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鹿》教学设计|《狮子和鹿》评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9-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狮子和鹿》评课稿
前段时间,听了戴美华老师执教的《狮子和鹿》受益非浅。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在这节课中,戴老师教学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教师能恰当设疑
课文开始介绍了狮子的凶猛和鹿的美丽,可是鹿却埋怨自己的角,再说说为什么。围绕这个主线,.课堂上,学生读准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读给别人听,还有问问对方,你都读对了没有,有没有喜欢上你读的自然段,这就是可贵的行之有效的合作阅读呀!读的孩子朗读能力得到提升,听的孩子审美的能力也在提升呀!多听别人读书,吸取精华,难怪,常听到有人说“倾听也是一种学习。”.
接着,重点研读课文的主题——请每个同学再一次默读课文,读完后,我可以根据大屏幕上提示的研读课文。
我觉得文中的鹿认为自己         很美,我从课文中的          这句话中看出来的,因为                         。
这些反馈交流都是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发自内心的感受和独特的体会。接着,引出身段美、角美、及腿美的句子,再读好它。学生读出了惊喜、读出了陶醉、读出了虎口逃生的惊心动魄。这样成功的朗读,这正是杨老师充分信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放飞了孩子的思维,课堂彰显着动态生成的无穷魅力。
随后的课堂小练笔,让这只小鹿再次光临池塘看到自己的倒影中,学生用笔自言自语起来。这样的设疑又能引导学生注意和探究本文的用字的贴切,从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联系自己前后的看法来领悟,这就做到了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从而达到突破学习重点的目的。这种精心设计的问题,小步子、设阶梯,能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带有启发性、思考性和思辩性,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思维发展的训练目标。.
二.重视积累拓展
  学生读完课文后在故事中明白了道理。教师随机把谚语出现在大屏幕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狮子和鹿》评课稿
今天,聆听了戴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三年级的一篇寓言故事——《狮子和鹿》。戴老师亲切自信的教态、娓娓动听的教学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狮子和鹿》是一篇美丽忧伤,令人庆幸而又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戴老师通过想象说话引出课题,再让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学生引入预设的情境中。通过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逐步落实目标,达到预期目的。其教学亮点有三:
亮点一,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由于寓言这种文体的特点,它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因此,戴老师紧紧抓住文体特点,并结合三年级儿童的好奇的心理特点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在课伊始,她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故事还得从“狮子和鹿”说起。这样的导入,一能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课文;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开课,为后面的教学进程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12
亮点二,抓住一点,统领全文。
整节课给人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在整堂课中,戴老师始终抓住“美丽的角和四条难看的腿”不断地循环推进,利用简单凝练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加上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感悟,使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更趋理性化。
亮点三,注重学法,关注成长。
现在对一节好课的评价,首先要看老师能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组织自己的教学。我认为,戴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留下的是一学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的好课。如:当学生出错时,涂老师能及时指出并鼓励学生再思考,这样,学生在出错时也不会担心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了。
从这一节课中,不难看出戴老师的心中把学生放在首位。只有老师的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才能在实施教学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然而,语文课堂是缺憾的艺术。我听了这节课后,有两点想法,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1 在指导读字词时,生字是否需要注音?
这对刚接触课文的学生来说,单凭一时自学,就完全读准确,困难比较大。这一点,在后来的请学生起立单独读词语和读一段话时就特别明显。我认为,新学课文时,不管几年级,生字还是要明确注音的。
2 在品句练习中,是不是非得进行句式延伸练习?
 在对比鹿角的美与脚的丑的时候,刚刚用说话方式引学生进入了情境,又进行了同句式的拓展造句练习。感觉上似乎与课文整体不协调。建议是否可放在其他课时进行句式练习,以保持课堂教学的连贯性?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857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