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说课稿_女娲补天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女娲补天》。我准备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三、目标制定;四、教法、学法;五、教学流程;六、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实验本)《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是第八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前两课分别学习了古诗《乞巧》、《嫦娥》和民间故事《西门豹》,后面还有一篇独立阅读课《夸父追日》。编者将这篇课文放在以 “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 为主题的单元中,其意图有三个方面:一是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三是习得阅读的方法,迁移运用到《夸父追日》的学习中,并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非常喜欢神话故事,在生活中也接触过部分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嫦娥奔月》等,对神话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课前,学生预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由于故事浅显易懂,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并不难,难的是体会到女娲的献身精神和神话语言夸张、富有想象力的特点以及故事的神奇色彩。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情、教材的编排特点和中年级学段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好两个生字。

        2、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在读中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喜欢阅读神话故事。

课文学习的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精神和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是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主动读书,在读中换位思考,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积累,读后运用,体现语感习得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我设计的学法主要有:朗读、想象、复述。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故事神奇的色彩;充分的读,又使学生积累了生动的语言,为迁移运用做好积蓄,确保了教学的有效性。123

       五、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的文本解读和目标拟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板块: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三)聚焦重点,诵读品味       (四)试讲故事,课外延伸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在这个环节,我先借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几个神话故事的题目,让学生明白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然后揭示课题,问学生:题目中哪个词让我们感觉到了神话的色彩?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这样既让学生初步感知了神话的特点,又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自主探究。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感悟课文的前提和基础。于是,学生质疑后,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提醒他们注意读准生字的音,把课文读正确。然后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学生认识生字的情况,还通过多媒体演示了“冶”字从金文到楷字的演变过程以及解释了“冶炼”的意思,并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冶炼”,夯实了识字、写字教学。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题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本学期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初步阅读,联系题目,了解了课文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确定学习的重点,避免在课文的细节处耗费大量的学习时间,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三)聚焦重点,诵读品味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我请同学们划出女娲为什么补天的句子。通过指名读、推荐读之后,我这样引读的:是啊,多可怕呀,原本蔚蓝的天空,现在——;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大地,现在——;原本过着快乐幸福生活的人们,现在——在充分读句子之后,我让学生抓住让自己感觉到可怕的词语展开想象,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让学生感受天崩地裂以及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可怕,此时再配上音乐,让学生学生带着害怕的心情,再把这种心情流露到脸上读。这样学生通过读书、想象,既感受到天崩地裂的可怕,又体会到神话语言夸张,充满想象的语言特点。

       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是课文的重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并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突出了中年级培养学生初步概括能力和以段的教学为重点的年段特点。这个环节的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想法,为学生的思维开发创设空间,为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创造机会。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要抓住几个词和句来落实,如抓住重点句子,我引读:原来女娲是这样找五彩石的——:接着,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环反复读:当女娲找到纯青石的时候,她本来整齐的头发变乱了,那是因为——;她本来干净整齐的衣服肮脏破烂了,那是因为——;本来精神抖擞的她现在疲惫不堪了,那是因为——学生充分朗读句子后我引导学生抓住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时间之长,女娲心情之焦急,女娲行动之劳累,这几个简单的、并不引人注目的词语,经过一番品味,学生就能感觉到词语中所包含的意思,所蕴藏的情感。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读得充分。体会课文语言的规范感主要靠读,把握课文语言的逻辑感主要靠读,感受课文语言的夸张和富有想象主要靠读,领悟课文语言的情味感主要靠读,除了读得充分、还要引导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意境、读得感人。当学生在充分的朗读、感悟到女娲善良、勇敢、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时,本节课教学重点的落实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我着重引导他们配上动作反复读“往上一泼,大窟窿立刻就被补好了。”理解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此基础上,我还鼓励他们反复读,积累语言,为后面复述课文打下基础。123

       (四)试讲故事,延伸课外

        学完课文,我要求学生可以独立把故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在课文的空白处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教学理念,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了积累课文语言之后的二度创造。从中老师还可以了解学生的想象力水平,为本单元指导写想象作文作好铺垫。最后我鼓励学生课外找中外故事读一读,在大量阅读中进一步体会神话的特点。

        六、说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找石

善良、勇敢{冶炼}夸张、神奇

找石

        这样板书,突出了文章的重点,给学生提供一个明晰的课文线索,帮助他们复述课文,同时也突出主人公的品质,突显了神话的语言特点和故事的神奇性。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读为本,力图体现了中年级以段的教学和词句教学为重点的学段特点,突出神话这一体裁的教学特点,把阅读教学与单元习作教学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悟神话的特点,并尝试迁移运用,达到让学生喜欢阅读神话和尝试写想象故事的目的,使教学具有浓浓的语文味。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9021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