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账单》课堂实录|《妈妈的账单》课堂观察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0-3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课堂观察活动研究纪实
【活动背景】
从2005年开始试行至今,诊断式课堂观察活动在我校广为推行,现已逐渐纳入了常规的教研活动之列,继上学期语文学科开展的《秋天的雨》课堂观察研究活动之后,本学期我们在学科委员会的引领下又以《妈妈的账单》为课例,继续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展开了课堂观察的研究,旨在让老师们在活动中针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观察、发现、思考、交流探讨、改进,分享经验,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以推动我校语文教学的发展.
【活动过程】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一、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我们这个活动是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的,首先由各组推荐一名授课教师,然后全体组员集中备课,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完成教学设计。
二、各组代表教师公开授课。由教科处统一安排时间、地点、班级公开讲课,全体语文老师参与听课。
三、针对主题,交流、探讨。全体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听课结合“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展开分析、交流、讨论,完成《语文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语文学科委员集中交流诊断。
四、再次公开授课,再诊断。在多次的交流探讨、集思广益之后,最后推荐陈惠老师再次讲课,学科委员再次集中诊断。
【教学片段观察、诊断】
在反复多次地围绕同一课题进行课堂观察中,我们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自己的思考。
新课的导入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片段一: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帮爸爸妈妈做过事吗?(学生回答)
师:有个叫小彼得的孩子也经常帮父母做事,可有一次他却因为帮父母做事而想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主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随即教师板书课题)
片段二:
上课前教师直接在黑板上板书: 0 > 60 (台下的同学议论纷纷,甚至很奇怪,认为老师可能写错了。)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读出这个算式(生大声读)你们看了这个式子你们产生了什么疑问?
生:老师,您这个算式错了呀!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告诉我们应该是0 < 60呀!
师:这个式子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妈妈的账单》这一课里,只要同学们理解了课文,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学生们显得饶有兴趣,急切地准备读文。)
……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
师:同学们现在再来看看0 > 60这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它里面蕴含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这里的0就是妈妈账单里列的0芬尼,60就是彼得开给妈妈的账单里所要的报酬60芬尼。
生:妈妈对彼得付出的爱太多太多,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它是无价的,远远地多于彼得为父母所做的事情,所以0 > 60,我认为这个算式是成立的,我们不能用数学知识来判断这个算式。
(该生的精彩回答博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诊断:同一新课的导入,两位教师都采用质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效果显然是不同的。片段一的设计虽然以“令人意外的主意”“到底是怎么回事”吸引学生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但无疑这个问题非常浅显,稍加浏览文章便能不假思索地得出答案,显得非常平淡。而片段二的设计则别具匠心,以一个特殊的算式有效地激起“千层浪”,学生越疑,则学习探究的欲望越强烈,因而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以及对文章中心的提炼,做了很好的铺垫。特别是学习、理解了课文之后,教师再回过头来请学生解决这个疑问,学生的理解、体会非常准确,文章的中心很轻松地被合盘托出,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得到了一定深度的拓展,教师也倍感轻松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可见这前后呼应的新课导入方式不容置疑是很成功的。12345
横比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使重难点问题迎刃而解,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体现较好的学习效果?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开出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从而深刻地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而这一点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尽管他们整天被无尽的爱所包围,但在他们心里却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很少孩子会懂得感恩会被爱所感动,更没有想到应该去回报这些关爱。对于这一点,各执教老师明显地认识到了,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对比教学的方式,力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文章的中心。
试欣赏以下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出示彼得的账单,请同学们读出内容。
师:如果你是彼得,向妈妈要报酬会怎么想?你觉得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一:这是他应得的。
生二:做那么一点事,要那么多钱,我觉得他很自私。
师:假如你是彼得的妈妈,你会怎么想?
生:我会很生气,心想:这孩子为妈妈做这么点事就想着要钱,那我每天为他做那么多的事情,他应该付给我多少报酬呢?
(其它学生纷纷笑了。)
师:彼得的妈妈看到这份账单后,什么也没说,她也给彼得开出了一份账单。(出示妈妈的账单,点学生读出内容。)
师:看到妈妈的账单,你发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
生:我发现妈妈的账单里所要的报酬都是0芬尼。
生:我感到妈妈很无私,为彼得做了那么多事情从不所取,不求回报。
师:的确,十年中妈妈为彼得做了多少事情啊,接下来请大家看看以下练习。(师出示填空题)
1、当我学习了一天,饿着肚子回家时,妈妈(          )。
2、当我受了委屈,流着眼泪回来时,妈妈(            )。
3、当我(                ),妈妈总会(               )。
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完成了句子的补充。
师:看着这两份账单,进行比较,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妈妈为彼得所做的事情太多了,说也说不完。
师:彼得看到这份账单,为什么小心翼翼地把钱塞进妈妈的口袋呢?(再次显示填空练习。)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令人难忘的夜晚,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高烧,妈妈(                ),读着读着,他想起了(                   )。
师朗读文章《母爱无言》,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生:很感人,我都想哭了。
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教师总结全文。
诊断:“妈妈看到彼得的账单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该作出合适的回应,显然学生是站在一个孩子的立场上来思考的,教师应稍加引导:妈妈首先感到的应该是吃惊,然后会意识到自己忽视了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该片段设计中的亮点是教师能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体会妈妈的付出,但学生对“母爱的无私和伟大”的体会还显不够深刻,《母爱无言》的设计有必要,可是效果没有得到充分显现。另外,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处理有些仓促。12345
片段二:
教师出示两份账单,分别点学生读出内容。
师:看着这两份账单,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钱数不同,彼得的账单里开出的是60芬尼,而妈妈的账单里开出的是0芬尼。
生:彼得为父母做的事情很少,而妈妈为彼得做的很多。
师:妈妈还会为彼得做些什么呢?(出示练习题)
1、每一天,妈妈都会把彼得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的;每一天,妈妈(                )。
2、犯错时,妈妈会耐心地教育彼得,(       )时,妈妈(                          )。
学生口头反馈练习题。
师:如果请你来衡量妈妈为彼得的付出,你认为应该是多少钱?对比两份账单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
师: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心里会怎么想?课文中用了哪一个词语形容了他的心理?
生:彼得感到很惭愧,很后悔开出这份账单。“羞愧万分”表现出了他的心理。
师:那么这一段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学生自由读后教师再点读。
师:现在看到彼得的举动,你对他会有怎样的评价?
生:他很懂事,知错就该。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点答后师总结全文。
诊断:同样的,对于该片段的教学,教师也意识到了要调动学生日常生活的积累,但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学生内心的情感没有得到深度的激发,缺乏升华的过程,没有形成高潮。最后一自然段的处理不错,事情因彼得而起,当然结果彼得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要引导学生体会清楚。如果能再由彼得拓展到“我们”,由彼得的妈妈延伸到天下所有的母亲是不是更在情理之中呢?
片段三:
师出示两份账单,分别由男女生读出内容。然后请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自由讨论:
金额对比:(     )多(  )少;劳动量对比:(    )多
(     )少;时间长短对比:(     )多(     )少。
结论:(     )为(     )彼得付出(   )而回报金额(   )。
(     )为(     )做事(    )而回报金额(   )。
学生通过讨论完成了练习。
师:你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妈妈为彼得还做了哪些事?
生:洗衣服、叠被子……
师:如果用钱来计算,该付多少报酬呢?
生:我认为应该是无价的。
师:你们认为课文中的妈妈是位怎样的妈妈?
生:无私、慈爱的妈妈。
妈妈的这份账单是怎样的?
生:令人感动的。
师:这是一份爱的账单,彼得看到这份账单,他是怎样做的呢?请你在文中找出来。
生找到后反馈。
师出示课堂练习。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妈妈(             ),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妈妈(               )。12345
师:想到了这些,彼得最后是怎么做的?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他的心理?
生:他又把钱偷偷地塞到妈妈的口袋里了。
生:“羞愧万分”“怦怦直跳”“小心翼翼”可以表现出他当时的心理。
师:想想看,彼得此时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妈妈,我错了。
师:你想对彼得或者妈妈说什么呢?
师出示:我想对彼得说(          )
我想对彼得的妈妈说(             )。
我想对自己说(            )。
我想对自己的妈妈说(               )。
师总结全文后出示诗歌《妈妈的爱》,全体朗读。
诊断:整体上感觉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还是动了不少脑筋的。如:看到两份账单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的问题进行讨论,还有末尾的拓展练习“你想对彼得或者妈妈说些什么呢”,以及全体诗朗诵,可以看出教师的目的性很强,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显得有些生硬,缺少自然流畅的感觉,这与教者本身的情感状态没有融入其中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首轮课堂观察后,我们通过分析比较,针对以上三个片段的亮点及不足,在教学重点部分时做了修改,于是有了第二轮的课堂观察。
片段四:(集中诊断后)
师:从同学们的叙述中,我听到你们多次提到这两份账单,也对它充满了兴趣,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出示彼得的账单)
师:我们先来看看彼得的账单,谁来说说他为什么想到开一份这样的账单给妈妈?
生:因为他们是商人家庭,从小看着他的父母给许多人开了很多账单。
生:他经常帮父母做事,所以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
师:我们来看看他的账单上有些什么内容呢?点学生读。
师:妈妈看到这份账单怎么做的?
生:什么都没有说,付了60芬尼的报酬给彼得,同时也给彼得开了一份账单。
师:看到妈妈付的60芬尼,彼得感到?(生回应“如愿以偿”。)
这个词怎么理解?(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实现了愿望)
师:与此同时,彼得还发现了妈妈给他开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又是怎样的呢?点学生读出内容。
师:你发现这两份账单有什么不一样?同桌互相讨论。
生从金钱,时间,所做事情的多少来说明不同。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后问:如果要你把母亲的这份账单列详细点,你还可以加些什么呢?(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
生说到了衣、食、起居、身体、学习等方面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多。
师:母亲永远是那样慈爱,为我们做那么多的事情,如果用金钱来计算的话,该是多少芬尼呢?
生纷纷说道:是无价的,不可衡量的。
师:可是妈妈的账单上却只写着0芬尼,这是为什么?
生:是为了教育彼得,付出不一定就要回报。
师: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怎样的人?(无私)
这份账单使你感受到了什么?(母爱的伟大)
师:同学们现在再来看看0 > 60这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它里面蕴含的意思是什么呢?
生:这里的0就是妈妈账单里列的0芬尼,60就是彼得开给妈妈的账单里所要的报酬60芬尼。
生:妈妈对彼得付出的爱太多太多,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它是无价的,远远地多于彼得为父母所做的事情,所以0 > 60,我认为这个算式是成立的,我们不能用数学知识来判断这个算式。12345
师:彼得看到这份特殊的账单后有什么表现呢?找出书中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师:(屏幕显示)读着,读着,此时的彼得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天早上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每天的饭菜总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课件显示内容并配乐(《懂你》),学生应着音乐一起进行拓展练习: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师:是啊,妈妈一直都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自己,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报酬,和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了,此时的彼得又做了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一段,找出描写他动作神态的词语,读出他的心理。(生自由读。)
师:看看图,彼得会跟妈妈说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全文,给学生讲述文章《母爱无言》中的几个小故事。
评析:这一片段很明显地是前三个片段的有机综合,各环节紧密相扣,过渡自然流畅,情境的创设以及教师的情感、导语、课文的延伸,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学生循序渐进地由认识→真实体会→产生共鸣→情感的升华,实现了人和文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活动后反思】
教学是个相长的过程,同伴互助尤为重要,学校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的有机整合,把教学研究活动转变为促使教师进步、学生发展、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还需要做更进一步的努力,这是任重而道远的!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62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