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教学反思简短|金子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1-1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金子教学反思
教材解析:
“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于是淘金者们便蜂拥而至。文章的主人公彼得·弗雷特也想去碰碰运气。正当他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却发现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智慧告诉彼得·弗雷特,在这片土地上种上鲜花,必将获得另一种成功。整篇文章内容简明,情节曲折。从“扫兴”到“失望”,从“发现”到“有所感悟”,从“全部精力”到“成功”,作者通过前后两个故事片段的对比(挖金、种花),既成功塑造了勤劳、坚强的彼得形象,又很好地展示了彼得智慧、机敏的另一面;既将富有哲理、引人启迪的深刻内涵寓于简单平实的语言文字中,又巧妙利用语言文字的本身无穷魅力,深入浅出地为学生揭示了这么一个道理:要想获得财富或者成功,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必须拥有智慧的头脑。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把语言的训练和学生的感悟、表达融为一体,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与文本积极对话,以读为本,以悟为本,将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知识建构的同时明理悟情,获得思想启迪。
在教学中我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仔细挖掘教材,合理确定学习目标。
三年级是一个转折点,从低年级的以字词学习为主,一下子到句段的理解体会,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不适应的,因此教师要仔细挖掘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扶着孩子们品读词句,感悟文意。从始至终,我都带着学生走进彼得的生活,和彼得同喜同悲,同成功、同骄傲,这样拉近了学生与文章、文中主人公的距离。
本文要引导学生体会“勤劳创造财富”,而文中的彼得在找金子的前后,都是勤劳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他为了挖到金子,也勤勤恳恳地干了好几个月,可是结果却仍然一无所获,所以光有勤劳并不一定能创造财富。从他后来获得成功的事实可以说明,善于思考、懂得变通,失败不气馁并且勤劳肯干,才有可能创造财富。但是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体会不容易。所以我在教学时,创设了很多情境,鼓励学生和彼得对话、和文本对话、和自己对话,体会彼得从希望到失望、再到希望,最后终于成功的心路历程。
二、教学方法多样,巧妙突破难点。
1、随文解词,方法多样。
字词教学,我采用了好几种方法。比如教学“不无骄傲”,我先让学生说说不无骄傲的意思,然后通过朗读体会不无骄傲就是非常骄傲、自豪的意思。而词语“若有所悟”的理解,则是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彼得淘金失败,他悟到了什么,彼得看到绿绒绒的小草,他悟到了什么,最后终于成功,彼得又悟到了获得真金的方法。和“埋头苦干”,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是非常的丰满。
2、巧破难点,方法多样。
首先,彼得种花,文中只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而事实上,彼得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换来了成功,这“全部精力”内涵丰富。此处,我利用图片,配以音乐,创设了说话、写话的情境,让学生好好想象一下期间彼得的付出,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彼得为了种花付出了“全部精力”。123
对于文章最后彼得成功感言中“真金”的理解,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此处,我设计了引问题,彼得,您真的在土地里找到黄灿灿的金子了吗?学生回答“没有”,那这块土地里有什么?(鲜花、努力、汗水、思考、坚持)最后顺理成章的巧破难点,您用努力、汗水、思考、坚持换来了——,这就是真金,难怪作者要以“金子”为题。意味深长地读一读课题。
本文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内涵比较丰富,道理比较深刻,因而需要我们教师巧妙设计,深入浅出地带领学生完成一趟精神之旅。

让语文课堂“饱满”起来
 上课班级:北京东路小学三(1)班  屈指算来,国标本三(上)《金子》一课,几年时间里,我已经执教了近十次。每次执教,我都认真进行思考,由于面对的学生各不相同,课堂呈现也是各有千秋的。
  第一次上《金子》,是我自己的班级带到三年级。我们是国标本教材首轮使用的实验区,所以,自己研究完教材,阅读了一下“教参”,我就开始上课了。没想到,整个课堂异常活跃,孩子们在课堂上思维灵动,闪现了一个个火花,我及时的捕捉住,写成了一篇教学随笔《让体验拨动生命之弦》,用体验教学的理念将三个教学小片断串连以来,并洋洋洒洒的写了近三千字的实录和反思,发表在《小学语文研究》上。于是,《金子》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第二年,正值我校和其他两所学校结成了教育集团的时候,作为师傅之一,我承担了为徒弟们开课的任务。时间紧张,我就想起了《金子》。到下一届4班去借班上课,效果也很好。那些孩子聪明活泼,甚至读出了我班学生没有读出的意思,也促进了我对这篇教材价值取向的进一步思考,我进一步思考了如何突破“理解真金”这个教学难点的策略,构思了设置情境,角色对话,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并进一步完成了《让体验在生命对话中走向深入——<金子>教学设计》。没想到,这个设计还真派上用场了:在好友相约推脱不了之后,我只能带着《金子》来到了常熟练塘小学,和那里的老师们就文本解读问题推敲了一番,那是2004年的秋天。
  这学期初,当苏州紧急通知各县市推出成熟的课参加选拔时,新任教研员薛老师把其中一个机会给了我。我受宠若惊,思来想去还是选择了《金子》。虽然这几年我上了很多课,但是,哪一课都没有《金子》让我喜欢。于是,在几位老师的帮助下,我又一次的对这篇课文进行了磨课:每一个环节、每一层的铺垫、每一个情境的创设,我都细细的琢磨,在充分的预设和多次的执教中调整着自己的教学。到苏州上课,我真的是满怀信心:因为上课的学校是十多年前我在无锡读书时就闻名的**学校。我想:我们朱棣文小学的学生尚且能上出如此浓厚的味道,更别说苏州这样大城市里的知名学校了。可是,我的运气好像真的很差。在苏州借班的学生文本阅读感悟能力是我上了六七次以来从没有见到过的。虽然我很笃定的驾驭着课堂,很扎实的引领着学生,可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这堂课的主人们的木楞让我狠狠的被“将”了一“军”,心里的“木楞”好久都没有解开。123
  于是,我不再害怕借班上课。我想:这么尴尬的课堂我都遭遇到了,我还怕什么?我的倔劲上来了,一时回不了头。接连下来的“送课下乡”,我两次都选择了这篇课文。可是,情况还出人意料的顺利。虽然学生有时候会答非所问,但有了那次的垫底,我的耐挫力出奇的好:及时调整,放慢节奏,适当放低一些要求,引领着孩子在一点点的读懂、读好,读出一点韵味来。一堂课,对于提高孩子的阅读感悟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的帮助也许微乎其微,但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这样的课堂教学对于其他老师也许是一种很好的引领——这一点,已经在老师们的评课中得到了证实,这使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今天,我用上了一位老师给我评课时用到的一个词:“饱满”。我要真诚的感谢她。因为,我一直反思着这一堂课,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加以概括,一直不知道怎样很准的表述自己的教学想法,这位老师的这个词语,让我一下子遇到了“知音”。
  确实,语文老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饱满”起来:
  一、努力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的统一起来。
  二、努力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言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三、努力将学生的读书感悟和教师的巧妙引导结合起来
  四、精心成就每一个教学细节,让孩子的思维灵动起来
  ……
  以上这些,是我一些粗线条的整理,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要进一步细细的咀嚼,让每一点想法都“饱满”起来,成就更多“饱满”的语文课堂……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94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