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色的海滩上》教学设计和反思|《在金色的海滩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内容提示: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六册26课。课文讲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海滩上为一位素不相识的画家叔叔看衣服却拒绝画家送给她的贝壳。
教学目的: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掌握记人的文章真正地做到在叙述时“人中有事,事中有人”,又通过情美和景美来衬托小姑娘这位当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和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1·一张教学挂图。2·让学生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师:揭示课题:《在金色的海滩上》,是间接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金色的”来修饰“海滩的上”,表现了海滩的美丽,更主要地衬托小姑娘的心灵像金子那样闪光和珍贵。
师:课文中所记叙的人物是谁?其中谁是主要人物?
生:人物有三个。一个是画家,一个是小姑娘。一个是老伯伯。小姑娘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
师:这位同学答得很对。现在我要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举手,教师点学生回答。)
生甲:小姑娘为画家叔叔照衣服和鞋子。
生乙:画家叔叔久不见归,小姑娘自始至终地看衣服。
生丙:画家叔叔回到小姑娘身边,送给小姑娘的贝壳,小姑娘却拒绝了。
生丁:当画家叔叔送给她贝壳没收下时,画家叔叔假装丢贝壳,让小姑娘捡起,达到他“送”贝壳的目的。
生戊:小姑娘拾起遗落的贝壳,还给了画家叔叔。
师:同学们答得很正确,文章的主要内容你们基本上掌握了。
【点评】:
这个故事构思奇特、新颖,故事的线条是非常清楚,合情、合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生活的原型。事中的人活灵活现,有血有肉。人中的事典型突出,避免了陈式化。
师:这篇课文有人情味,“情”在哪里?
(学生继续举手,教师点学生回答。)
生甲:这位小姑娘与那位画家素不相识,她可以拒绝看守这位画家叔叔的衣服,但小姑娘没有拒绝,一直看守衣服。
生乙:事实上,这位小姑娘认真地履行着别人的嘱托,当一位老伯伯看到小姑娘这样有诚信,劝她一走了之,小姑娘并没有像这样做。
生丙:画家从海滩上出现时,为了弥补他对小姑娘的缺憾,直接地提出送给她美丽的贝壳,小姑娘回绝了,画家叔叔以假装丢贝壳达到送小姑娘贝壳的目的,小姑娘拾起贝壳送还了他。
【点评】:海滩是美的,情味是浓的。情到深处,达到了感人的目的。情味升华后,让我们认识了小姑娘的“诚信”,海滩上是金色的,“金色的”结晶是小姑娘的“诚信”。
师:课文中写了哪些景?请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
生:(读)“海水轻轻地漫上了沙滩。”
生:(读)“美丽的贝壳从塑料口袋里漏出来,一颗颗落在金色的沙滩上。”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那么这些景物的描写,对突出人物起了什么作用呢?
生:为小姑娘纯真,诚实起了烘托作用。
【点评】:叙事夹以写景,以景衬人,以景衬事,借景抒情,全文构成了事美、人美、景美、情美的和谐统一境界。
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表现小姑娘的语言、行为、神态的词和句子来读一读。
生甲:(找出小姑娘的语言):1·“我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2·“我不要(贝壳),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生乙:(找出表示小姑娘的行为神态的词句):1·“小姑娘点点头,把衣服……”2·小姑娘的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露出了焦急的神情。3·(她)把画家的画夹和衣服紧紧地搂在胸前。4·小姑娘欢呼起来。5·她弯下腰,把一颗颗贝壳拾起来,还给了画家。12
【点评】: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等的描写,把人物写活。从而使小姑娘的美好形象跃然纸上,达到记人有血有肉的目的。
【总评】课文是作者描写的一件平凡的小事。而小事不小。我们通过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不受画家送的贝壳的事,赞扬了小姑娘天真纯朴,守信诚实的美好心灵。全文寓情于景,以景衬人,寓情于事,让人读后深受感动。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24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