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排序_12 卧薪尝胆(课前思考和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1-01-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卧薪尝胆》故事所讲述的内容距离我们的时代较遥远,深刻地理解成语的故事: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能学会运用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文意在通过个别字词和句子的揣摩来深刻地体会勾践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的这种精神。依据这样的主旨从卧薪尝胆这幅图入手,让学生先学习第四自然段,随后围绕勾践为什么卧薪尝胆教学第三和第二自然段,做到环环相扣。教学第五自然段还可以设计:吴国怎么会转强为弱的呢?出示: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灭掉越国,______________不听大家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第3自然段可以通过比较理解:为什么这些对勾践夫妇来说,是受尽了屈辱?出示:
勾践夫妇在越国穿的是  _____________, 在吴国穿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住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吴国住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吃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吴国吃的是_______________;
       在越国生活上_______________, 在吴国却还要_______________。
     先同桌互相练说,再说给大家听。
  对于勾践夫妇来说,这些就叫——屈辱!而且,这屈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整整三年,真是(板书:受尽屈辱)

课前思考:
《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过灭掉。课文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课文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但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从故事中体会深刻含义,或具体运用于实际生活,还需要教师重点引导。
这篇文章的第四自然段是一个重点,还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我认为让学生在理解一个中心句的基础上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然后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卧薪尝胆”字面上的意思以及它的深层含义。我是这样设计的:
1、把这一自然段中具体描写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画一画。
2、结合交流出示有关句子:
 白天,他亲自下田耕种;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勾践现在的身份表述心中的疑问。
4、学生质疑,师相机点拨:
是呀!(指着挂图)勾践可是堂堂的一国之君呀!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可口的山珍海味不吃,而去受这样的苦呀?
5、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6、谁从这一自然段中也读懂了刚才的疑问?
7、学生交流句子,师相机导读。
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8、再读这一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9、小结这一节的总分结构特点。
10、这一段用了几个不忘,说明了什么?
11、描述语引导朗读体会:
对呀,勾践怕安逸的生活会让自己丧失了洗刷仇恨与耻辱的斗志,所以他每天卧薪尝胆,鼓舞自己的斗志!让我们完整地读好这一自然段,好好体会。123
12、学到这儿,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呀?
13、学生自由交流。

教学反思
现在孩子们学习这些年代久远的故事,就是从中习得一种精神。在课文学习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自身,联系现在的生活来进行拓展的理解。比如:可以引导说我国坚持不懈地申请举办奥运会,终于成功的例子;我国的航天事业的突破;我国男足的新突破等,以此为鉴来进行运用。

课后反思:
本篇课文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堂上,我以读为本,把读置于课堂第一环节。把学生推向学习第一线,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合理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勾践的遭遇,体会他励志图强的精神。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搜集其他历史故事,

课后反思:
在备课的过程中,在设计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地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这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如在教学《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时,我从课题入手,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有的说:“为什么要卧薪尝胆?”等等问题。于是,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并鼓励他们看谁能解答更多的问题。学生们很快就找到课文中对“卧薪尝胆”进行解释的段落。接着我让他们读读这一段落,说说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学生说:为什么越王为了不忘会稽一战的耻辱就要吃苦胆呢?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正是我想要的“闪光点”。于是,我反问一句:“那你知道越王在吴国受到了什么羞辱吗?”这时学生们便又纷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了解到越王在会稽一战中失败了,万般无奈到吴国去当奴仆。我相机引导他们:越王堂堂一国之君,被沦为奴仆是等的耻辱呀!如果你是越王,你会怎样做?当时许多学生异口同声说出了“报仇雪恨”这个词。于是,我便总结说:这就是越王卧薪尝胆的原因。整堂课我不用费太多的口舌,抓住学生质疑的的闪光点,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很快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我觉得这是一次成功的对话教学例子。因此,通过这一次的教学例子,让我有了这样的思考:不同的课文,要找不同的对话切入点,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与文本对话兴趣的积极性。这篇课文的对话切入点是:从学生的质疑入手,引导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

教学反思
1、词语训练,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培养,提倡有效教学。上课伊始,我便让学生朗读我所出示的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五个词语,在旁人看来,我也许仅仅是在复习旧知,其实不然,这样的目的更多的是能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整体的把握。上课过程中,我也紧紧扣住重点词语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越王为何要向吴王求和时,抓住“万般无奈”;学习越王在吴国的生活状况时,抓住“受尽屈辱”;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紧抓“时刻不忘”……授课结束时,我还不忘让学生再次运用词语进行复述。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读会说会运用了。
2、能紧扣文本,引导想象。
在学习谋臣们的反应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书上是怎么说的,在交流朗读之后,我便不失时机地马上引导想象:“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个谋臣,你会怎么说?”在同学们充分讨论交流之后,我又继续追问:“假如你就是这个吴王,你会怎么说?”让学生能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之中体会谋臣的担心和吴王的骄傲。例如,我还引导想象越王除了受到穿的、住的、干的活以及时间长这些屈辱之外的屈辱,让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越王的忍辱负重……123

课后反思:
《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课文着重表现越王励制图强的精神。对于今天的孩子,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他们明白只有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才能取得胜利,是很有必要的。
在第二课时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感情的方法很多。其中揣摩重点词句是最好的途径之一。片段中紧扣“整整”、“才”来感悟揣摩是可取的,也是实在的做法。特别是引导学生在读文、比较、朗读中感悟自己的理解,如位置不同,句子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让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

课后反思:
《卧薪尝胆》是苏教版第五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着重表现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
我在钻研教材后,看了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实录,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收到了实效。
1、第一课时学习中,向学生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斗争的激烈与残酷,及早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景中。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2、课文的重点部分入手,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卧薪尝胆》讲的是一则历史故事。我并没有从故事的开端讲起,而是用概述性的语言直接过渡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部分,让学生观察图画,读课文,说说勾践怎样卧薪尝胆?主要让学生体会勾践经受的苦难。然后,再提问:为什么要卧薪尝胆?这样自然就引出了故事的开端和发展。
3、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感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并以问题的形式来指导学生读书,注重课堂导语设计,努力做到“以情****”。如引导学生体会勾践报仇雪恨的决心,我采用了提问式导语:“勾践是越国的大王,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又如在了解了整个故事情节后,我带领学生再次强化对课文第四自然段的理解,设计了这样生动有感染力的导读语:“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啊,当年是吴国的手下败将,当年是吴王的奴仆,今天竟然突降奇兵,灭了吴国!小朋友们,这正因为勾践二十多年来一直卧薪尝胆,有着报仇雪恨的决心啊!让我们含着对勾践的敬佩之情,再回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这样的指导,让学生读出了感情,有了感悟。

课后反思: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主要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学习“建议”口头造句是重点。教师考虑学生实际,设置合理的说话情景——扮演大臣和吴王,用“在朝庭上,谋臣纷纷建议(             )”来说话。这里的说话造句是建立在对越王与吴王认识的基础上的——吴王的骄傲和越王的求和这一人文的价值取向上的,是建立在对“建议”肯定的基础上的,是比较适合学生合理想象与“扮演角色”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表达,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不仅学会用“建议”造句,而且对吴王的骄傲与越王的求和作深层次的猜测与预见。当然“建议”可以做名词用,也可以作动词用;可以放在句子中,也可以放在句尾。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60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