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教学实录】月球之谜课堂实录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皎洁的月亮、环境清幽)
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想象。李白就曾经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李白眼里,明月就是白玉盘,明月就是瑶台镜。李白还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借明月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后来,李白又把明月当作自己的好朋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你看,一轮明月承载了我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又留下了多少千古传诵的不朽诗篇哪!的确,月球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神秘的星球,它还有很多谜值得我们去探索。
2、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月球之谜》,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板书课题:月球之谜  读出来。师:声音太高,低一些   学生又读  师:还高,像老师一样 生再次齐读  把重音放在“谜”上  生再读
二、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22课。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再往下读,也就是把课文读正确;哪一句读不通顺,不要着急,回过头来再读,直到读通顺了再往下读,也就是要把课文读流利。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学生出声自由朗读课文)
2、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读书要坐正坐直,这个同学做得好;读书要投入,这个同学做得好,还有表情,尤其是读问话的时候,问号都写在脸上了;读书还要正确,不能唱读,不能一字一顿地读,这个同学做得好。
3、好了,自然段的序号都标出来了吗?几个?(有的说7个,有的说8个)有不同意见?标8个的请举手!(指一名同学)说说你的理由!同学们都找找省略号在哪儿?说说你的理由!言之有理,这里的省略号不能小看,它的意义非同一般,要单独标出来作为一段。错了的同学改过来,共8个自然段。
三、指名读
我现在想请几个同学读课文,看是不是能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畅。谁愿意读?
(指一生读:该生第一句读得磕磕绊绊)停下来,第一句话生字特别多,请所有同学都来读读这句话。(学生练读完后)接着读。(该生读完)经过你的努力,基本能做到正确,很棒!
谁读第二段?(指名读:该生读得流利)老师很佩服你,读得很流利!
3、4、5段谁来读?(指名读:该生能做到正确、流利)读得正确,流利,很棒!这里有一个词“费解”,你知道什么意思吗?(生:就是…就是不好理解)不好理解,难以理解,不好懂,对吧?那你联系3、4段说说,都有什么事让人不好理解?(生:为什么细菌撒在月球尘土里就都死了呢?)对呀,为什么细菌撒在月球尘土里就都死了呢?让人难以理解!还有什么事?(生:为什么水藻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对呀,也让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同样的尘土,细菌不能存活,而植物却能正常生长呢,这真是令人费解的谜啊!(对着发言的学生)你很会读书,你是在用心读书,体会得很好!
6、7、8段,谁来读?指一生读。
课文读完了,有的同学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很棒!有的同学还需要努力。我们后面还有机会,只要你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进步。1234
三、范读
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把说明文读好也不是很容易的,把说明文读好也是很有意思的。下面,请同学们端起书,听老师来读。
四、学生练读
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练一练,读一读。
学生练读。
五、反馈读
都读完了吗?练好了吗?
1、好,请看这一段。(出示第一段)谁来读读这一段?(指名读,第一句没有读出神秘的感觉)神秘的地方,要读出神秘的感觉来。把声音放低,放沉,放虚。(生再读,仍不理想)听老师读。师范读第一句。其他同学都来练一练这一句,要读出神秘的感觉。(生齐读,效果很好)(又转向刚才站起来的那名同学)你现在能超越自己吗?(生很自信地说:能)好,你再读!(该生语气很好,但把句子读破了)语气好的同时,不能把句子读破,你再试试。(该生再读,不错)
2、(出示两个反问句: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难道月球的年龄比地球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
反问句是用来加强语气的,它能引起人们的思考。读读这两句。(生练读)谁来读?(指名读,读得不错)谁还想跟他比试比试?(指名读,你读出了困惑的语气)
3、(出示带数字的句子: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
说明文中的数字很重要,它是用来说明问题的,所以读得时候一定要清楚、明白、实在。练练这句话。(生练读)谁想读?想读得同学,我们一起读。
六、默读
1、(出示: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没有解开的谜?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再把课文默读一遍,边读边想边划。
(生默读。师巡视。)我看到这个同学一边读,一边把问题的答案划了下来,很好。“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其余生听后,纷纷拿起笔)我看到有很多同学划了第二段,很好。有的同学在谜的后面标上了序号,很棒!
2、都划出来了吗?第一个问题: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先问问同学们,你们是想打开书读出来呢?还是接受挑战,不看书就能说下来?(有的同学发出惊叹,觉得太难)指一生,你来说,你是看着书读呢?还是不看书就能说下来?(生:我还是看着书读吧!)好,好,那你看着书读吧。(该生念第二段的开头,师打住)只读问题的答案,没用的不读。(该生读完)哦,原来月球的景色这么奇异呀!让我们都来读一读。(生齐读)
3、第二个问题: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没有解开的谜?老师还想问问,同学们是想看着书读呢?还是不看书就能说下来?试试!(有几个同学跃跃欲试)
(指一生: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好,也就是月球的起源,关于月球的起源之说,那可是众说纷纭呢!(师板书:起源?)同学们看到了吗?他是不看书就说下来的!他已经把课文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学语文就应该这样!还有吗?(生: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这个问题,我们刚才已经回答过了,对吧?你知道吗?(该生脸一红,点头表示知道)还有,到后面找。(生:为什么水藻放进月球尘土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跟它在一块,还有一个谜?(生:为什么玉米种在月球尘土里跟种在地球土壤里没有什么不同?)对,也就是植物生长之谜。(板书:植物?)还有吗?(为什么细菌放进月球尘土都死了?)对,(师板书:杀菌?)最后谁还说?(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难道月球的年龄比地球还大?或者是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师板书:年龄?)1234
4、那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谜就只有这么多了吗?(还有)对,还有很多很多,都在这个省略号里面了(板书:……)所以,我们说,省略号很重要,不能省。
省略号用在一句话的后面,省略的是一句话,那省略号用在这里,有什么不一样呢?(生:省略的是一段话)甚至是——(生:很多很多迷惑)几段话,(生:一篇文章)文章也是由段落组成的。那现在我们不用省略号,让你把省略的内容写说来或说出来,你会怎样写?(学生面露难色)想想。可以写——?(生:月球的吸引力为什么是地球的1/6?)也就是说,可以写出自己的迷惑,对吧?还可以——?老师给同学们提示一下。(出示:可以说说其它的未解之谜: 阿波罗号曾拍摄到月球表面有不明塔状建筑物,难道…… 太阳神号撞到月球表面,听到月球发出像大铜锣或大钟一样的声音,难道……)现在,同位互相商量商量。(同位讨论)商量好了吗?省略的内容有可能是——(生:阿波罗号曾拍摄到月球表面有不明塔状建筑物,难道月球上曾经有人居住?)这个同学有一个词用得特别恰当:曾经,因为现在我们知道月球并没有人。省略的内容还有可能是——(生:太阳神号撞到月球表面,听到月球发出像大铜锣或大钟一样的声音,难道月球表面可以当乐器使用吗?)多么美妙的想象啊!月球可以当乐器使用吗?多好!一个自然段也有可能是一句话,我们也可以总结上面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总而言之,类似这样的月球之谜还有很多很多……)
七、总结、激趣、拓展
神秘的月球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索月球的奥秘。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探月计划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想不想看看嫦娥一号发射的模拟动画?(生:想——)播放模拟动画。(因为时间已到,所以,播放到一半,按了暂停)很激动是吗?很感兴趣对吗?好,这就当成你的课下作业。希望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我们也去探索月球,去解开一个又一个的谜(教师边说边擦掉黑板上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下课。
板书:
                   起源?
                   植物?
月球之谜           杀菌?
                   年龄?
……
(注:问号到最后结课的时候,老师一个一个擦掉。)

评析:
《月球之谜》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下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1234
下面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1、教材处理灵活,脉路清晰,环节简节,紧扣文本特点设计教学,训练扎实有效。
《月球之谜》是一篇科普文章,文学性不强,没有明显的语言规律可循,更不煽情。但是,王老师今天的课却能紧紧抓住文本的特点,努力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努力创设语文的氛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王老师这节课紧扣一个“谜”字,设计了两个问题:(1)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2)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没有解开的谜?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边读边想边划,然后引导学生读文本解决谜,最后还有哪些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探索;整个教学设计从“生疑——解疑——又生疑”这样的思路展开。。
2、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本文重点是感受月球的神秘和美丽,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王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在情趣盎然的情境创设中达成情感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如:本课的开始,让学生聆听教师的描述,欣赏一轮明月挂在高空,带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遐想。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下,加上老师优美抒情的引导语,让学生背诵关于月亮的诗句,达成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给这堂课增加了浓浓的文学味。然后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话,这时学生读得一个比一个动情,一个比一个精彩,完全与情境融合在一起,被带入了一个神秘充满美丽的月球世界。
3、重视朗读,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评价及时又丰富。
本课尽管是知识介绍性的文章,但朗读训练的资源非常丰富。王老师对朗读的指导非常到位,评价富有激励性,特别是文中疑问句的指导尤为精彩。如何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呢?王老师没有直接说怎样读出疑问的语气,而是以巧妙的评价语来进行引导。如第一段的句子,因为是遐想,所以要读得比较舒缓,王老师评价到“没有读出神秘的感觉,神秘的地方,要读出神秘的感觉来。把声音放低,放沉,放虚。”指导朗读非常到位。第三和第六自然段中的疑问句是对现象的不解,读时语气要稍重些,王老师的评价是“你读出了困惑的语气”,“这真是令人费解的谜啊”,“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特别好奇。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都感到好奇吗?”等。不同的问句有不同的朗读语气,王老师的评价语非常恰当、自然,朗读指导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教师语言充满激情,使被表扬的学生如沐春风,让倾听的学生热情大增。整堂课,没有烦琐的分析,以读代讲,书声琅琅,充满人文性的评价语让人回味。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78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