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总结_《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与体会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准备学习古代教育名句,初步感知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教学思路及实践
大屏幕出示相关的名句,以名句为导入点,设计教学环节。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是一节公开课,有很多教师和家长前来听课。为了营造和谐而温馨的氛围,专门在大屏幕中出示了此话语,使家长和各位教师一进教室,就有一种归宿感,也使学生在教学准备阶段学习的名句得到运用,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教学一开始,先以《孔子拜七岁小孩为师》的故事引入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孔子的人格魅力,从而产生进一步认识孔子的欲望。并告诉学生本节课教师也要像孔子一样拜同学们为师,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摒弃以往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变“接受”为“展示”;摒弃以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变“学生”为“小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接着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查阅的资料,并提醒其他学生虚心聆听,积极参与,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始终建立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心理层面。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本节课得主要教学环节。即让学生展示预习过程中已解决和掌握的知识点或提出自己的疑惑。可以展示自己读书的方法,也可以展示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字、词、句、段。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最好让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教师不必包揽,而应在学生极力思考讨论后,给予相应的点拨。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以此话语作为导语,使学生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并告诉学生教师为了拓展大家的知识面,提前准备了很多资料和图片。即孔庙、孔林、孔府、国内各地的孔庙、台湾的孔庙,日本、韩国、新加坡的孔庙等图片,《孔子学琴》等文章及美国等国家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的相关知识。这些资料和图片的渗入,使学生对孔子在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体会
前几天,我进行了公开课《孔子拜师》的教学,部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教师听了课。现就我这节课的教学做以下总结:
1、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对于八九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最喜欢听故事了。如何在一开课就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乐趣呢?我很想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什么故事呢?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孔子拜师》。肯定应讲孔子的故事。于是,我在网上搜到了很多有关孔子的故事。最终选取了《孔子拜七岁男孩为师》的故事,作为讲课的内容。这个故事既是《孔子拜师》这一篇课文内容的扩充,又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吻合。课堂中,我讲这个故事时,孩子们听的特别投入,短短的一个故事,却迎来了三四次的笑声。我想不仅仅是故事的内容吸引了学生,可能也与我这次在教学中注意自己的“评书”式朗读有关系。
2、注重所查资料的科学运用。世界著名教育家泰勒认为:应该把信息作为功性的东西来看待。也就是说,信息应成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指导学生实践的资源,不能认为信息本身具有终极的价值。他还强调:学习情境应该涉及用各种方式重组信息。在教学中,我尽量的让学生展示自己所查的资料。但有个要求,那就是不能拿着资料给大家读,必须把所摄取的资料掌握了,变成自己的知识,并以最简洁的方式展示给大家。这样做就促进了学生读资料的能力的形成。当然在学生读资料的时候,我还常常让学生把资料变成一种资源,并尝试科学的运用资源。本节课,在孩子们展示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去世于公元前479年,但没有一个学生知道孔子到底活了多少岁。很多孩子大声喊到:1000岁,100岁……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的学生只会查资料,却不会用资料。于是,我问学生:“谁能通过你掌握的资料算出孔子的年龄?”很快,部分学生就算出来了。孩子们在思考中、在计算中、实践中感受到了用资料的乐趣。12345
3、注重言传身教的感染力。很多优秀的教师都说过:给孩子寻找一个榜样,这样孩子便会有目标地进行学习。我也知道,许多孩子在小时候都有想当老师的梦想。所以我不仅仅在教室里为孩子们树立孩子中的榜样,也还把自己作为他们的榜样。因为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家沛西·能认为:在人类天性中有两个根深蒂固的趋势,其中之一是模仿趋势。他还认为,一个良好集体的形成在于情绪感应和对领袖的模仿,班级中教师是影响集体的主要源泉。根据这种理念,每天早晨孩子们读书时,我也会和孩子们一起读,不但声音大,而且相当有感情。我总是想,有些事情,我没必要要求他们必须怎样做,因为孩子最不喜欢的就是说教。但我可以用我的行为起表率作用,可以以我的行为感染他们。今天这节课中,我也常常说一些关于我怎么做,怎么想的话语,希望能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他们。比如,问孩子们预习的怎们样,做好上课的准备了没有时,我告诉学生我昨天晚上就开始准备了,并说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小故事。当想考察学生在家里的读书情况时,我告诉同学们:昨天我也读得很投入,我也想给同学们展示一下我的读书情况。当课堂进入尾声时,我想给喜欢读书的同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但我并没有直接出示课外的文章,而是先告诉学生我为什么选这一篇文章,即:昨天晚上,我在读这一篇文章时,发现课文中在描写“孔子是怎样认真学习”这一部分写的特别略,只说“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为读者留下了一处空白。于是,我就上网查找,想找到这一部分内容。可是却没找到,找到了《孔子学琴》一文,也展现了孔子认真学习的过程,希望有朗读兴趣的同学能读一读。
也许很多老师认为这些都是废话,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但我觉得这是我最要保留的话语,因为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我的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这不仅仅是在教学,而是在育人。我希望生活中的我话语能成为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
4、注重想象力的培养。很多人说,美国“进步教育”思想家怀特海说;“想象力时一支代代相传的火炬,引导人们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生活,挖掘智力;想象力是认识事物意义的一种方法,能使人对世界产生一种理智的远见,从而永远保持生命的热情;想象力还能引起一种令人愉快的学习气氛,是人感到知识不在是记忆的负担,而是蕴藏了无限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也可以理解为创造力。很多人都说,中国人最缺少的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也这样认为。于是我就抓住一切可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进行这两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一段话写得很简略,要让学生体会出孔子求学不辞劳苦的特点的确很难。于是我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让学生想象画面。当然,如果老师的朗读不到位,孩子们是很难体会出其中的艰苦的。于是,我尽量让自己进入角色,尽量的通过朗读为孩子们铺设想象的空间。把“上千里”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走”几个词读的中一些,音拖的长一些。朗读后效果特别好,孩子们脑海里展现的画面相似单个有不同。第一个孩子说:“他穿着单薄的衣服走在寒风中,但依然不停的走着,毫不停歇......”第二个孩子说:“我的脑海里展现的是:孔子实在走不动了,就拿着书坐在亭子中看里起来......”还有一个孩子说:“我脑海里展现的是他在某一天的行路的样子:有一天,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孔子在雨中瑟瑟发抖,但依然在翻山越岭......”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多么令人震惊的创造啊!12345
5、注重在课堂尾声时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欲望,并渗入相关的扩大知识面的方法。原来上公开课时,我总是觉得把自己要讲的东西讲完就算万事大吉。但现在却不一样了,觉得一节好课不应该停留在课上完的基础上,而是看是不是能激发起学生继续求知的热情。终身教育思想家朗格朗说:“学校教育育整个教育过程相比,将只占一个较短的时期,学校教育将成为充分的完整的教育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序曲。”顺着这一观点思路,我想:语文课堂也同样是学校教育或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序曲。我认为,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也应该是课外学习的起点。尤其,在课堂进入尾声时,作为教师不应该认为这是课堂的尾声,而应该认为是学生课后生活的起点。使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于是在这节课即将下课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说:现在已经下课了,但老师觉得本篇课文对孔子怎么学习的用的笔墨特别少,觉得非常遗憾,于时在网上查找了一些孔子认真学习的文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看。说着把准备好的文章出示在了大屏幕上。下课了,我看到有一批孩子上厕所或玩去了,但也有一部分孩子站在大屏幕前认真地看着、读着。我知道,我出示的文章,也许会给部分喜欢文学的孩子找到课堂内外的连接点;我所说的话语,也许也会为那些不知道如何质疑性阅读的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
6、注重孩子作文素材的获取。许许多多得专家和老师都说现在孩子的生活太单调,缺少写作素材,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单一,甚至无东西可写。我却不这样认为,与现在的孩子相比,我们那一代人的生活更单调。多少年才能看上一部电影,多长时间才能进行一次旅游。而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里的孩子,逛公园、打游戏、逛超市、买东西、所参与的事情相当多。每一天所看到的新鲜事也很多。为什么说孩子的生活单调呢?此时,我想起了李白坚老师的一句话:鲁迅的童年生活丰富吗?每天都在高墙里,大不了就是从百草园转到三未书屋,可是却写出了《从百草园到三未书屋》的经典之作。与鲁迅相比,我们现在的孩子的生活单调吗?准确地说是丰富极了。我们的孩子不会写作,是因为我们没有教会孩子们捕捉生活瞬间的方法,没有培养孩子们在体会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很多老师都不明白我带的学生为什么会不怕写作文,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是因为我常常注意孩子们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捕捉生活的能力的培养。比如今天这节课。刚开始上课时,我就对学生说:“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我们每天甚至每节课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地、所做的都由可能成为我们作文的素材。”接着。我又问道:“今天我们的课堂与往常有什么不同?心情怎样?”教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一切变化。在这节课进入尾声之时,我为了不使我开课时的话语落空,也为了使“感受生活、捕捉生活”的理念落到实处,便问到:“如果老师让你写一篇小作文,你将会在本节课中选取哪些内容作为写作的素材?”可能是因为平常的培养,也可能是因为我一开课时的提示,大部分孩子都觉得自己找到了写作素材,有的说:“我准备写读《孔子拜师》有感。”有的说:“我准备写听《孔子拜七岁的孩子为师》有感。”的确,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写读后感是最适合的。但我觉得孩子并没有像我想象中的那么会捕捉生活瞬间,于是提示到:本节课有很多同学举手了,但因为时间关系,有的同学很幸运,回答了问题,展示了自己,心情就相当高兴;而有的同学就很失望,觉得自己举了好几次手,老师却连一次都没看到。在这一节课中,还有的同学显得知识很渊博;有的同学显得很机灵,会找机会展现自己;也许还有的同学对在大电教室上课很感兴趣等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经我这样一启发,许多孩子又一次举起了手:“有趣的语文课”“知识丰富的语文课”“聪明的我”“知识渊博的金柏宇”“今天,我很高兴”孩子们手中的话筒在自由的传递着,可无情的下课铃声已经响起,我真不忍心打断孩子们的思路与激情。12345
7、注重生活小事地正确操作。任何时候,我都记着伟大的教育家杜威的话:教育及生长。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时刻都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并没有知把课堂当作传授课本知识、学科知识的场所,而是把它当作学生成长的摇篮。记得这节课中,胡玉琛同学站起来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毛笔书法,刚要向大家讲“风餐露宿”的意思,我却发现他把字拿反了,书法字的正面朝着他自己,大家却看到的是背面。我提醒到:“拿反了,翻过来。”其实,此时也有个别学生说拿反了。可是,不知谁起了个头,说:“书法字就是这样的,没拿反。”大部分学生也都跟着喊起来。怎么回事,学生怎么能犯如此幼稚的错误。又一想,这才是三年级的孩子啊,也许这对他们来说还真是弄不懂得知识呢!我不能光为了完成我的学科的教学任务而忽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生活问题。于是,我走到胡玉琛跟前,把他写的字拿到讲台前,照着胡玉琛刚才的拿法展示了一遍,又以正确的拿法给大家展示了一遍。这样一比较,孩子们才恍然大悟。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衡量学生的生活经验,总以为很多常识性问题太简单,没必要给学生讲。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蹲下身子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而过于注重自己的学科知识所造成的教学局面。
8、注重知识面的扩展。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文章后,觉得这一篇课文的选编,绝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因为本文的文学欣赏性不强。其教学重点也不能放在理解方面,因为这篇文章只要读一两遍,学生就基本能理解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哪里呢?孔子是我们国家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所以应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孔子,这才是教学的重点。于是,我不断得在网上查找有关孔子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适时地插入到教学过程中:
⑴ 《论语》中的话语的渗入。孔子的话为古今中外的教育界留下了优秀的教育财富,必须在课堂中展现。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专门利用时间进行学习,只能在教育教学中渗入。于是我在前一天,对孔子的一些名言进行了教学。以便于在第天的教学中进行复习和应用。出示方式是:未开课之前针对家长和孩子们的心情出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问学生做好准备了没有时出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让学生互相听一听别人所搜集的资料时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时出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以达到复习和生活中运用的目的。
⑵ 孔子个人简介的渗入。我是一个不主张说教的人,所以不愿意以说教的方式出现孔子的资料。于是我让学生在预习使一定要注意孔子个人资料的摄取,有条件的可以制成卡片,进行展示和保存。结果,不出我所料,许多孩子都搜集到了有关孔子的个人资料,他们在互相展示中、互相补充中享受到了知识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⑶ 孔子时代距现在的时间的知识的渗入。不要说是八九岁的孩子,就是我们这些大人也有很大一部分不知道孔子到底距现在有多少年了。这个问题如果讲出来,孩子们的记忆也不会深刻,因为数字是抽象的。到底怎样出示才能使孩子记忆深刻呢?我想起了我在十年前曾去过山东曲阜的孔庙,也曾在孔庙前的一棵大树前给我的儿子留了影,我还记得那棵树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到:这是建孔庙时在的一棵大树,距现在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是的。何不以这张照片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认识大树的时候,猜一猜这棵大树的年龄呢?结果,上课时,孩子们真的对此处很感兴趣。12345
⑷ 孔子在古今中外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的渗入。让学生了解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光用口头介绍缺少可信度。用文字、文章介绍吧,孩子们又不喜欢。于是我搜集了很多能证明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的图片,希望运用这种最直接、最能引起兴趣的方式把这些内容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其展示顺序是:曲阜的孔林、孔府、孔庙,其它省市的孔庙、台湾的孔庙、日本的红庙。当然我在给孩子们展示的过程中,并不是只说图片的内容,还加入了相关内容的介绍。如在展示日本的孔庙时,还告诉学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运用孔子的思想处理人际关系。还告诉学生很多国家都把孔子的生日作为他们国家的教师节。
这仅仅是一节课的设计和做法,不,其实我觉得应该说这是新课程理念在我的语文课堂中的实际运用才更准确。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7935.html
-
【星辰《大海的歌》!】《大海的歌》练习设计详细阅读
【应知应会】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懂句子;学习作者怎么观察的。 【重点难点例析】 重点是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
一次成功的实验作文400字|一次成功的实验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词,积累富有感染力的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教育家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体会“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含义。 3、朗读课文,能把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读出来。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的情景和关键词句,弄清教育家这次实验成功的原因,体会“...
-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 点击数:218 《赶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解题,激趣导入。 1、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来我们一起来欣赏。 2、 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播放课件。 3、 这首歌你们听过么?这是一首歌唱大海的歌。在同学们的印象...
-
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_小学语文国标版第六册《25 争论的故事》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一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 能有条理、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4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二 教学重难点:能有条理、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三 教学准备:搜集《笑林广记》中的一则故...
-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视频_《语文园地一》教学建议和重点难点详细阅读
1、“口语交际”注重讲评,比比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流下深刻印象。 2、“ 习作 ”要先突出要求,再结合“口语交际”和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学写。 3、“ 我的发现 ”是关于反义词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相反的两个字合起来所表达的是另一个意思。 4、“宽带网”可以结合习作进行。重...
-
【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材分析《赶海》这篇课文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歌词开头,巧妙地引出下文。第二到五自然段,按“赶到海边——抓蟹捉虾—&mdas...
-
能辨颜色的手课文原文|能辨颜色的手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会写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如何知道货主欺骗自己的道理。 4、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
-
读《诚实与信任》有感|《诚实与信任》的备课要点详细阅读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7 本课讲述的是“我”(一个中国人、还没搞清楚是谁),在国外弄碎了别人的反光镜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说明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教好这篇课文,我...
-
《北大荒的秋天》答案_《北大荒的秋天》教后记详细阅读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9 《北大荒的秋天》描绘的是一幅独具魅力、令人心醉的北大荒秋景图。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一检查,就发现学生们的预习作业完成得很马虎,于是我把时间都花在指导学生熟读课文上了,我想“磨刀一定不误砍柴工的”!...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详细阅读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 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教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