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后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2-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今天,是《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的教学,上课铃声响过,孙主任走进了教室。

开学还没几天,校长、主任都已经来过。好在我心理状态还算比较好,所以这样的随堂听课,我也没有什么负担。整堂课环环相扣,自以为很得意,故截取几个片段,孤芳自赏。

片段一:揭题、析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去哪里旅游了?

生:庐山。

师:跟老师一起把这个美丽的名字写出来,牢牢地记住它。(师板书:庐山,生书空)谁还能记得关于庐山这篇课文的题目?

生:庐山的云雾。

师:看老师把课文题目补充完整。(板书:的云雾)。注意这里的“的”是白字旁的“的”。好,自由读读课题,想一想,文章重点会写什么呢?

生:云雾。

师:那我们该怎样来读课题呢?

生:把“云雾”读重一些,显示出庐山还有其他的景物,但这篇课文只写它的云雾。

师:说得真好,就你带着你的理解把课文题目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师:课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读法?

生:有。我把庐山读重点,云雾读轻点,就说明这个云雾不是上海的,不是我们如皋的,它是写庐山的。

师:真会动脑筋,老师奖励你一朵小红花。

生读,齐读。

师:看来,咱们班的孩子真会读书,下面老师要继续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平时的积累,昨天的学习收获怎样?看,老师在课题后补上一条线,你们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只能填词语。清楚了吗?

庐山(的云雾)                。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生:庐山的云雾千变万化。

生:庐山的云雾飘飘悠悠。

生:庐山的云雾千奇百怪。

生:庐山的云雾浓浓的。

生:庐山的云雾茫茫的。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

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大量的表示变化快、姿态多的词语让我吓了一大跳。

【反思】这样的设计虽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是从孩子的情绪看,我觉得很满足。一是让学生知道审题的重要,语气的轻重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文字的作重点不同,文章的中心也就不同。这样的审题训练有利于作文的教学。二从庐山一词到庐山的云雾到词语的补充,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循序渐进,让学生有话说,知识的积淀与运用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为全文的学习在氛围上巧妙地进行了铺垫,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整个教室激qing四溢。

片段二:学习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师:是的,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我知道山头的云雾像帽子,山腰的像玉带。

生:还有山谷的像茫茫的大海。

生:还有的像巨大的天幕。
师:是啊,作者观察到四种姿态,这四种姿态的位置也不一样,老师有些不明白,你能想个办法帮助我理清楚吗?

……

生:我来,我们小组自学的时候用的是绘画的方法。

生:我们小组也是画画的。

生:我们小组是朗读的。

……

师: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也觉得这一部分采用图画的方法更有利于理解背诵,好,1到5号前面的黑板,6到10号后面的黑板,带上你的语文书,美美地把庐山的千姿百态表达出来。

…………

这下,咱们班涌现出来的小画家简直让我吃惊,他们表现的天幕、大海、帽子、玉带真的是让人忍俊不禁却又赞叹不已。

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名读,再进行今天的背诵大pk,几乎是势不可挡,所向披靡。12

【反思】课堂教学讲是不讲,其实已经不是争论的问题了。这学期我的基本策略是不讲。揭示课题后,我的问题就是;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同学们提出了6个问题,我又问是要我来解答呢还是你们自己合作解决?他们的回答很干脆:我们自己学。

于是,我成了一个学习者,感受孩子们对章节的理解,在他们的画面表达,深情并茂的诵读声中,在他们激qing的背诵比赛中,我的本课中心教学目标全部完成。

片断三:拓展运用

师:古往进来,许许多多的诗人也像我们一样陶醉在庐山的云雾中,留下了许多的诗篇,你能给大家说说吗?

生:我知道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我知道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老师真高兴你能记得前人所描绘的庐山,那么此时此刻,面对庐山云雾的美丽,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吗?

生:庐山云雾,天下无双。

生:庐山云雾,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啊。

生:今年旅游去哪里?要去就去庐山看云雾。

生:走遍千山万水,还是庐山最美。

………………

【反思】为什么孩子们有这么多的话要说?我想与我们平时的阅读积累有很大的关系 ,知

识的迁移,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不要怕孩子不会说,放开我们的手脚,解放我们的思想,也许我们会发现课堂气氛的活跃其实很简单。让他们有成就感,有自信心,有合作的意识,也许我们就能轻松一笑。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115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