的御厨里,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许多年代过去了,陶罐光洁如新 ,铁罐却不见了 。
  师:谁再说一说?    生2说。
三、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一)品读2-9自然段。
师: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呢?课文里有精彩的描写。自己读读2-9自然段,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画下来,读一读。
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咱们先来看这几句话。
(大屏幕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自己读读第一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读后说:我体会到了铁罐很傲慢。
师:你是从提示语中知道的,是吗?真聪明!傲慢是什么意思?(师板书:傲慢)
生:骄傲。
师:你能读读这句话,读出铁罐傲慢的语气吗?
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我注意到你特别强调了“碰”字,让我一下就感到了铁罐的傲慢,真会读书。
谁能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
一生昂着头,双手卡腰读。
师:多么傲慢的铁罐啊!一起像他这样加上动作读一读。
生一起加上动作读。
师:谁来读读陶罐说的话?
生:“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师:多么谦虚的陶罐啊!(师板书:谦虚)铁罐接着奚落陶罐。谁来读这句话?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你听出了他什么样的语气?
生:轻蔑的语气。
师:轻蔑是什么意思呢?
生:看不起。
师:是啊。看这个蔑字中间是个扁目,就像眯着眼看人,会把人看得很小,就是小瞧别人。谁能带上这种表情读读这句话?
一生带表情读。一起带表情读这句话。
师:在这句话里,铁罐奚落陶罐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生:懦弱。
师:什么是懦弱?如果身体弱,力量小,再加上胆子也小,就是懦弱。同学们,陶罐懦弱吗?
生:不懦弱。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123456
师:我听出来了,你是从陶罐争辩的话里知道的,是吗?就盛东西这一点来说,陶罐认为自己和铁罐是(生:平等的)。谁来当陶罐为自己争辩一下?
生读这句话。
师:多么谦虚而不懦弱的陶罐啊!下面我请两位同学分别读铁罐和陶罐的话,谁读铁罐?谁读陶罐?老师来读旁白。如果加上表情和动作就更好了。
两生分角色读2到5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通过品读语言,抓表现铁罐和陶罐神态和语气的词语读好了人物对话,请你们用这种方法接着往下读,试着读好六、七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谁来读铁罐的话?
学生没有读出铁罐恼怒的语气。
师:打断一下,同学们,此时铁罐是什么样的语气啊?
生齐:恼怒。
师:这位同学,你读得太温柔了。能不能读的怒气大一点?
生再读,还是不够恼怒。
师:请你看看“住嘴”后面是个什么标点符号?应该语气强烈一些。再读读试试。
生读出了铁罐恼怒的语气,师给予表扬。一起读。
师:而陶罐只是和气地说------一生读第七自然段。
师:同学们看铁罐的语气开始是傲慢,接着是轻蔑,进而是恼怒,后来呢?请你自己读读铁罐的话,看看此时此刻铁罐是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说的这句话,在老师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大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你填什么词?
生:傲慢。
师:同学们看铁罐的话,“你算什么东西!”已经是骂人了。你想想这个时候是什么语气?不是恼怒,而是气愤。能不能填个四字词语?
生:火冒三丈。
师:你把这个词填上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一起读。
(二)分角色读人物对话。
1、师:看,人物的语气在不断变化,如果把2到8自然段连起来,你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同桌先分角色练习一下。如果加上表情和动作就更好了。
同桌练习分角色读对话。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真带劲啊!谁来读一读?
两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评价。
2、给动画片配音。
(1)师:老师请人把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做成了动画片,想看吗?可是由于时间匆忙,老师没来得及给动画片配音,你愿意给他们配音吗?
好,自己先看着动画片练习一下。为了配好音,我提两个要求:1、配音的时候不能看书,可以用课文中的原话,也可以自己发挥,加上表情和动作更好,只要能表现出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就行。2、配音时,声音要跟动画人物的口型同步。
生看动画片自己练习。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配音?
两生配音表演,师评价。
四、了解结局,总结升华。
  1、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并会永远这样,事实上是这样吗?默读10—17自然段,看看铁罐和陶罐的命运如何?
     生汇报,师随机板书:无价之宝     无影无踪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对铁罐说的吗?
  生1:我们不能像铁罐一样那么骄傲,骄傲没有好下场。123456
生2: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光看别人的短处就笑话别人,要尊重别人。
师:这也是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啊!
五、作业:
1、把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语气的词语抄写下来。
2、推荐阅读:《伊索寓言》名篇
   《蚊子和狮子》《牧童和狼 》
   《农夫和蛇》    《狼、狐狸和猴子》
师:最后,祝愿所有的同学都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成为永远的朋友。
板书设计:                        
    陶 罐  和  铁 罐
                                     奚落
                               谦虚    ←    傲慢
                                 ↓            ↓
                      无价之宝       无影无踪            

教学反思: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我这节课的设计主旨。整节课紧扣“读、思、练”三字进行教学设计,尽最大可能追求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做到生本高效。
1、研读文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寻找教学的突破口。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
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我在研读教材时,根据李家栋老师提出的五点思考,即“教材、课标规定了什么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掌握的有哪些?哪些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掌握?什么学习内容需要教师的帮助?哪些内容无能力学习?”,明确了学生一读课文就能知道铁罐是傲慢的,陶罐是谦虚的,而要读好人物不同的语气则需要老师的指导,明白寓言的道理是需要老师帮助的。因此在制定教学重难点时,我确定了[教学重点]指导读好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和指导老师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123456
2、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读带讲。
  我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对话的朗读指导就根据这个特点分成三部分,有层次地展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第一部分的对话指导有层次地进行,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孩子们理解“傲慢”的意思后,加动作读出铁罐的傲慢。接着通过加表情读出铁罐轻蔑的语气。第二部分的对话,以“恼怒”为切入点,让孩子们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读书,自由练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第三部分的对话指导,让孩子们自己读书,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并读一读。接着,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先让他们同桌练习,给他们准备的时间,然后再请两名学生展示。同样的考虑也体现在给动画片配音的练习中。我设计了给动画片配音这一环节,目的是用给动画片配音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把所有对话连起来练读,这是在前面充分练读基础上的总体回归,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还是内化语言、积累语言的训练。
课文的10-17自然段,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我请孩子们先自读课文,再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一说,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讲解。
3、注重教给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
比如本课中,学生查字典初步知道“奚落”的意思,我又引导学生通过换词进一步理解“奚落”,接着通过联系下文,更深入地明确了“奚落”的意思。还有,指导学生根据字形特点理解了“轻蔑”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带上表情读出了轻蔑的语气,使朗读指导有了层次。
4、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八自然段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铁罐的话,然后在括号里填上表现铁罐语气的合适的词语,并提高了要求,让学生填个四字词语。通过这个练习,不但训练了学生恰当使用词语的能力,也让学生积累了语言。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大家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如此。我应该更关注孩子们课堂表现的细节,再指导孩子们对铁罐和陶罐的心理做更深的探究。

《陶罐和铁罐》简评
党照虎
    首先,这是一堂简洁明朗的课。正如大家所见,整堂课节奏明快、一气呵成,我想这都得益于刘老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思路非常清晰。“抓住重点词语有层次地会读、读懂、读好人物对话”应该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刘老师抓得准、导得妙、效果好!
其次,这是一堂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课。语文姓语,读是它最大的特点与魅力所在。刘老师抓住了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的特点,全方位的训练了孩子的读。刘老师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字到词,再到句,从理解词语,到理解句子、理解段落,以点到面,层层推进。无论是“抓住表现神态语气的词来读”、还是“加上动作来读”、抑或是“配音读”,多落实到位,达到预设效果。尤其是对“蔑”字的教学,从观察字形到理解字义再到有表情地读最后到有感情地读,匠心独运,有滋有味!123456
最后,这是一堂以生为本、注重培养语文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课。这种培养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细节中。如:读课题时,指导学生不拖长腔;初读时,静心等待最后一名学生读完;有梯度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等等。
不成熟的想法,与刘老师商榷:这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如果让孩子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到寓言的显著文体特点,进而初步掌握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可能站的角度就会更高一些。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56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