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是几年级的课文|《月球之谜》说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脚本”这句话道明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是搞好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涵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本课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及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以及介绍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是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1)、激发兴趣
《月球之谜》一课描写了月球奇异的景色。对于月球上面的神秘之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精心制作了一套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2)、突破重点
《月球之迷》一课,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抓住“谜”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2、 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
《月球之谜》这一课的导言我是这样设计的: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及学习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同时,由课文第一段导入,既使学生重温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也为新课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揭示题目,板书)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好吗?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一)学习第二段和资料袋123
1、(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引导学生观看录象,整体感知。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把它划下来,并读一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月球景色的句子,想象月球上神秘的景象。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以小宇航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
让我们把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体验读书的快乐。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想象的简直太不一样了,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宇航员们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是怎样行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二)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针对这一理念,这一环节我采用“读→找→议→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6自然段。重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月球之谜。
宇航员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做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发现了哪些未解之谜?
1、自己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实验?仔细读一读,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发现了很多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问题及遇到的困难。
3、汇报交流
4、课文的第7自然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5、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了没有揭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
三、发散思维,拓展练习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同时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决心。
2、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诗句。
丰富自己的积累,感受诗句的优美
3、课后搜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月球资料。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四、总结全文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同学们和科学家们一样都对月球有很大的兴趣,有志气有决心!我想不用多久月球肯定会被人类开发和利用。123
用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齐读)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
尘土是否能杀菌
                      22、月球之谜     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十分奇异)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78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