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树教案]路旁的橡树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0-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和内心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理解 “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 课前查找资料,准备幻灯片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预习生字词
学生准备
      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试着朗读全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创设情境:一群筑路工人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讲述的一个故事,人们为此感动。你们想听吗?谁给大家介绍一下苏霍姆林斯基?学生介绍作者。
       那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路旁的橡树(板书:路旁的橡树)谁来知道橡树?学生介绍橡树:橡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子,富含淀粉。树皮和壳都可以提单宁酸。有些种类的叶子可饲养柞蚕。
       二、 学习词语,梳理结构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
       3、指名读课文,纠错。
       4、指名领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多找几名学生说。
       三、再读课文,质疑而学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如;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完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都不说话,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2、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3、作业: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进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指名说。1234
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指导阅读,解决问题。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筑路----连接起两个城市
      (2)学习2、3自然段,指名读。工人们为什么停下来,找出有关句子读出来。课件出示橡树图片。
       板书:停下来--一棵高高的橡树
       有关橡树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3)那么看到这样一棵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学习第4、5、6自然段。指导朗读,找出有关句子,朗读的语气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显出工程师的无奈和工人们的担心、沉重。(课件出示朗读片段)
       板书: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4)工程师是怎么做的,学习7、8自然段。齐读。
板书:马蹄形--两全其美的办法
      (5)指导阅读第9自然段。
        默读。
        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生: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板书:都赞叹--有一颗高尚的心。
        三、总结升华,学以致用(课件出示)
        1、你从筑路人的做法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课件出示作业)
        1、结合生活实际,争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
板书设计
8    路旁的橡树
筑   路----连接起两个城市
停下来----一棵高高的橡树
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马蹄形----两全其美的办法
都赞叹----有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是最近我讲授的两节语文课,由于和学生不太熟悉,效果不是很好,同时也发现学生的朗读很好,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整体不错,由于我讲课的节奏有些快,学生一下子不能接受,组织课堂听课效果不佳。因为语文注重的是朗读,在这节课中,我着重从朗读出发,自由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领读,反复读,在读中感悟筑路人高尚的心,在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解决词语中,我以为没有什么不容易理解,结果在课堂中有个男生提出 “沥青”、“排水管”、“楔子”是什么时,我当时愣了一下。“楔子”课前我查了是指“木钉子”,没有准备“沥青”、“排水管”之类的知识,幸好有个学生发言说“沥青”就是我们每天上学在公路上看到铺的黑色的东西,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来,比我照参考书说的还容易理解。“排水管”我就根据生活中实际排水用的管子,有铁制和塑料制品和大家简单解释一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不多,回答如保护橡树,保护植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比较空洞,也许与平时接触观察有关,对环境保护理解不够深刻,认识不高。但是,以后如果能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植树,给花浇水等,就是有效果了。总之,都应该记住一句耳熟能详标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学目标1234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和内心的情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理解 “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 课前查找资料,准备幻灯片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预习生字词
学生准备
      1、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2、试着朗读全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创设情境:一群筑路工人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讲述的一个故事,人们为此感动。你们想听吗?谁给大家介绍一下苏霍姆林斯基?学生介绍作者。
       那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路旁的橡树(板书:路旁的橡树)谁来知道橡树?学生介绍橡树:橡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叫橡子,富含淀粉。树皮和壳都可以提单宁酸。有些种类的叶子可饲养柞蚕。
       二、 学习词语,梳理结构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
       3、指名读课文,纠错。
       4、指名领读,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多找几名学生说。
       三、再读课文,质疑而学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如;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完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都不说话,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2、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3、作业: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进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指名说。1234
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指导阅读,解决问题。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筑路----连接起两个城市
      (2)学习2、3自然段,指名读。工人们为什么停下来,找出有关句子读出来。课件出示橡树图片。
       板书:停下来--一棵高高的橡树
       有关橡树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3)那么看到这样一棵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学习第4、5、6自然段。指导朗读,找出有关句子,朗读的语气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显出工程师的无奈和工人们的担心、沉重。(课件出示朗读片段)
       板书: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4)工程师是怎么做的,学习7、8自然段。齐读。
板书:马蹄形--两全其美的办法
      (5)指导阅读第9自然段。
        默读。
        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生: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板书:都赞叹--有一颗高尚的心。
        三、总结升华,学以致用(课件出示)
        1、你从筑路人的做法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课件出示作业)
        1、结合生活实际,争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
板书设计
8    路旁的橡树
筑   路----连接起两个城市
停下来----一棵高高的橡树
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马蹄形----两全其美的办法
都赞叹----有一颗高尚的心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是最近我讲授的两节语文课,由于和学生不太熟悉,效果不是很好,同时也发现学生的朗读很好,回答问题积极思考,整体不错,由于我讲课的节奏有些快,学生一下子不能接受,组织课堂听课效果不佳。因为语文注重的是朗读,在这节课中,我着重从朗读出发,自由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领读,反复读,在读中感悟筑路人高尚的心,在读中理解、体验、积累、内化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解决词语中,我以为没有什么不容易理解,结果在课堂中有个男生提出 “沥青”、“排水管”、“楔子”是什么时,我当时愣了一下。“楔子”课前我查了是指“木钉子”,没有准备“沥青”、“排水管”之类的知识,幸好有个学生发言说“沥青”就是我们每天上学在公路上看到铺的黑色的东西,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来,比我照参考书说的还容易理解。“排水管”我就根据生活中实际排水用的管子,有铁制和塑料制品和大家简单解释一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不多,回答如保护橡树,保护植物,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比较空洞,也许与平时接触观察有关,对环境保护理解不够深刻,认识不高。但是,以后如果能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植树,给花浇水等,就是有效果了。总之,都应该记住一句耳熟能详标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913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