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9-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这是一篇美文,作者用精妙的语言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描写地十分生动。如春天里的“抽出”“淙淙”“俯下身子”“侧着脑袋”都用得十分到位,动静结合,把整个春天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而在夏天中“封”“浸”“千万屡”“利剑”把夏天的特点写得十分准确,同时又体现出小兴安岭独特的魅力。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美,美的体会就从字词和朗读中去慢慢品味,为了保持课的完整性,在抓住春天和夏天为重点的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默读粗粗地感受了一下秋冬季节的美丽风光。
在这次的上课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是我在试教中没有碰到的,可见,无论一堂课设计得如何到位,都无法估计学生的反应和感受,有时候他们的回答可以让课堂更加的精彩,有时候则会给老师带来意想不到的纰漏。在我的课上就出现了几个问题。如在让学生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溪里涨满了春水。”有一个学生无论我怎么引导他也没有读准,这样就有点打乱了我的思路,同时给其他同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再如在导入的时候应该是配上音乐的,这样能让学生有比较深的体会,但音乐出了问题,效果就差了很多,在开始的时候就没有让学生进入小兴安岭美的情境中,对后面的教学也有一定的影响。
每一堂课老师的语言是很重要的,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恰当好处,但在课上,我的语言虽然还算流畅,但却显得罗嗦,不是那样的利落。怕学生不能很好的领会,就反复地说,造成教师的语言过多。
在环节的设计上,整个下来还算流畅,特别是春天的这一部分,我能感觉到学生的注意力被我吸引,这是好的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朗读指导中,我和学生之间的配合还不够默契,造成在品读句子上有点拖沓,节奏不是很紧凑,特别是在教学夏天这一部分,我和学生没有衔接好,还出了差错,至此学生的注意力也有点不集中了,这说明我的教学对他们失去吸引力,只是在配合我罢了,而不是在表现他们心中的感受。这是在试教中没有出现的,所以也没有准备。而在后来我也没有很好地拉回他们的注意力,虽然整堂课看来还算完整,但这节课下来,发现了许多问题,自己的课前预设,在课堂上的灵活应变能力,语言的精确度,怎样与学生很好的进行配合,都是我需要学习和改进的。
在上之前我一直犹豫上不上这篇课文,因为这篇课文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文章又是这样的美,上这种课文本来我就有点心虚,怎样处理文中的词语和朗读指导,能让学生有较好的体会,感受美,这都是难点。但是最后下定决心试一试,果然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但从这节课中我能更好认清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要上出一堂精彩的课不仅仅需要老师能很好理解文本,了解学生,同时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停地积累教学经验。
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去丰富学生!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我所教学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在选定教材后,我首先思考的是:这是一篇大家都熟悉的老教材,怎样才能上出与众不同的味道出来?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于是,我通过教学课文第1、2自然段让学生从字词和朗读中去慢慢品味,教会孩子们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观察事物的写作方法。但通过实践发现,这种设计过分地追求“活”和“新”,而忽视了“实,而正因为内容太多,时间不够,在学生没有充分读通课文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导致了在教学后部分的时候,内容没有上完,朗读训练又没有到位。所以我放弃了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这就是我早上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一堂简简单单的课。12345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我做的比较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情导入,走近“美”。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氛围,一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教师要会抓住学生的“心”。 让学生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接触文本的内容,走近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欣赏祖国不同地方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祖国处处有迷人的景色,在这样的熏陶下,再接着让学生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一边通过教师的对小兴安岭的介绍,让学生初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让学生谈体会:“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有的说:“我觉得小兴安岭特别美。”这样的导入,这样的情景设计,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走入了课文,走进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与文章融为一体,让他们从向往中产生了浓厚的阅读欲望,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强化“初读”,感知“美”
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宝贵财富,也是学生接近文本与文本对话,溶入文本的重要途径。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放弃了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也就有更充足的把时间放在初读上。如何设计初读,为深度“对话”打下坚实的基础呢?我认为应该追求本色初读,即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但读不是放任自由地读,毫无目的的读,而应是读有指导,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两次让学生对全文进行读。第一次读,我是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里我是强化初读,一开始就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跟文本从容地对话,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强化初读,就能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第二次读,是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的目的是有效地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读课文。这里我还注重读后反馈,但又有一个问题,试想:这篇课文这么长,每个同学一轮下来,有几个学生能被有幸轮上?大部分学生似乎都坐上了“冷板凳”,这就要求拓宽初读的参与面,增加读书的趣味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来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始终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读书的。我教学设想是这样,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广,读的句子也不够多,不能很好有效地检查学生是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想在这环节学生读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后,教师有针对性出示几句课文中比较难读的句子或容易读错的句子。也许这样的效果就更好了。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的时候,用读感悟小兴安岭的树多。但一个学生说到“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如果我这里随机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一下它们,加深印象,再介绍这些珍贵的树的特点。最后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小兴安岭的树多,品种多,正因为品种多说也说不完,所以课文用了“……”。学生就自然而然得了解这省略号也是表示树多。我想在省略号这里我做地再扎实一点,学生的朗读效果也许就更能上一个台阶。
总之,本人才疏学浅,希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让我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2345

“美”无处不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三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新教材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的经典名篇。课文通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现了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喜读爱读想读。这么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教师应如何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体现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呢?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对课改的理解。
一、激情导入,走近“美”。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氛围,一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教师要会抓住学生的“心”。写景的文章在教学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因此,我在教学时,特别注重前五分钟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接触文本的内容,走近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一开始,我通过投影片,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美,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小兴安岭的美,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直奔主题,问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小兴安岭是个宝库。”有的说:“我觉得小兴安岭特别美。”有的同学则说“老师,我要补充,小兴安岭不仅美,它还象个美丽的大花园。”我马上接下去问:“如果让你做个小导游,把美丽的小兴安岭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行不行?”学生的回答是响亮的、异口同声的:“行。”这样的导入,这样的情景设计,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走入了课文,走进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与文章融为一体,让他们从向往中产生了浓厚的阅读欲望,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二、品词品句,抓住“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好词佳句特别多,也特别重要,就像人身上流动的的血液,贯穿全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要把这些新鲜的血液输送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感悟时,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1)在阅读中理解。在教学“夏季”这一段时,我问学生:“你为什么喜欢小兴安岭夏天的树木?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行吗?”学生读完后,我又问学生:“你读了这句话,你想告诉大家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怎么样?”学生说:“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很茂盛。”我问:“从哪些词语中告诉了你?”学生说:“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挡、遮中感受到的。”我紧接着说:“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好吗?”于是,学生娓娓读来,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熟记了这些词语,更加深了对这些语词的理解,感受到了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的与众不同的美。(2)在理解中比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长出的意思。”我马上说:“那能不能用长出换成抽出呢?为什么?”有学生说:“抽出要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教师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3)在比较中寻求最佳。12345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描写小兴安岭草坪上盛开的野花时,我问学生:“草坪上开了许多花,有哪些颜色?” 当学生说完有红、白、黄、紫时,我就问:“你能不能用一个语词来表达这么多的颜色呢?”于是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五颜六色。”有的说:“五彩缤纷。”……我就对学生说:“你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其中一个语词放进这个句子中,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生动、更感人呢?”有的学生说:“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有的学生说:“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芳香扑鼻,太美了。”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要补充,我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花朵。”学生就是这样在品词品句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着小兴安岭的美。
三、读悟结合,感悟“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要达到这一点,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教师必须创设美的情景,美的课堂。在教学中,我把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爱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在教学小兴安岭的春天时,课堂环节是这样的:(1)读中找景,用“○”圈出你看到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让学生幽比较直观、形象地初步感知美。(2)读中找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鹿的这个句子,因为这句话把小鹿写得太美了,太可爱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溪的句子,因为我似乎听到了流水声。”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句子,加上动作读读句子,加上流水声读读句子,使学生心中对美的理解得到了升华。(3)读评结合,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入体会小兴安岭的勃勃生机。学生可以抓重点词句读,可以全段读,可以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读,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读中感爱小兴安岭的美,在读中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感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这种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我想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之一。记得有人曾经这样说过,终身爱益的东西从来是看不见的,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就这节课而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之情,这种油然而生的对自然美、语言美的感悟,是学生终身爱益的。
四、自主学习,创造“美”。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今天的“教”,就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光有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是违背现代教育的精神。因此,我突破了传统的认知性单一的教学目标,把能力目标提高到了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加强自主、协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自己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写法相似,我先带领学生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按“读中找景、读中寻景、读中感悟”的方法一起学习、一起探究,然后让学生按照这种学法分组进行学习第三自然段,再独立自学四、五自然段。在反馈中,显示了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不仅欣赏、领悟了小兴安岭的美,更重要的是创造了美。有一位同学学了第四自然段,这样说:“小兴安岭的秋天太美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还有一位同学说:“小兴安岭的宝贝太多了,有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馋得我直流口水。”有的干脆做起了推销员,有的急着想去小兴安岭看一看。学生真情的语言,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就是教师千方百计想要达成的愿望吗,不就是学生对美的一种理解,一种欣赏,一种创造吗?12345
“美”是文章的“魂”,“美”是教学的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学起来,总会有那么多的遗憾。
  其一,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表面上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步骤地进行学习、讨论,看起来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学生合作气氛不够浓,有些问题不能在小组中更深入地学习。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虽然能很快地找到描写的景物和特点,也能有感情地去读读句子,但在小组读评相结合的环节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加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等等,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尝试。
  其二,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没有让学生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例如对“雾”的描写,学生能从“升、浸”中体会到雾浓、雾大,范围广,但是教师没有让学生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展开想象,这远远是不够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更深层次的“读悟”结合。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一门很遗憾的教学艺术,我则不然,我认为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美,是一种美的孕育,是一种美的享受,我希望自己能永远在这方园地里工作、学习,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种缘分吧!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826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