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10-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惊弓之鸟(北师大版教案+说课设计)

10 惊弓之鸟(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10 惊弓之鸟 

10 惊弓之鸟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老师和初步读了《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有兴趣的同学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看,老师的字虽不漂亮,可写得多认真啊,希望大家在写字时,也能像老师这样一笔一划地写。
  我们知道读课文要做到“三到”,是哪 “三到”呢?碰到读不好的句子,我们该怎么办呢?
  上节课,我们运用上面的两个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可这还不够,还要能读出感情来。读出感情并不难,教师告诉你们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板书:“过电影”)什么是“过电影”?也就是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二、有感情练读课文
  1、投影出示第2节1、2句
  ①大家看屏幕上这两句话,请你们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头脑中出现了哪 些情景?
  ②你脑中出现了哪些情景?(指名回答)
  ③教师投影演示“更羸跟魏王去打猎,一只大雁慢慢地飞来”的情景。
  ④指导感情朗读
  a.自由练习朗读
  b.指名朗读
  如读得好,教师引导:你们觉得他读得怎样,哪些词读得比较好,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
  如读得不好,教师引导:(指句子)这里说一只大雁慢慢地飞来,听了他的读,我感觉这只大雁飞得还是挺快的,这两句到底该如何读,大家再练练,然后再指名读、齐读。
  ⑤小结朗读情况
  大家读得真棒,老师也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只大雁慢慢地飞着,悲惨地叫着。看来“过电影”的方法大家都掌握了,我们读书就应该这么读。
  2、练习读2-4节
  人物的对话该如何读,请大家继续用“过电影”的方法练习2-4节。
  ①自由练
  ②指名读
  看大家的表情,我就知道你们读得很认真,谁想试着读2-4节。
  读完第2节,教师引导:更羸的话比较难读,通过努力,大家有信心读好吗?当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时,心里也很有信心,不用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更羸的话如何读,大家再去练练,再指名读、齐读。
  更羸的话魏王能相信吗?让第1位同学继续往下读。
  如果读得不好,教师引导:魏王连自己的耳朵都不相信了,第3节该如何读,大家再练练,再指名读、齐读。
  学生读好后,教师小结:那个味已经读出来了,看来要想把书读出感情,不但要学会“过电影”,还要能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让第1位同学继续往下读。
  还有谁想试着读2-4节,读的时候要注意我们强调过的地方。
  3、练习朗读第5小节
  ①更羸如何试的?请大家用过电影方法自由读第5小节,边读边想,读完后告诉老师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②指名回答,师同时板书。
 惊弓之鸟
  (拉)
  更羸
  ③教师演示: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听到弦声,大雁直往上飞,后来又直掉下来。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嘣”的一声响)这样的弦声空中的大雁能听到吗?再来一次,大家一起来一次。这下,空中的大雁肯定能听到了。(板书:嘣)
  ④指名读。引导:让人一听,就好像真的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指图),听到这样的声音(指“嘣)
  如没有把“直”读出来,教师引导:听到那么响的弦声,大雁肯定很害怕,就会拼命往高处飞,那么“那只大雁”后面的话如何读,再让那位同学读一次,再学着他的样子齐读。1234
  如把“直”读出来,教师指板书: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让那位同学再读一遍,再学着他的样子齐读。
  ⑤大家还想读吗?大家再去练练这一小节,边读边做动作,读出来的效果一定会更好,不信大家去试试。
  ⑥指名4位同学上到台前朗读,看着屏幕,边读边做动作,愿意一起读的同学站起来,边读边做动作。
  ⑦教师小结:大家读得真棒,不要老师教,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读得这么好。剩下的课文,我还想让大家自己去读,通过努力,有信心读好吗?我相信只要你们能边读边过电影,读时注意人物的心理活动,就一定会读得很漂亮。同时,上节课有些同学提出的不懂的词语也一定会弄明白。
  3、练读6-9节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
  读完第6小节,教师引导:魏王见更羸不用箭,真让大雁掉下来,心里感到很惊讶,现在你就是魏王,看这一小节该如何读。
  指名读,再引导:这个“啊”是从心里发出的吗?再来一次,再齐读。
  第一位同学继续往下读
  ③重点指导读第9小节。
  自由练读。第9小节是这篇课文最有意思,最能让我们受到教育的话。大家还想读吗?大家再一句一句地去读。
  指名读1、2句。
  读完第1句,教师引导:这句话告诉我们更羸可真会观察,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出示第2小节)指课文,更羸跟魏王去打猎,看到一只大雁飞来了,而且还是慢慢地飞,边飞边鸣。更羸观察多仔细啊,大家再自由读读这一句,再去体会一下。
  读完第2句,教师引导:更羸不但观察得非常仔细,而且在观察时,还在动脑筋想,在认真分析。(指句子)他看到大雁飞得慢,就想到大雁肯定是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这里说大雁的伤口没有“愈合”就是说大雁的伤口怎样?更羸听到大雁叫得那么悲惨,就知道它肯定是离开了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里说大雁“孤单失群”就是讲大雁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读完3、4句。教师引导:通过仔细观察,动脑筋想,更羸最后作出了判断,他判断只拉弓,不用箭就能让大雁掉下来。他的判断对吗?怎么看出来?我们再来看看第5小节(出示句子),看看更羸是如何不用箭,就让大雁掉下来的。齐读第5节,边读边做动作。
  更羸判断得多么准确,他之所以判断这么准确,就是因为他观察得仔细,肯动脑筋想。
  这一小节写得多好,还想去读吗?老师读第1句,女同学读第2句,男同学读第3、4两句。
  ④分角色读6-9节
  大家读的挺不错的。你们想做更羸和魏王吗?同桌一个做更羸,一个做魏王,再试着练读6-9节。
  ⑤指名到台前表演
  4、分角色练读整篇课文
  ①指名两位同学上台分角色读。
  ②自由组合练读。大家分角色练整篇课文时,可以下位置去认为能和你配合的好的同学去练练。
  ③再指名分角色读
  6、练习读第1小节。
  魏王听了更羸的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下面的同学现在你就是魏王,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第1小节也是这样夸更羸的,自由读第1小节。听了更羸的话,我们觉得,更羸真不愧是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板书:有名)
  三、积累运用
  教师讲故事: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东西,这时,一只大黄狗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着疼痛,飞快地逃跑了,后来,他一听到狗叫,心里很害怕。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可以是什么?1234
  刚学过的成语家就能运用,这可真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以后,我们把“曾经受过惊吓,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很害怕”的,一般都可以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像惊弓之鸟这类好听、有趣的成语故事还有好多,希望大家能多找些这类故事读读,然后讲给别人听听。回家之后,你们愿意把“惊弓之鸟” 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吗?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拉)
             (嘣)
       更羸         大雁
       (有名)

教学内容: 省编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0课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读书记号理解课文内容。
   2.能较熟练地运用因果关系的句式说话写话。
   3.初步领会“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喻意。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读书记号读懂文章,掌握因果关系句式。
  教学难点:领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
   1.运用“引导——发现”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激疑—引导—探索—发现”的基本流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采取跳跃式讲读。
  教具准备:活动幻灯片一框,因为……所以……、那是因为纸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尝试运用读书记号理解课文内容。
   1.复习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惊弓之鸟》,我们知道题目中“惊”的意思是“害怕”,“弓”的意思是“弓弦声响”,“之”的意思是“的”,“惊弓之鸟”连起来的意思是“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那么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谁能用一句话介绍更羸?
   2.铺垫导法:第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教师顺势引导——不动笔墨不读书,重点词句加——,不懂词句加——?(符号板书)
   3.朗读体会:谁来读读这句话,我想应该读出更羸的气魄。
   4.设疑争论:
    ①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读的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字用错了?
    ②学生回答,说明理由。
    ③讨论可以怎样改?
    ④讨论是否真要改?
  二.“引导—发现”之一,明白“嘣”置大雁于死地。
   1.设疑: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课文中哪一个字置大雁于死地?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圈出这个字(板书:嘣)
   2.讨论:为什么说“嘣”置大雁于死地?齐读第4 自然段。
   3.演示: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学生划出相应的句子。
   4.理解:理解“忙”、“直”的含义,齐读句子。
  三.引导—发现”之二,明白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1.质疑:“大雁忙上飞”是什么原因?“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
   2.引导:①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节,边读边划。 ②学生汇报。③刚才你们读的句子是最后一自然的最后两句,齐读这两句话。 
   3.发现:我们把刚才学的总结一下——
     因为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响,所以—(板书:心里害怕)
     因为心里害怕,所以—(板书:忙往上飞)
     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板书:伤口裂开)
     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板书:直掉下来)
   4.训练:
    ①出示卡片因为…..所以……,自由练说,开小火车说。1234
    ②出示卡片那是因为,自由练说,指名说。
  四.“引导—发现”之三,明白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
   1.假设:从这个因果关系中,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现在我们假设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那么“嘣”的来一下,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2.设疑:看来更羸并不高明,还称什么射箭能手?那么更羸的本事又高在何处呢?
   3.引导发现:引导学生读课文第6自然段。汇报,(板书:受过箭伤的鸟)
   4.再质疑:更羸是根据什么作出这一判断的呢?(板书:判断)
   5.再引导:飞得慢,叫得悲惨,这是更羸所看到的现象,也就是说他所观察到的。(板书:观察)
   6.再质疑:看到这样的现象,更羸会怎么想?
   7.再引导:引导学生读第8自然段,再完成作业本4(1)、(2),一生上台完成板书。同时,巩固“孤单”、“愈合”的含义。
   8.归纳:①这“伤口没有愈合”、“孤单失群”是更羸——(板书:分析)②教师加上箭头,学生讨论更羸的本事究竟高在何处?③朗读最后一节,读出分析的语气,采用一人读一句方法。
   9.朗读体会:推荐班中学生与老师对读。教师故意出错,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改成“当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体会更羸注意身份、谦虚、有礼。
  五.“引导—发现”之四,初步明白“惊弓之鸟”的喻意。
   1.设疑:读了课文之后,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
   2.讨论:四人小组。
   3.汇报:
   4.总结:大雁自己吓死了自己。我们不要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办法。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8761.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