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目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0-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一开始,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小村庄”: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天空,如诗如画,空气清新甜润。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把小村庄的美淋漓尽致在表现出来,使同学们不由得陶醉其中。正当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小山村的美景时,我一边出示小村庄变化后的图,一边说: “不知过了多少年,最后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学生们一下了产生了悬念,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元解读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学生与作者间的审美对话过程。教学中紧紧围绕“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2 ——4自然段,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做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划画出来。如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一句时,我抓住“谁家”问学生:“你家想干什么?”学生们说出了 “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我说你能从两个“谁家”体会到什么?学生都说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说:“还可从哪个字看出他们任意砍伐树木?”同学都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没有人管他们。”这时我顺势让孩子观察后面的插图,体会村民的无度砍伐所带来的后果。又如学习重点句“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带着问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线画下来。这样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通过质疑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文的过程中,也借助了课件的手段,让学生认识了“犁”,体会了“裸露”,更通过一段真实的影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三、通过写话练习,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课文以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基础上,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把这些话写下来,以通过小练笔来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们都能联系实际告诫村庄的人们以后不要破坏环境,要爱护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会自然喷发而出,对这个令人辛酸的小村庄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感情也会水到渠成地产生。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展示小村庄原来的美丽景象和洪水来临后的变化课件。在学生观看完后问道:“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我看到了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郁郁葱葱。”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我看到下雨了,雨越下越大,发洪水了,小村庄里的房子、大树都被洪水冲走了。”“我还发现就连斧头也被洪水冲走了,洪水退去的时候,小村庄不见了。”123
     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看到这两种不同的景象你现在心里怎么想?”学生踊跃回答:“太可惜了,那么美的一个村庄竟然会在一场暴风雨中消失,小村庄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了。”“我感到很难过,又感到很奇怪,好好的村庄怎么那么经不住洪水的侵袭呢?”趁学生心有疑问之时,我趁热打铁:“同学们,那就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细读课文,看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读懂了什么?”我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把课文读上几遍。学生置身于自我思索、不断发现的情境之中,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然也就凭着自己的能力迎刃而解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主要以这种方式进行讲授,先听课文或看课文视频——再说说你听懂或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然后自渎课文,自己解决一些问题 ——再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在指导学生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笔画把这段意思画出来(树林减少,裸露土地扩大,树桩遍地皆是,树林成了房子,家具、工具柴烟)不出所料,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一会儿,便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简笔画很好的体现了人们无知地肆意砍伐,破坏生态环境和无节制地浪费自然资源。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创作的意图和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画得十分生动,讲得十分精神,但你们认为为这段该怎么读呢?
  康诗琪:“老师,应该读出那种十分气愤的语气。”
  师:为什么这么气愤?
  康:你想,那么多的绿树被这些人天天砍,月月破,做成各种各样的家具、工具和房子,太气愤了!
  师:那你就用气愤的语气读读吧!
  康面带愤怒地朗读。
  胡平:老师,我给她提个建议,好吗?
  师:喔,想不到你还有更好的建议,说吧。
  胡:我认为应该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各种各样”等词读得特别重些,而且我认为也可以读出惋惜的语气。
  师:为什么?
  胡:你想,这些人破树修房子、做家具不说,他们还修得那么多,家具是要有尽有,工具是多种多样,这得要破多少树呀!还住的、用的就行了,干吗还要破这么多的树,真是太浪费太可惜!
  师生一片掌声。
  师:你就读一读。
  胡满脸惋惜之色,边读边摇着头。
  刚读完:“咚“的一下,一只手高高举起,这不是“批判大王”冯钦渝么?(平时他最爱鸡蛋里挑骨头,批评别人的观点,所以落了个“批判大王”的名号。)
  我微笑着说:“又有什么更高明的东西吗?”
  冯:老师:我认为读这段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
  顿时,我和全班同学吃了一惊,“又在出风头!”不知从哪个角落冒出这么一句。
  冯(脸色并没红):你想山坡上那么多树苗,如果只是挡风挡沙,防什么山洪,岂不是浪费。现在人们把它们修成了一栋栋漂亮的房子,做成了各种各样的美观适当的家具,人们的生活不是理幸福了吗?那心情当然应该高兴呀!
  一席妙语,令大家暗自心服。不觉为他叫好。
  “冯钦渝,人们靠树虽然获得了美满的生活,但后来为什么全村都被洪水淹没、冲走了呢?”只见一个娇小的姑娘站了起来,原来是谭梦竹。123
  师:喔,确实。
  谭又说道:我认为破是可以用的,但不能破多了,可以边破边栽树吗。
  师:冯钦渝同学是站在村民们的角度去理解的,认为他们因幸福生活而高兴,这是合情合理的,谭梦竹提的建议更是高明,又利用了树木,又保护了资源,真是两全其美。既然你们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且是那么富有创意,就按自己的理解、体会去读吧!
  话音刚落,教室一下子沸腾了,有的面带怒容,语气充满了愤恨;有的语调低沉,惋惜之情溢于言表;有的洋洋自得,为树林换来的幸福生活而陶醉……
  新课程理念强调:尊重学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张扬,珍视他们在阅读实践中的“多元化”和“独特体验”。而这些需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和谐地进行,正是教师放心、放手、放权,充分信赖每位学生,才能让他们主动脉积极地去发现和探究,去用心感悟和品味。教师“甘做平等中的首席”,不失时机地点拨和启发,激励和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潜能和智慧,去实现文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去实现朗读的多元化,以读促悟,以悟助读。因此,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朗读素养就显得水到渠成、轻松自然了。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13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