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给予树]31、给予树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9-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裕等”12个生字。理解“给予、试探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外在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懂得给予应该长在每个人的心中,拥有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是种美德。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的情感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有关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游戏:智力抢答
我国有哪些节日你知道吗?3月8日(妇女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是春节,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总会赶回家“过年”,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庆祝春节的?
在西方国家,也有一个像我们的春节一样非常重要的节日——圣诞节。出示圣诞节的图片结合“资料袋”中的资料,了解圣诞节的相关信息。
自由读后交流:想想你获得了关于圣诞的哪些知识?(收、送礼物方面的感知)
从中你感受到圣诞节是个怎样的节日?(如:是个快乐的节日,大家可以相互赠送礼物;是个充满爱意的日子,收授礼物本来就是朋友之间感情的表达;……)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故事,板书课题:给予树1)指名读课题,注意正音jǐyǚ(注意两个上声连读,第一个要变成阳平)
2)查字典,理解“给予”的意思(给:供给,供应:给予:给,给与)
3、就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给予树?谁给谁什么?……
二、分块解读(将课文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进行学习)
(一)感受金吉娅的“不懂事”
1、自由轻声朗读1-3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金吉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抓住重点句,感受金吉娅的“不懂事”
你觉得金吉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透过塑料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①妈妈为什么生气?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想?
②抓住“!”“?”体会妈妈的生气,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①理解“宽裕”(宽绰,富裕)
②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金吉娅的“不懂事”(家里不宽裕,而且妈妈要求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可金吉娅只买了一些不值钱的棒棒糖)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什么是“沉默不语”?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怕妈妈责备)
(二)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体贴、富有同情心”
1、金吉娅真的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吗?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呢?自由读一读4-5自然段。
2、金吉娅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从哪知道的?(买了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送给了一个陌生的女孩)
△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123
读愿望,谈感受:“一直盼望”体会到了什么?再读小女孩的愿望。
△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关注动作:取、买、送,并指导朗读。)
3、金吉娅完成这些举动之前心里是怎样想的?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朗读交流中引导学生去将心比心。)
4、小女孩如愿以偿了,但是金吉娅的20美元却只够给我们买一些棒棒糖了,前面课文中说到的——(引读)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这是金吉娅的本意吗?
本来——引读,再让学生找些句子读出来,来反映他对家人的爱。
后来——引读。
5、金吉娅给予小女孩的是什么?现在,你觉得金吉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她给予我们的又是什么呢?(朗读第5自然段)
三、延伸练习
学到这里或许你思绪万千,或许你有很多话要说,选择一两句,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我想对金吉娅说:
我想对金吉娅的妈妈说:
我想对金吉娅的哥哥姐姐说:
我想对说:


我离精品课还有多远——《给予树》教学反思
近段时间,我有两次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领略了名师的教学风采,增长了见识,更感受到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一种发展态势——向语文本色回归。不管是江、浙、沪三地名师教学展示活动,还是浙江省第九批特级教师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活动,都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学真的变得扎实、朴实、真实了。这样的观摩课真的是“家常课中的精品课”。回想,自己在我区第二届教坛新秀教学展示活动中执教的《给予树》一课,朴实的确朴实,但与“精品课”还相差甚远,值得去反思,去细细体味。
一、基于生活入手,走近文本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需要调动其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给予树》一文讲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事情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由于风俗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学生对于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知之甚少,没有了生活经验的基础,装扮圣诞树,购买圣诞礼物,赠送圣诞礼物……这一切都是陌生的、遥不可及的,更别说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了。这样势必对学生学习课文、理解文本形成嶂碍。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本人从中国传统节日入手,感受节日文化。回味分享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快乐,了解人们是怎样迎春节、过大年的,并由此引出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圣诞节在西方国家就像我国的春节一样重要。然后通过图片的渲染语言的描述去感受圣诞节的快乐,从而缩小文化差距,使学生走进文本。
二、设置冲突,营造学习的场
窦桂梅老师提出语文教学应注意三个度,即温度、深度、广度。在课堂教学中应有一个磁场,努力营造一种适合的情感的河流。的确,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一个磁场,它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在这样的“磁场”作用下,让学生学得更有成效,更主动,更轻松、快乐。而文本中的“矛盾冲突点”往往能迅速聚集眼球,若能抓住时机,合理运用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本文中也有这样的“冲突点”可寻,妈妈心情的变化(当看见金吉娅买的是棒棒糖时,妈妈有些生气,同时又有些疑惑;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爱心高兴激动。)就是其中之一。于是在教学中,我把课文分解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故事(1~3自然段、4~5自然段),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部分感受这时妈妈眼中的金吉娅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然后质疑“金吉娅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她真的不懂事吗?”引导学生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并体会这时妈妈眼中的金吉娅是善良、懂事、有爱心的孩子。我试图抓住妈妈眼中的金吉娅前后巨大的变化这一“冲突”,营造一个探究的场,引导学生去探究这种变化的原因所在,从而深入学习文本。从教学中可见,设置冲突,营造学习的场,这种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尽管由于本人的温度缺乏感染力,使得教学效果与原先设想的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我认为即便是失败也是值得的。123
三、走进文本,品味人性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好的文章,无处不是作者美的情感的流露,无处不闪烁着作者情感的火花。《给予树》是一篇充满“爱”的课文,不仅有金吉娅“给予”陌生小女孩的同情和爱心,还有“母子之爱”“手足之爱”。为了让学生品味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我让学生想一想金吉娅用20美圆买了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那她的哥哥姐姐就收不到礼物了,她是怎样想的?从金吉娅的语言中去体会她对小女孩的同情与关爱,同时感悟到金吉娅同样爱哥哥姐姐,她为没能给大家买到象样的礼物而难过,只是在她看来小女孩更值得帮助,值得同情。
在文中还散发着浓浓的“母子之爱”。为此,在学习了课文后,我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品味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学生很快就能从平实的语言当中找到体现妈妈对孩子们深深的爱的语句,然后,通过品读、情感朗读去体会这份浓浓的母子之爱。让这种种爱所表现的人性美感染着教师,也感染着学生。
四、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质
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得有一桶水”,其实更确切地说教师应该拥有源头活水,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给知识养分。在本文教学中对于“给予”一词的读音是确定无误的,两个上声组成的第一个应变成“35”或“214”。这一点我也非常确定,可当学生读课题“给予树”时,读成了“”竟没有及时予以指出。在听课老师的纷纷议论中更是有些“慌”,一会儿才重新进入状态或许这就是因为我还不够成熟吧!反而言之,这也是我对自己掌握的“上声变调”规律是否正确不是那么肯定所惹的祸。这次的失误是对我的一次警示——在教学的同时更应加强学习,及时充电,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
不管别人如何定义我的这节课,但与我而言都是一种收获,收获经验与教训,更鞭笞自己应不断学习、注意积累、不断提高。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860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