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试卷分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2-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组”教材单元主题是“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分别由25课《玲玲的画》、26课《蜜蜂引路》、27课《寓言两则》、28课《丑小鸭》和《语文园地七》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玲玲的画》玲玲这孩子不小心把画弄脏了,经过爸爸的修改,弄脏的地方变成了一只小花狗。《蜜蜂引路》列宁“山重水复疑无路,唯有蜜蜂把路引”。《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两篇经典寓言。种田人的急于求成、守株人的侥幸心理如此可笑。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丑小鸭》温暖了一代又一代的孩童纯真的心田。整组教材,除《寓言两则》外,其余文本都印证了“塞翁失马,焉之祸福”的古训。实验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同样要请大家注意不要拔高人文要求。
  “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人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历经变迁,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那么,语文课中的人文因素,怎样才能形成于学生的素养结构中去呢?最经常、最有效的方法是读──读着读着体会到了;读着读着感悟到了;读着读着共鸣到了……读能激起学生热爱世界先进文化,理解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情感;读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提升文化品位。“读中自有真情感,读中自有真性情,读中自有真人文。”

2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到了二年级下册,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比较多的识字方法,能够独立认识一些新字。新课程倡导在生活中识字的理念也已经渗透到孩子的骨子里,他们无意或有意间识字能力不断提高,课外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因此,开展小组交流识字,相互评价能够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这篇课文写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得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的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寻找同类题材的文章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会写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本课生字,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 把握玲玲的情感变化,体会爸爸含有深意的那句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①生字教学及课文片断的课件,生字、生词的卡片。
②准备一些铃兰花、野蔷薇花的图片
课前自学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123456789101112
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2、自学作业
1)我会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地哭    ____________ 地看    ___________地笑
________地说    ____________ 地想    ___________地摸
2)背一背,写一写
好多事民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读本课生字,会写:玲、狗、糟、楼。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板书课题《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二、自主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3)全班交流。
4、自学检测
多种形式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词义,选自己喜欢的两个词说一句话。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1)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3、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设疑: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我们第二节课学习。
四、观察发现,指导书写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玲、狗、糟、楼”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书写“玲、狗、糟、楼”。引导学生发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需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五、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坏事   变   好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脑、筋、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一、游戏激趣,复习字词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新词,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二、自主学习,朗读感悟
1、自学提示:玲玲弄脏的画怎么会得一等奖?学生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在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快来和大家交流吧!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123456789101112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原来空空荡荡的楼梯,现在增加了活生生的小生命,变得那样有生气,玲玲能不满意吗?)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肯动脑筋)
(指导目标: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3、 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4、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四、观察发现,指导书写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脑、筋、肯”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书写“脑、筋、肯”。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五、课后自学
a、日积月累: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b、阅读课外书中“动脑筋,坏事变好事”的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如:《花的学校》中的《爱动脑筋的岳柱》
六、板书设计
25 玲玲的画
坏事   变   好事
 肯动脑筋

26、蜜蜂引路

教材分析:
本文是以“找”字为线索,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做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第4自然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考事物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前预习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
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2、自学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小山  —(  )房子  一(  )火车    一(  )草地123456789101112
—(  )园子  一(  )蜜蜂  一(  )飞机    一(  )绢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  )里有许多(  )。他仔细(  ),
只见那些(  )采了蜜, 就飞进附近的—个(  )里,(  )旁边有一所小(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感知全文,学习第一到三自然段。
2、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蜂、引”等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一、谈话激趣,设疑导课
1、板书:蜜蜂。范写蜂字,你还知道什么蜂?
2、板书:引路。引路什么意思?引是生字,范写。给“引”找朋友。
3、设疑:蜜蜂给谁引路?蜜蜂真的会给人们引路吗?
二、自主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学检测:
    认读:常常、往常、惊讶、谈天、附近、敲门、列宁
注意:字音难点是“斯、谈”。
组词:给“谈、列”找朋友。
    指名分节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一节。
 3、蜜蜂给谁带路呢?
出示列宁的雕塑。介绍列宁的身份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列宁是伟大的领袖,出生在俄国。他是个精力充沛的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一天工作二十几个小时,由于革命工作的艰苦、繁忙,他的病情非常严重。1922年,在医生的强烈要求下,列宁到莫斯科郊外的小村去疗养。病中的列宁仍然坚持读书看报的习惯,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这篇课文就是写他在疗养期间找养蜂人谈天,向养蜂人学习的事情。
三、学习课文重点段第三段。
1、自学提示:蜜蜂是怎样引路的?默读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1) 小组交流,完成贴画。指名交流,在黑板上贴画。
2)看图连起来说说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怎样找到养蜂人?
1)读第三段,想列宁所想,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交流。可以从列宁的观察和思考上做进一步的引导。如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想:跟着蜜蜂一定能找到养蜂人。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心里想:蜜蜂飞进园子,房子一定就在这园子附近。当他发现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心里想:房子里住的一定是养蜂的人。
3、列宁的观察和思考的对不对呢?读句子证明。哪个词语说明列宁想的和看到的是完全一样的?(果然)给果然换个词语?(果真、真的)
4、朗读背诵这段话,练习排列句子的顺序。
5、讨论: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6、过渡:养蜂人和列宁的会面又是怎样一个有趣的场景呢?下节课再学。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蜂、敲、派”。特别是“敲、派”的右边写法。
    “谈”强调一个字中不能有两个捺笔。
五、板书:
         蜜蜂引路  (板画、贴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听写:蜜蜂、引路、派人、谈天、附近、敲门、惊讶、列宁2、学习课文第四段,总结全文。
3、想象说话训练。
一、复习导入
1、选词填空:常常  往常
    列宁(   )请养蜂的人来谈天。123456789101112
   (    )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2、给这两个词语分别找一个近义词,代进去读读看。(经常、平常)
3、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4、列宁又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齐读第三段。
二、学习第四段
    过渡:在蜜蜂的指引下,列宁找到了养蜂的人。
1、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指名读第四段。
2、图文结合,说说图上谁是列宁,谁是养蜂的人?从表情看,养蜂人怎么想?
3、那他们会怎么说呢?用浪线划出他们的对话语言。
同桌互读对话——指名表演读——评读:养蜂人为什么感到惊讶?(伟大领袖来看普通养蜂人;不知道他的家也来了)——师生分角色读。
4、结合理解“向导”,蜜蜂真的能当向导吗?列宁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
5、总结:对了,列宁是靠动脑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后要飞回蜂窝的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这就告诉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6、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续编故事。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带着对列宁的敬畏齐读全文。
2、齐读全文。总结全文。
   从疗养并没有使病情转好。1924年,在病魔无情地折磨下,列宁离开了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但是,他的精神却在人民心中永存。他的名言却在人民口中传诵。
3、交流列宁的名言。深情地朗读。
四、课后自学
1、摘录列宁的名言数条进行积累
2、把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五、板书:

                                   蜜蜂引路
                                 常常  (经常)
                                 往常  (平常)
                          续编故事:怎么说?  怎么做?

27、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
    读罢寓言两则,感悟出几个“好”,几个“真”。
“好”焦急──禾苗长得太慢;“好”办法──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好”辛苦──从中午一直拔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好”结果──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枯死了;“好”愚蠢──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真”痛苦──种田太无味、干活太劳累;“真”耐心──日出桩边等,日落茫然归;“真”伤悲──野兔没再来,农田尽荒废;“真”愚蠢──死守旧经验,丝毫不知变。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吗?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123456789101112
教学目标:
1、会认“愚”等10个生字,会写“守”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收集寓言故事
课前自学: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
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2、自学作业:
1)读一读,给带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喘气(chuǎn cuàn)      乱窜(cuàn chuǎn)   
碰撞(zhuàng zhuāng)   树桩(zhuāng zhuàng)
2)读读比比,然后组成词语
       拔——(      )        兔——(      )        喘——(      )
                                       
   拨——(      )        免——(      )        端——(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会写:焦、算、费、望、此、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好”
一、导入新课
1、寓言两则就是两则寓言。查字典,“寓”就是寄托。寓言就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这个道理或教训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
2、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的寓意到底是什么呢?
二、自学检测
1、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2、检查识字:
  焦急    喘气  一大截 
“焦急”的近义词是“着急”。“一大截”用手比划帮助理解。
朗读难点句子:
   野兔窜出树林,撞死在树桩上。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在树桩旁等着来撞树的野兔。
积累词语:古时候、巴望、转来转去、办法、急忙、一直、落山、筋疲力尽、力气、野兔、忽然、又肥又大 每天 整天 
3、指名分读两则寓言,点出“长”的读法。
4、过渡:这两则寓言分别讲的是什么故事呢?又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继续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则寓言
1、(板书:揠苗助长),这是我们要学的第一则寓言,学生读课题,问:题目是什么意思。“揠”就是“拔”的意思。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读中理解“巴望、筋疲力尽、忽然、急忙、窜、”。
3、自学提示: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你是从哪里读懂的?(同桌讨论)(引导学生从这个人想的说的、做的语句体会。)你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123456789101112
4、再读这则寓言,它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禾苗生长是有自己的规律的。违反规律,急于求成,不能有好结果的。)
5、读到这儿,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
6、总结学法:刚才我们是这样学习寓言故事的。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
四、指导书写
1、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哪个字的书写?
   (“焦”、“算”不能少横。“费”、“望”注意上方压缩。“此”、“丢”注意笔顺。)
2、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个别生字的范写。
3、学生书写,老师个别辅导。
四、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一、复习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学法。
个别同学说说学习第一则寓言的方法。
二、自学第二则寓言
1、同桌互学第二则寓言。
2、交流:
  理解题目:守株待兔。通过查字典理解“株”,再说说“守株待兔”的意思。
  理解“窜、撞”的意思。说说“忽然、急忙”的近义词。
3、朗读检查。
4、“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5、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6、寓意揭示: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踏踏实实,通过辛勤的劳动去获得成功。不能对偶然的东西存有侥幸的心理。
7、齐读课文。
8、学习了课文,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三、拓展练习
    体会用词语的准确性。课后题。抄一抄。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子不大一样了。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坐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四、写字指导。
1、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哪个字的书写?
2、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个别生字的范写。
五、语文活动
1)说一说你知道的寓言故事的题目。
2)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给大家说一说。
六、课后自学: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准备开展一次寓言故事会。

28、丑小鸭

教材分析:
这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写的一篇童话。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丑小鸭因为长得丑,出世以后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的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好生活的深情向往。最终,可怜的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应重引导,少讲解;重指点,少分析;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得到提升,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123456789101112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生字、词语。
2、 体会丑小鸭在极端艰难的境地中顽强生存,不放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课前自学:
1、自学方法:
1)读。读课文3-5次;拼读生字栏里的生字1-3次,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记。在课文中,给本课生字注音;划出带生字的新词,读一读,记一记。
3)问。问一问自己,读懂了什么;并在不懂得地方打上“?”号。
自学作业:
1、 认一认
灰、讨、厌、冰、蛋、壳、鸭、欺、负、鹅、翅、膀
2、写一写
暖烘烘    (       )   (       )   (       )
瘦瘦的    (       )   (       )   (       )
又大又丑  (       )   (       )   (       )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根据安徒生的作品改写编的童话故事——丑小鸭(课件出示,齐读课题)。仔细看老师写一次,板书:丑(反义词:美)小鸭(“鸭”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会写的一个生字。)
指导书写:鸭、鹅
2、再读课题。
这篇童话故事很多同学都读过,但是老师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交流,我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来!赶快翻开126页,自己读读吧!特别注意:课文中有14个生字,读准它,记住它!
二、自学检测。
1、同桌互查生字
2、开火车检查生字。相机巩固难记字。
3、检查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朗读。
  这一段包含了6个生字,可难读了,谁来挑战?指名读。
4、再读全文。
连这一段都难不倒大家,那其他自然段就更不用说了,那你自己再去读读这篇课文吧!相信从中你会知道许多,呆会儿我们交流交流。
5、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生:略。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这个故事就主要讲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丑小鸭被欺负,被讥笑,被追赶……经历了种种不幸。板书:天鹅   不幸
6、课文是怎样写丑小鸭的“丑”的呢?请你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三、感受丑小鸭的“丑”。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那些句子能体现丑小鸭很“丑”,请用横线划出来。
2、交流。
过了好几天,这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3、指导读出丑小鸭的“丑”。
4、语言文字训练。
 课件中“毛灰灰的 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变成红色。
1)齐读,问:发现了什么?
(都是写“什么怎么样”,用叠词体现丑小鸭的“丑”。)
2)你还能说说这样的词组吗?
3)瞧!我将这个词组进行了改变,“毛灰灰的”变成“灰灰的毛”(课件显示,齐读)123456789101112
“嘴巴大大的”你能变吗?
“身子瘦瘦的”?              
  瞧!顺序变了,意思基本不变。多奇妙的文字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丑小鸭因为长得特别丑,所以他身边的小动物都讥笑他,追赶他,欺负他,经历了种种不幸。课文3-6自然段就写了丑小鸭的不幸遭遇,请你好好的、仔细的读,你可以放出声音读,也可以默读。注意边读边思考:这只丑小鸭怎么样?还可以在边上写一写。
三、感悟丑小鸭的不幸遭遇。
1、采取喜欢的方式读。
2、交流:你觉得这只丑小鸭怎么样。
    预设:觉得丑小鸭很可怜。
3、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感受到丑小鸭很可怜的?请你再读一读这几段,可以圈一圈,划一划。然后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预设a: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
引导联系插图,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过渡:是呀!面对不幸,丑小鸭没有屈服,他勇敢地活了下来。为了使自己不再孤单,不再受人欺负,他——
生(接):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预设b: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引导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师:是呀!当初,丑小鸭在家里时,虽然“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生接读),但至少可以从妈妈那里得到安慰。可现在只能孤苦伶仃的一个人面对小鸟的“讥笑”(生接),猎狗的“追赶”(生接),连一个呆一下的地方也没有。为了活下去,丑小鸭“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生接)。
[此处也要注意读和感悟的相融。]
预设c: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
预设d: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抓住 “惊奇”和“羡慕”,引导说说丑小鸭惊奇什么羡慕什么?
师:是呀,可怜的丑小鸭没有美貌,没有伙伴,没有自由!他渴望有一天能像天鹅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话。
预设e: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
5、刚才同学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丑小鸭很可怜,那么,你还有别的一些体会吗?你还觉得丑小鸭怎么样?
生:我觉得丑小鸭很勇敢,因为……
生:我觉得丑小鸭很坚强,因为……
生:我觉得丑小鸭很善良,当他看到天鹅这么美丽的时候,没有嫉妒而是又惊奇又羡慕。
四、提升文章的主题。
是呀!丑小鸭很勇敢坚强,还很善良,虽然他外表长得丑。但长得丑是丑小鸭自己的的过错吗?(不是)可他身边的小动物们却因为他长得丑而讥笑他、追赶他,咬他,啄他!你有什么话要对这些小动物们说吗?
总结: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这样或那样的丑小鸭,他们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如我们,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欺负他,相反,应该善待他们,尊重他们。
板书设计
       不幸
      丑小鸭                    白天鹅123456789101112

第二课时

一、回忆不幸遭遇。
1、开火车读生字词。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丑小鸭因为长得丑而被欺负,被讥笑,被追赶……经历了种种不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6自然段。
二、研读苦尽甘来。
经历了种种不幸,有一天,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白天鹅。
1、哪一段告诉我们?
2自由读,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从“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读懂了丑小鸭发现自己变成了白天鹅很快乐(或惊喜)。
指导 朗读。
预设:我从“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读懂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非常美丽。
指导朗读。
练习积累:雪白的羽毛  漂亮的影子  (    )的冰  (    )的湖面
3、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他会想些什么呢?写话练习。
4、齐读这一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训练
1、丑小鸭真的能变成白天鹅吗?不是的,而是这个蛋本身就是天鹅蛋。这只天鹅蛋怎么会跑到鸭妈妈的窝里的?想象编写情景。
2、读有关安徒生的故事,比较作者和丑小鸭的经历,说说感受。
四、写字指导
五、弹性作业
    a、积累写丑小鸭和白天鹅样子的语句。
    b、读安徒生童话

语文园地七

教材分析:
    “我的发现”这一部分是让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教学时,可结合查字典选择字义,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日积月累”这一部分包括“读读认认”、“读读背背”两项内容。“读读认认”是让学生认读八个表厨具名称的新词,从中认识九个生字。“读读背背” 是四类成语的积累。第一组是关于团结合作的成语,第二组是关于取长补短的成语,第三组是关于错误思想方法的成语,第四组是关于学习的成语。“口语交际” 的话题是“自我保护”。教材给出四幅图,提示了故事的开头。交际的关键是先看懂图意,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该怎么办。口语交际之后,做“画画写写”的练习。内容由学生自定,目的是学生用画、写结合的形式,练习表达,提高写话的兴趣。写好之后,相互展示和交流。这次展示台,设计了两方面的展示内容:一是“填字游戏”的展示;一是谜语展示。可提醒学生在课前做好有关的准备,鼓励学生展示其他方面的本领。
学习目标:
 1、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4、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5、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三个句子,想想“学习小伙伴”的话,你发现了什么?(回字在不同的词语
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字多义现象。)
2、 指名学生发言:
“回头”的“回”是转过去的意思;“回族”的“回”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有一回”的“回”是次的意思。(如学生说得不是很准确,可让他们通过杳字典来理解。)
a)拓展训练。(可以先让学生自己举例子,如果学生例子说得不好,就出示老师的例123456789101112
子),例子如下:
a、下课了,张老师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一起聊天。
b、地上有一张纸,小玲马上把它捡起来。
c、小鸟张开翅膀,飞向蔚蓝的天空。
4、师小结: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特点,也是许多外国朋友觉得汉字神奇的地方,使他们对中国文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作为中国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更应该学好它。新华字典对汉字的多义进行了汇总,成为我们理解汉字的工具,我们应该用好它。
b)课堂游戏:用字典查一查“打、够、印”的意思有几种,并用各种词语考考同学,这些字在这些词语中的意思。                                                                                                                                        
二、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自由读,能读准吗?
2、指名读,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厨房用具。)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这些字的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如炉灶是用“火”烧的,铝锅是用金属铝做成的等等。
3、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
4、指名读要求认的生字。重点检查“漏、壶”。
5、师小结:请同学们回家后,在厨房中找到这些厨具,并能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读读背背
1、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都是成语。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短短的几个字却能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
2、指名分行读。你又发现了什么?(同一行的词语意思相近或相对。)
3、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开火车读、同桌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让学生读熟这些词语,并能记住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词语。
4、让学生选择自己能理解的词语说一句话,在句子中加深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学生自由看图,想想图上的意思,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2、师出示最后图,指名学生发言:“图上的小朋友会怎么办呢?”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说一说。(提醒学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门外的叔叔是以前见过的熟人,二是门外的叔叔是陌生人。)
3、让学生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说,把他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教师可提供一些合适的词语,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词语说话,为以后的写话服务。(词语:专心致志、突然、左右为难、小心翼翼)
4、学生小组里讲讲自己编的故事,再选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参加比赛。
5、学生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123456789101112
6、师小结: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如果叔叔是见过面的熟人,我们要礼貌待人,如果叔叔是陌生人,要会自我保护。
二、画画写写
方案一:让学生把口语交际中的故事写下来。
方案二:课前让学生画一幅或几幅图(边环画),然后再把画上的内容写下来。教师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全班评议。
三、展示台
1、补充词语,竖着读字:新世纪,我能行。自己设计词语,小组练习。
2、展示谜语,互相猜谜,集体交流。
3、评奖台,对学生的课外学生进行总结,可评出“绝妙设计奖、内容丰富奖、谜语大王”等,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
板书设计:
                                     我该怎么办
                  熟人  ——  礼貌待人
                  陌生人——  自我保护

1234567891011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239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