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9-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片段一
     师:刚才我让同学们就从哪些句子看出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作了批注,下面哪位同学愿意起来交流?
      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我从这两句看出铁罐很傲慢,陶罐很谦虚。
      师:老师把这两句话写到了小黑板上,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生:铁罐说话的时候很傲慢,陶罐很谦虚。他们说话的表情不一样。
      师:(用彩粉笔标出“傲慢”,“谦虚”这两个词。)对,他们说话的神态不一样。从他们的神态可以看出性格的不同。还有什么不同?
      生:称呼不一样,铁罐称呼陶罐“陶罐子”,陶罐称呼铁罐“兄弟”。
      师:观察得真仔细。从不同的称呼也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性格。再仔细观察还有什么不同?
      生:我发现他们说话时的标点不一样。陶罐子后面是感叹号,兄弟后面是句号。说明铁罐对陶罐说话时语气很重,不礼貌。
       师:多细心的孩子!一个小小的标点里有这么多学问,咱可不要忽视了标点的作用。
  大家体会得真好,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从哪几个方面体会陶罐、铁罐的性格特点的?
       生:我们从神态、称呼、标点这几个方面体会的。
       师:好,请同学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感悟,对刚才的批注做出修改,增加,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反思: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非常重视让学生批注阅读,可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却忽视了对批注的指导、修改,以至于很多学生尤其是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致使批注成了过场。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我在学生初步批注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比陶罐和铁罐对话的不同自己总结出从哪几个方面批注阅读,再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对刚才的批注做出修改,增加。学生掌握了方法,从神态、称呼、标点这些细节入手,学生才会真正有感而发,批注内容才不会空洞、浮浅。学生在修改自己批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阅读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作文需要修改,批注也需要修改,修改的过程才是一个真正提高的过程。总之,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感悟,但是自主感悟应建立在教师精心指导,教给方法的基础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在课堂上应时刻想着给学生一盏指路明灯,不要让他们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片段二
       师:刚才我们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描写体会到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始终在用一种尖刻、不礼貌的语言来讽刺陶罐,使他难堪。用书上的词这叫什么?
      生:(齐)奚落。
      师:对!我们刚才是怎么来理解这个词的?123
      生:联系上下文。
      师: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故事情节来理解的。希望大家以后经常用这种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反思:
      指导有方,指导无痕应成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境界。教师对词语理解的指导,对批注的指导,对朗读的指导都不应是孤立的,应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不着痕迹却又扎实有效。以上环节是对刚才朗读体验的一个总结,又借机渗透了对奚落一词的理解,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应该是自然融合,水到渠成。

      片段三
      师:我们通过朗读感悟体会了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你愿意用手中的笔画出你眼中的陶罐和铁罐吗?
      生:愿意!
      师:请你和同位合作一个画铁罐,一个画陶罐,想象他们的表情,结合课文插图把他画在事先准备的头饰上。
      (生画头饰,师巡视指导。猜测学生画的是什么,并鼓励学生只要能让老师猜出画的是什么就成功了。)
      师:请同学们戴上亲手制作的头饰,戴陶罐的同学读陶罐的话,戴铁罐的同学读铁罐的话,老师读旁白,咱们一起来合作表演。

        反思: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是课标的基本理念。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在活动中有意识潜藏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动脑、动手画一画更形象地体会到了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宽容,同时进一步理解了作者是怎样通过神态描写使铁罐和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而且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更容易入情入境,感情得到升华,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课本剧表演奠定基础。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并不要求他们将其明晰化,而是要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有所体会。

      片段三
      师: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想到了什么?
      (生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起来交流一下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我们同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生:我想到了我们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生:我想到了我们应该谦虚,不能像铁罐一样傲慢无礼。
      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成语、谚语或格言来概括你的想法吗?
      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师:一起说!(生齐)
      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师:一起说!(生齐)
       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123
      师:一起说!
      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师:老师也来送给大家一句格言“用左眼看自己的短处,右眼看别人的长处。”谁来重复?
       生:(重复!)
      师: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写在书上以此来勉励自己。

      反思;
      以上片段是本课将要结束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我不失时机地渗透了积累的训练,并且特别注重训练的实效,学生每说一句就让全体学生跟读。即使老师送学生的格言也不放弃让学生重复的机会,最后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到书上激励自己。从生说到跟读到写到书上,积累的训练步步深入,扎实有效。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又让学生积累了语言,指导了行为。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855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