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的故事】《狼和鹿》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说教材
这是苏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从内容和体裁看,它们都是记叙文,文体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强。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课文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但不仅仅局限于此,更要以此为视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平衡—失衡—启迪。具体来说,课文介绍了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鹿在林间嬉戏,而狼却跟在后面,准备下毒手,正因为如此,当地居民恨透了狼,觉得要去保护弱小者,纷纷去捕杀了狼以及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没有了狼,鹿大量繁殖,他们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鹿吃光了,森林遭到破坏,鹿也逐渐消失,狼和鹿之间的关系介绍得较清楚,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但同时在狼与鹿之间的关系背后,也折射出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如:
      (1)人与狼和鹿之间的关系,狼吃鹿是一种必然的自然规律,人们去杀狼从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来看消灭更残忍的动物本因是正确的,但从现状来看,他们原本正确的行为却恰恰是错误的,真正这种“不平衡”的制造者是谁呢?就是我们人类;
      (2)在狼和鹿之间的关系背后,显现出人类的傲慢和无知,当然这一点就三年级小学生的认识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因此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会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自主阅读课文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1)理解狼和鹿之间的关系、知道狼吃鹿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必然规律;
(2)理解人与狼和鹿之间的关系,体会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3)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避免以后好心做坏事的事情发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狼为什么会成为森林中鹿群的“功臣”,鹿为什么成为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懂得狼吃鹿是一种必然的自然规律,人们原本“善良”的行为使森林遭到破坏、鹿群减少,从而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说学法、教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让学生能学会自读自悟法、讨论探究法,使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说、读、思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智慧、升华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生态观。
     对比法——这篇课文为了揭示一些深刻道理,采用了一系列对比的方法:
(1)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一是生机勃勃,一是萧条无比;(2)鹿群要死的前后对比,一是活泼美丽健康,二是频临灭绝,疾病缠身;(3)狼鹿易位的对比,一是对鹿痛恨之极,对鹿爱护有加,一是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12345
      紧紧抓住这三处对比,让学生明白狼和鹿之间的关系,形成保护生态平衡的价值趋向。
想象法——想象大森林前后变化的景色,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由图入手,看正面说美学图文结合展开想象,通过学生回忆的描述,深深地体会到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变化之大,仅仅是因为狼的消灭吗?潜移默化地渗透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探究法——“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这句话应该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语句,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探究为什么说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呢?研究根本何在,学生在矛盾的情绪和迫切知道真相的需要支配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抓住这个重点语句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法——抓住课文中的三处对比的描写,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前后的变化,一喜一悲,人们后悔莫及的心情,促进内化,深深地体会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和鹿》,(学生齐读课题。)文中有很多词语,你们还认识吗?(出示课件词语):
葱绿   捕杀  饥荒  疾病  提防  血泊  消退  传染
开火车读。
想着词语的意思来读,你会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们读出画面,培养孩子们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谁能选择其中一个或者几个词语说一说与课文有关的内容?
【设计意图:根据中年段的年段目标,要求学生尽量多运用词语说说主要内容,同时也兼顾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
3、看来同学们学得很扎实,还有一组词,认识吗?(出示课件第二组词语:功臣  祸首)谁来读读这两个词语。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这两个词都有双引号(出示课件双引号),你们知道“功臣”、“祸首”分别指谁吗?(板书:“功臣”“祸首”)
3、过渡:狼怎么会成为保护森林的功臣的呢?鹿怎么成了“祸首”了呢?让我们再次走进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板书:?)
【设计意图:二组词块的设计,既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又为切入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森林的句子并划下来。
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第一句)。齐读。
2、想象: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生机勃勃呢?谁能结合书上的语句或展开想象说一说。
(课件出示句子与画面:小鸟在枝头……)齐读。(课件出示画面)
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怎么做呢?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课件句子配画面):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的(  )在林间(  )……
动物们生活得无忧无虑,森林充满了生机,。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句有画面)
【设计意图:抓住本自然段的总起句:“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通过想象动植物的生长、生活情景,想象森林的一片和谐。】12345
3、狼在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怎样呢?  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请大家仔细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描写狼的重点词语。(贪婪 凶残  下毒手 暗算)
你从这些词语体会到人们对狼怎样?读出感情。(课件出示句子
(教师评价,补充“下毒手、暗算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人们对狼的态度,为下文人们的破环行为做了铺垫。】
4、尽管这样,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还是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齐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和谐。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森林的和谐,初步体会自然的生态平衡。】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出示课件句子):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轻声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
(“一只跟着一只” 说明狼死的速度快,“枪声响了25年”,说明捕狼的时间久。“六千多只” 说明死的数量很多。)
3、有组织,速度快,时间长,数量多,当地居民真是恨透了狼。让我们再来读好这一句。(课件出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
4、过渡:一个“透”字写出了当地居民对狼仇恨到了极点,几乎把狼斩尽杀绝。
【设计意图:抓住“当地居民恨透了狼”这一句,通过关键字词来体会人们对狼的仇恨态度与破环森林和谐行为。】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出示课件句子)引读:凯巴伯森林从此……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2、十万只,25年间,鹿的数量整整翻了25倍!然而,人们没想到的是,灾难就逐渐降临到这片鹿的王国。鹿遇到了怎样的灾难?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划出有关的语句说说。
3、感悟朗读“饥荒”片段。
(1)指名读(出示课件句子):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2)师创设情景:没有了狼,鹿群大量繁殖,森林中首先闹起了饥荒。十万只鹿,一个凯巴伯森林怎么够吃呢?鲜嫩的草地早已成了光地,饥饿的鹿群只能吃带刺的灌木,灌木吃光了它们就吃(小树),小树也吃光了,它们只好吃(嫩枝),就连难以下咽的树皮也吃光了。可是你还能听到无数的小鹿对妈妈苦苦地哀求。学生回答。(饿,太饿了  还有吃的吗 ?)
真是可怜呀!可是鹿妈妈望着光秃秃的森林,只能深深地叹息,无奈地摇头。
谁来读好这句话? 评价:仿佛看到了一群饥饿、可怜的鹿。
【设计意图:试图构建一个浓郁的情感场,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抓住学生一颗颗柔软的心,将学生自己平时极其饿的情景激活,在这样的体验后,再来品读饥荒的句子,学生就能自然入境,从而读中悟情。】
(3)而此时,(出示课件句子):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学生齐读。
你能想象一下此时的森林是怎样的情景吗?(句式引导:森林中不见了……不见了……不见了……只见光秃秃的黄土。)12345
【设计意图:通过句式引导:森林中不见了……不见了……不见了……只见光秃秃的黄土。引导学生想象:破环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小结:所有的绿色植物都在慢慢地消失 ,而枯黄在不断蔓延,到处一片荒凉的景象。(出示课件画面)。
此时此刻,能说说你的心情吗?指名学生说说,读读。
(评价:我感受到你内心的痛苦了  可惜  着急)
4、感受灾难之二:疾病。
(1)引读:饥荒过后,还有更大的灾难呢!(出示课件句子)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2) 一提到妖魔的影子,你会有什么感觉?(可怕)鹿群走到哪,疾病就跟到哪,真可怕。
还有哪个词语看出疾病的可怕呢? (游荡)真是无处不在,挥之不去。(多可怕啊!)               
边理解边指名读,读出可怕的语气。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多可怕!鹿群束手无策,多可怜!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引读)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5、前后对比
(1)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以平均每天300多只的数量在死亡啊。真是太惨了,这里曾经是鹿群生活的天堂啊!(出示图片1):森林葱绿,到处生机勃勃!可是现在呢?(出示图片2)森林枯黄,到处死气沉沉。分组读画面上的句子。
(2)为什么以前森林那么葱绿,而现在却是这样的枯黄呢?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然后和同学讨论讨论(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因为森林中没有了狼,导致森林里鹿大量繁殖。4000——100000
没有了狼,鹿太多,森林的植物不够吃,造成饥荒。没有了食物,病鹿就增多了。最后,又有10000只到最后的8000多只病鹿。
过渡:看来没有了狼,带给森林和鹿群的后果是多么严重!这是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插图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激起情感的差异,点燃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究的欲望,引导深入探究问题的实质,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句子):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2、从哪儿也能看出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居然)谁能读出意想不到的语气来?指名读。
3、为什么说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文中有关语句,用“ 因为……所以”来说一说。
我们合作读好这段话。第一句话齐读,第二句前半部分女生读,后半部分男生读。
3、那么谁是祸首呢!(出示课件句子)引读: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4、究竟谁是真正的祸首呢?说说为什么?(人类大量捕杀狼)板书:人类
5、小结:本来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生活着鹿和狼,维持着生态的自然平衡。可是,因为人类凭着自己的喜好,大量的捕杀了狼,破坏了生态平衡。(板书:破坏生态平衡)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真正的祸首也是我们人类。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2345
1、同学们,如果你是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你现在最想说什么?你会怎么做?
2、我们来看看美国政府是怎么做的。
(出示小资料)为了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美国政府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1995年,从加拿大运来野狼放生到凯巴伯林区,森林又焕发勃勃生机。瞧,这就是如今的凯巴伯森林。(课件出示)
3、同学们,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我们人类的好恶去判定动物的善恶,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不仅需要鹿,也需要狼。齐读课题。同学们,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老师推荐大家读这样的小短文:《蛇与庄稼》。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读懂文本语言,初步感悟狼和鹿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之后,将学生阅读的视角引向课外,投注进自己生活的世界。推荐学生阅读与文本故事相似的材料《蛇与庄稼》,既巩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帮助学生丰盈“生态平衡”这一本来陌生的概念,更有利于发挥文本对于学生的育人功能。】
七、作业:
1、复述课文。
2、再搜集一些有关生态平衡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狼  和  鹿    
“ 功臣”“祸首” 
                      人类    破坏生态平衡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37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