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规矩不能有》中搞鬼是什么意思]《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学情分析:本课所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他们已能够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并在阅读中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向往美好的情境,懂得文章蕴含的浅显的道理。并且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搜集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本课的学习应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其事的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彭总的伟大人格,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重点理解课题,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纳闷”、“辩解”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题,以感情朗读为主,着重读好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彭德怀同志的资料;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课题,引导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
可能1:这“规矩”指什么,为什么这个“规矩”不能有?
可能2: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要以它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在阅读过程中易错的地方,教师重点指导“辩”的书写。
3、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情感体会。
1、默读课文2——10自然段,思考:“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你认为彭总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划出相关的语句。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生交流本组的理解,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谈自己的体会,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具体句子、自己的生活实际谈理解体会,鼓励多渠道感悟内容,体会人物高尚品质]。
(1)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
(2)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问警卫人员:“你们搞的什么鬼?”
(3)“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
(4)“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
(5)彭总反身走出了公园。
4、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你对课文的主人公彭德怀同志还有哪些了解?
5、课件出示彭德怀同志生活工作片段。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彭德怀,加深对彭德怀同志以身作则,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的体会。]
6、朗读课文。
[通过分角色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全作读形式,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产生共鸣,体会彭德怀同志的高尚品格。
四、课堂小结,深化感情
彭德怀同志这种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这只是咱们国家领导人的一件很普通的小事,还有许许多多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感人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阅读、上网、询问等多种渠道进行了解。
作业设置:12
以下的两个题目,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可以进行选择:
1、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三感触?写一写。
2、你还了解哪些伟人感人的故事,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板书:
“这个规矩不能有!”
兴致勃勃游园(动作)
发怒“怎么看不到游人?”(语言)
冲着“是不是把游人赶跑了?”
返身走了“……这个规矩不能有!”
(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51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