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学案例评析_七颗钻石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1-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每一学期,我们孟疃初中语文组的全体教师都要精心打造一节校级公开课,以飨全体语文教师之耳目。本学期我选的课文题目是《七颗钻石》。我拿起教材,拿起新课标认真钻研,精心备起课来。说实在的,虽然已有十几年的教龄,但正儿八经的在全体语文教师面前展示自己,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真的担心课上砸了:假如“三维目标”整合不了?假如改不了旧习惯方式? 假如新课改精神体现不出来?假如不能起到示范作用?
    将要在上课时忽然听到有两个学生悄悄地说:“这么多人来听课,真有趣!” “有趣!”我突然灵机一动:我何不就着这一点来上课呢?于是我问学生:“你们以前有没有读过有趣味的童话故事?”
    “读过,”“读过------”
    “谁能说一说?”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纷纷抢着发言:“嫦娥奔月,牛郎织女------” 学生的热情瞬间勃发起来。
    在学生兴趣盎扬的故事热潮中我适时打开大屏幕:“大熊星座”的画面。问:
    “这是什么?”
    “大熊星座”,“北斗七星”。
    我又追问一句:“有谁知道它的来历?”刚才的热闹一下寂静了。我望着几十双充满求知的眼睛,禁不住动情讲述古希腊那个古老的故事。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你们想不想知道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给我们带来得另一个有关于‘大熊星座’的故事?到底怎样?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找出答案”。
    这时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课堂,我想等一下再把学生的思路引回我的教学设计上来就行了。可就在这时,一个学生把手高高举起,提出了一个我始料不及的问题:“老师,我觉得这个大作家把题目起错了,不应该叫做在‘七颗钻石’,应该叫做‘变化’更好,小姑娘的水罐变了好几回咧?”这男生话音还没有落下,马上得到许多同学的附和。这完全不符合我事先预设的教学流程,我开始有些着急。
    “对呀,对呀!这一些变化真的太神奇了,题目应该叫做‘神奇的变化’------”
    望着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深受感染:“同学们真会发现问题,是啊!这个题目真的该改改,水罐变了五次------不过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它为什么变吗?”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自发的展开了讨论。
    “为妈妈找水。”
    “小姑娘自己舍不得喝。”
    “给小狗水。”
    “妈妈让给小姑娘。”
    “小姑娘又把水让给了过路人。”
    “------”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又适时地抛出一句:“我们从小姑娘身上,看到她怎样优秀的品质?” 123
    “孝顺妈妈。”
    “爱动物。”
    “善良。”
    “具有爱心。”
    此时,学生对课文的主题认识逐步明朗,这就是“爱心”。由于爱,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说明爱心像银、金、像钻石般珍贵,作者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说明只要有爱,世界就会充满希望,作者就是希望爱心像大熊座一样普照人间。这也就是为什么把“七颗钻石”作为题目的目的。
    在热烈的讨论声中,我播放了一首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句句动人心弦的歌声,一幅幅催人泪下的援助画面,将整个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此情此景,不但学生融入了课堂,我也一样融入了课堂。歌曲声中,我用沉缓的语调道出:“我们今天的生活非常的幸福,但是,这个世界上同样也存在病痛、饥饿、战乱------面对着苦难的人们,我们该怎么办?”学生们陷入了一片沉思。我又接着说道:“小姑娘的爱心就像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光,照亮每个人的心灵。这堂课的学习是否也有闪光的东西留在你的心里呢?谈谈你的一堂课的收获吧。”
    “捐钱、捐物。”
    “参加爱心行动。”
    “为希望工程出力。”
    “辛苦我一个,幸福千万人。”
    “------”
    叮铃铃!下课了。
    这堂课我忘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忘了正常的教学步骤,忘了精心制作的课件(只用了几幅画面和一首歌),可我又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实现了新课标的“三维”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更可喜的是我和学生在课堂上发现了美,得到了美的熏陶。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完美结合的艺术体现,是教师与学生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育和情商的发展,更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培养高尚的人格。作为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培养的目标之一,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
    教学反思: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所要得到的是一种使人格变高尚的内在情感。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美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人文性,也恰好适应了这一需要。语文课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文学作品的学习。语文课所要达到的目的, 基本上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实现的,而形象又是作品的支架,因此,语文课审美的中心内容也就是对文学作品的形象美的认识和鉴赏。 同时语文教学是一种文道统一的过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要铸造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领略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辨美丑,知善恶,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123
    中学生,处在儿童与青年的过渡阶段,他们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抽象思维能力差,对较高层次的美,常感枯燥无味,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常常善恶不辨。因此,教师要通过课文中美的教学,引导他们提高辨别美丑能力,引导他们鉴赏含蓄的美,联系生活实际,纠正他们思想上的一些错误认识。比如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爱慕虚荣、互相攀比、盲目模仿的不健康倾向,他们认为穿外国名牌,效仿明星打扮,衣着打扮高别人一头就是美,干什么事情都讲究气派、排场,他们对美丑并没有明确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启发,使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美应该是自然、淳朴的,恰如李白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又如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一样,清澈见底,毫无雕琢的痕迹。更要学生认识到,只有具备伟大的人格才是一个真正完美的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方向。”现在的中学生在谈到自己的理想时,往往口气很大,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多义性和朦胧性,也有一些同学因受当前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理想境界比较低。针对这种实际问题,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对他们加强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认识生活,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使学生先成人,后成才,这才是教师的天职,也正是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
    可见,语文学科中处处充满美,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最终使学生获得乐观向上、健康高尚的情感。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76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