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设计一等奖|画杨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0-1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分析:这是聋校语文第十二册教材的一篇精读文章。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观察一件事物要从多角度去观察,要实事求是,要尊重他人。
教学准备:挂图  杨桃
教学理念: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词汇,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其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及写作能力等,从而提高其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一、紧扣课题,导入新课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意,现在想想“我”和同学在教室里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如上问题,开门见山,为新授知识作铺垫。
      二、交流合作,体会理解
     (一)自学课文的第3—18自然段
引导:“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样,画得对不对呢?几个同学看到“我”的画,认为“我”画得怎样?有什么反应?老师又有什么反应?请同学读读课文。
自主读书,互相交流。
生汇报几个同学开始和后来的反应及老师的做法。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如上几个问题,以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1、对比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和老师态度的变化,并练习朗读,
引导:通过几个同学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
     (1)在开始的时候,认为我画得怎样?(画错了,还嘲笑我)
     (2)后来呢?(认为我画得很准确。)
指导朗读。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
       “不像!”              “不…像。”
      “像五角星!”          “像…五…五角星。”
引导:这几个同学开始说话__,(很果断)后来说话__
(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表示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
谈话:几个同学前后态度变化为什么这样明显呢 ?是因为在谁的教育引导下有如此变化的?(老师)
看到同学的反应,老师的态度反应怎样?(开始很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
引导:(1)在开始时,老师为什么严肃?
让生说说“我”的位置指哪,进行演示。1234
      (2)后来老师为什么变得和颜悦色?
指导生用“不像……像……”造句。读一读这段对话。
设计意图:引导生抓住几个同学和老师前后截然不同的反应对比,去理解。同时对其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让学生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会两者不同的态度,进而理解文章内涵。
      (二)学课文的第1—2自然段
过渡:通过同学和老师的反应,可知我把杨桃画得怎样(很准确)。为什么我能把杨桃画得很准确?
学生读书,回答。
板书:  认认真真看 老老实实画
引导:我看到的杨桃是–––––,就把它画成了—––,是听了__。(父亲的叮嘱)
理解父亲说的话。
引导:什么是“叮嘱”?谁在什么时候叮嘱过你,叮嘱什么?
什么是“想当然”?如果“我”把杨桃画成了平时的样子,犯了什么错误?(画走了
样)为什么会画走了样?(因为想当然了)
引导: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在画画时应该怎么办?课文上怎么说的?生读书,回答。
(父亲:“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板书:是什么样 画什么样
师指导生朗读。
谈话:课文中还有哪句话和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生回答(我们应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是谁说的?(老师说的)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想当然”、“走了样”两个词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句意。让其知道父亲要求是:看到什么样画成什么样,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重点学课文的第19自然段
过渡:我们来读读,看看老师都说了些什么?。  
出示老师的话,指读理解。
用“不要……要……”,说说句子
理解并举例说说什么是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出示数字“9”或看简笔画“水壶”(横切面),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使生初步领悟到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朗读思考:
     (1)一共有几句话。
     (2)关于画杨桃老师讲了几个方面的意思?(这四句话可分成两层意思。前两句用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告诉学生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么做)
过渡:我们应如何评价别人的画呢?
师出示杨桃,指导生评价个别生的画。(要根据课文内容说)
设计意图:出示杨桃,通过引导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营造出平等、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其懂得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道理。
引导:同一事物,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样子?
从课文中出有关句子。(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
      (3)听了老师的话,你想到了什么?
(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错了,很可能别人1234
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引导他们用适当的语气读一读。
设计意图:老师的话语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作为理解的重点。通过引导生逐句理解,并让其分层,体会其中的含义。
      (四)学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指导生再读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比较,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
讨论: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师指板书:是什么样 画成什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生再读老师与父亲话,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其共同点:做事要实事求是。
引导:要想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作画的人必须是什么样的态度?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小结:画画是如此,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怎样?,比如你在外面贪玩,一下子忘了上课的时间了。等到想起来跑到教室里迟到了。老师问你:你怎么迟到了?根据“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这个要求,你应该怎么说话?
师生互动表演。
总结: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说是什么样的。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 “求”,组成“实事求是”)
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地做事,老老实实地做人。)所以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我们不要撒谎,欺负别人,偷别人的东西,与别人不和,学习更不要三心二意,懒懒散散,要努力成为一名好学生,一个好孩子,让老师和父母及朋友为你们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拓展延伸,从课文里跳出来,根据现实中的情况,指导生运用刚才学到的道理来解决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的东西,又让生懂得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做到实事求是。

附板书设计:

                         父亲  是什么样 画什么样
         10画杨桃         我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老师  是什么样 画什么样

教学反思
      1、提纲挈领,整体感知
      本文的脉络不是很清晰,为了让学生尽快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基本框架,我初步设计了几个问题:“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样,几个同学看
到“我”的画,有什么反应?可经过试讲发现,问题的设计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于是我反思,重新研究,设计如下问题;“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样,画得对不对呢?几个同学看到“我”的画,认为“我”画得怎样?有什么反应?老师又有什么反应?学生心中一旦有了主线,思维变得灵活多了,实现了有效教学。1234
      2、尊重个体,学会“放手”。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探讨,尊重每一个学生,努力创设一个有利其主动发展、自主交流的学习氛围,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生自学后,自由结组交流。当其理解了老师的这段话后,我又适时出示实物——杨桃,让全体学生拿出自己上节课的作业—— 杨桃画,引导其进行互评。这样教师充分放手,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观察、评价,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深刻理解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的道理,并学会在学习或生活中灵活运用。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出现了一些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如在教学中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感染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表现能更加活跃等。
      我相信在校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老师的热情帮助下,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教育教学工作会更上一层楼。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23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