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说课稿|《争吵》说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0-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争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
团结友爱。(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而三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语言重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探究法,以争吵后后“我 ”和克莱谛各自的不同表现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学,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四、说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的内涵。从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点。感受父亲的教育,使学生体会作者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五、说过程
我的教学思路是:体会争吵“我”的矛盾心理和克莱谛的表现——感受重归于好的喜悦——体会父亲的教育——拓展升华
体会争吵后各自表现的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自学,找出描写“我”矛盾心理的句子展开教学,反复品读重点句段,如“不安什么?”,“为什么后悔?”“为什么不正大光明地看,却偷偷地看”,体会“我”内心的不安、后悔、羞愧和内疚。
重点句:我觉得很不安……不该那样做(我很后悔)12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看出克莱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该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我又记起父亲……的话来。
克莱谛不时……而是悲哀。他又说……“我也等着你!”
可我心里……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戒尺!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把你的不安读出来,把后悔也放在句子里连起来读。
感受重归于好的结局这一部分时,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通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词语体现出来,以及从两个“再也不了!”看出此时“我”是什么心情,把你的不同感受读出来,体会和好后我悲喜交加的复杂心情。
体会父亲的教育这一部分,我引导学生学着父亲的语气朗读最后父亲的话,并找出父亲的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感悟父亲的话的内涵,并进行填空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
最后拓展升华,说说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以及在生活中你和朋友之间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学了这一课今后你打算怎样和朋友相处?
六、说板书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让学生一看就能了解文章内容。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40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