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卖木雕的少年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卖木雕的少年》。

一、说教材:

《卖木雕的少年》是鲁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也是本单元关于国际理解和友好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的是“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出少年那美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热情赞扬了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纯真友谊。

二、说设计理念:

  1、《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不光要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发挥学生的潜力,再现情景,构建充满活力的教学体系是本课的一个重要设计理念。

  2、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切从学情出发,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互动性的特点。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结合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拟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巩固文中的四字词语,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文本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紧紧围绕“遗憾”和“朋友”,通过采用情境导入、品读感悟、质疑探究、创设情景的教法,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二)学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过程引导学生读、思、践、赏、悟,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共分为五个板块:

第一板块——创设旅游情境,走进非洲:

第二板块——把握文章脉络,初识少年;

第三板块——品读初次见面,体会“遗憾”;

第四板块——研读再次见面,领悟“朋友”;

第五板块——拓展想象空间,深植“友谊”。

第一板块——创设旅游情境,走进非洲:

我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乘坐的是飞往非洲赞比亚的航班。现在我们来到了非洲南部的赞比亚。让我们一起领略那里的独特风情吧!(出示图片)这是举世闻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在景色壮观、游人如织的大瀑布不远处,有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他的故事。(此时板书课题:卖木雕的少年)1234

(以这样一次非洲之旅导入新课,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板块——把握文章脉络,初识少年;

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并思考:非洲少年为什么要送给我木雕小象墩?从而引出文章的中心句: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此时板书: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质疑:从哪里看出他把我看成朋友,他为什么把中国人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呢?

(由这两个问题切入课文的重点段落:作者与少年的两次见面。由此进入教学的第三个板块。)

第三板块——品读初次见面,体会“遗憾”;

抓“遗憾”组织教学是这个板块的中心环节。

首先出示课文的第九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了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中国而感到遗憾。

读这段话,抓住两个“遗憾”设疑:作者为什么感到遗憾?少年又为什么感到遗憾呢?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品读1-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接下来,学生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两处“遗憾”,凸显全文的主要矛盾。通过理解为什么遗憾,如何弥补遗憾,辐射全篇。)

(一)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遗憾。

伴着非洲击鼓乐的节奏出示非洲木雕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非洲木雕的迷人魅力。

再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在大瀑布的不远处,有不少出售木雕工艺品的摊点。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坐凳上。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想墩子?

(着重理解“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爱不释手”“捧着”等重点词语,感受作者对木雕的喜爱,然后将“喜爱”与“犹豫”的两种矛盾心情做对比,体会作者的遗憾之情。相机板书“遗憾”。)

(二)感受了作者的遗憾之情,再重点理解少年内心的遗憾。

出示作者与少年的第一次对话: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少年非常希望作者能买下木雕的心情。接着,探究少年的遗憾,不仅仅是因为作者没有买他的木雕,更重要的是因为作者是一个中国人。

(可是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每天游人如织,少年为什么会因为一个中国人没有买他的木雕而感到遗憾呢?由于学生对中非之间的国际交流所知甚少,因此体会少年的遗憾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呢?)

我让学生们交流自己搜集的与中非国际交流有关的信息,再适时补充一些历史图文资料。(出示)1234

在上世纪60年代,面对非洲贫穷落后的现状:

①周恩来总理曾三次赴非洲十国访问,不远万里捎去中国人民的问候。

②非洲的医疗设施非常落后,中国曾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为非洲人民送去健康。

③中国援助修建了著名的坦赞铁路。为修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人民币。有64个中国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通过交流相关信息和对历史资料的补充,增加了学生对中非友谊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无私援助和关爱,在非洲是多么的深入人心。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在此基础上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进行拓展想象练习:

此时此刻,少年的内心无法平静,他忘不了作者(    )时的喜悦,忘不了作者(    )时的犹豫,更忘不了作者带着(    )离去的身影。他想:一定要(           ),因为(             )。于是,他(                     )。

让学生揣摩少年的内心世界,对小木雕的由来进行补白。从中领悟到:

少年忘不了作者(选木雕)时的喜悦,忘不了作者(买木雕)时的犹豫,更忘不了作者带着( 遗憾   )离去的身影。他想:一定要( 送一个小一点的木雕给我 ),因为(中国人是他们的朋友)。于是,他(可能去别处买了一个,也可能自己精心雕刻了一个…… )。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鼓励学生多角度想象小木雕的来历,

感受少年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美好品质,初步理解了“朋友”的含义。 然后由拓展想象再回归文本,进入第四板块。)

第四板块——研读再次见面,领悟“朋友”;

充满着感恩之心的少年在与作者第二次见面时,送给了作者一件精致的木雕小象墩,弥补了作者的遗憾。我先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10-15自然段,画出描写人物语言、神态的句子来研读。再重点指导朗读、感悟作者和少年第二次见面时的对话。

出示对话: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从词语“沉甸甸”中体会礼物的珍贵和作者的感动,相机板书“感动”;从“暮色中专门等候” “不用钱”体会少年的真诚。)

然后再出示: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1234

在每句对话的后面加上省略号,通过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的形式,给每句对话补充合理的内心独白,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这回您不用遗憾了,可以把这个带回中国做个纪念。”

 “太好了!这真是个惊喜,谢谢你!这个多少钱?”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中国援助非洲,给我们多少无私的帮助啊!管朋友要钱,那就不是朋友了!”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是的我们互帮互助,是最好的朋友。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最后回归文本,师生伴乐对读。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有了前面补白的心灵体验,学生的情感和文本人物心心相通,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自然而然地将对人物内心的感悟读出来,丰满了人物的形象:一个善良热情的少年,一个激动惊喜的作者。加深了对朋友含义的感悟。然后进入第五个板块。)

第五板块——拓展想象空间,深植“友谊”。

首先拓展想象:作者在非洲之旅结束回国后,每当看到这个精致的木雕小象墩时,会想到些什么呢?

(师生对答)每当我回国后看到这精致的木雕象墩时,都会想到一个人——非洲少年。都会回味和珍藏一种感情,那就是——感动。

此时出示中心句:我们是朋友!

引读:

在作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少年热情地伸出了双手,因为

——我们是朋友!

当非洲人民遭受苦难的时候,中国人民热情地伸出了双手,因为

——我们是朋友!

愿我们能够永远珍惜彼此关爱的点点滴滴,因为

——我们是朋友!

(通过三次深情地引读,升华了对中非友谊的理解,将情感推向高潮!)

接下来让孩子们畅谈非洲,谈谈自己对今日非洲的了解。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将中非友谊传承下去?让学生充分交流,畅所欲言。

最后我深情总结:友好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的传递也是相互的。正是中国人民的付出,才赢得了非洲少年的友谊!中国与非洲相聚遥远,尽管相隔千山万水,但友谊把中非人民的心永远连在了一起。此时板画爱心与丝带。

(这一设计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将文中渗透的人文精神更真切地植入孩子们的内心。)

六、说作业设计

我切合本单元“国际理解和友好”的主题和本课的思想内容, 推荐学生阅读两篇文章,并搜集关于国际友谊的小故事,课下与同学交流。以此来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感情。

七、说板书设计    

11、卖木 雕 的 少 年

感动

遗憾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该板书与板画相结合,设计简单、精炼。展示作者从遗憾到感动的心路历程,同时折射了非洲少年那美好的心灵,凸显了文章的中心。与本节课的教学相得益彰,起到了帮助学生感悟文本的作用。)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大家的倾听。我愿在各位评委和老师的帮助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生命价值的绿洲!谢谢!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90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