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一等奖]《听听,秋的声音》教学案例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9-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听听,秋的声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教材,这是一首现代诗,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特有的大自然的声响,用精练优美、富有韵味的语言,巧妙的赞美了秋天,会使每个读者体会到秋天的独特风情。
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情朗读诗歌,从而想象秋天的美好景象,感受作者喜爱秋天的感情。同时,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简单的习作练习。
教学片段:
师:让我们把这首诗歌美美地读一遍,边读边想象,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1:我听到了黄叶“刷刷”向和大树告别的声音。
生2:我听到了蟋蟀“蠷蠷”和阳台告别的声音。
生3:我听到了大雁暖暖的叮咛。
师:你们真棒,能听到这么多的声音!那么,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声音以及他们的心情表现出来吗?
(生感情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师:听着咱们同学的朗读,老师都感觉走近了秋天,走进了音乐厅,现在,就让我闭上眼睛仔细去听听,去想想,除了这些声音,秋天还有哪些声音呢?
(生展开想象,同桌之间交流)
生1:我还听到了青蛙“呱呱”的叫声,仿佛告诉我们,它要开始冬眠了。
生2:我听到了松鼠“吱吱”的叫声,好象要和松树告别了。
生3:我听到了熊“咚咚”走路的声音,它在到处寻找过冬的巢穴。
…………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好,可见,你们是留心观察生活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像作者一样,把你听到的秋天的声音用你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到纸上,成为咱们班级的小诗人。要想成为小诗人,就得先学会写诗,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诗歌,看看诗歌有什么特点?
生1:每一小节开头都是“听听,秋的声音”。
生2:都写了声音,比如“呱呱”、“刷刷”。
生3:每一小节都很像。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秋天的声音,也模仿课文中诗歌的格式,说一说,写一写。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互相补充。)
师:下面就请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把你们商量出的小诗歌展示给大家。
生代表1:听听,秋的声音,青蛙跳到荷叶上,“呱呱”,是和池塘告别的话语。
生代表2:听听,秋的声音,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吱吱”,是和森林告别的声音。
生代表3:秋的声音,在每一棵果树上,在每一片森林里,在一阵阵秋风里。
……
师:从这几个小组代表的发言里,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的热情,你们都是最棒的小诗人。同学们,除了秋的声音,还有春的声音,冬的声音,夏的声音,那么,你能像课文作者一样,也写出自己听到的声音吗?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在课余也写出一首自己的小诗来,交给老师看,好吗?老师相信,你们都是咱们班的小诗人。
(附学生小诗一首)
听听,冬的声音
牛凯
听听,冬的声音,
 风婆婆疯狂地刮着,
“呼呼”
她在向人们示威。
听听,冬的声音,
  人们穿上厚厚的冬装,
“呵呵”
       边吹热气,边和冬天打招呼。

听听,冬的声音,
雪花纷纷落下,
“刷刷”
 好象在和人们说话。
 
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读起来琅琅上口,每个小节也很有规律,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便可发现并掌握诗歌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秋天还有哪些特有的声音,并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相借鉴交流,并把小组内的发言加以组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完成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通过小组代表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体验到了展示自我后被同学、老师肯定的喜悦,同时也感受到了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123
在这次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重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所有学生体验了做诗人的感觉。同时,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基本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小组合作中,个别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进去,合作意识不够,另外,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语言贫乏、口语表达能力也跟不上,导致了“我口难表我思,我手难写我想”,这些都是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日后语文教学努力探索并积极改进的方向。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案例反思五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然而,实际教学中往往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一部分学生不愿积极举手发言,望着他们漠然的眼神,看着屡次举手的优等生,我总是有些遗憾,课堂教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设计教学环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我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教学中我仅设计了三个问题,全体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较好地完成了以下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和同学们交流学习的体会;仿照课文,补写几句诗。
片段一: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投入。咱们请xxx(优等生)为大家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欣赏。
生绘声绘色读课文.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先学困生后优等生)
生:我仿佛看到大树抖抖手臂,树叶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
生:我仿佛看到蟋蟀在和阳台告别.
生:我看到秋天从很远的地方来,又向很远的地方去.
生:我看到田野里丰收的景象,一阵风吹过,发出声音,人们忙着收获.
生:我仿佛来到秋的王国.
片段二:
师:是呀,秋天不仅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有美妙的声音,谁能把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找出来?(学困生)
生:“刷刷”“qu qu”
师:秋天里还有哪些声音呢?(先学困生后优等生)
生:“哗哗”
师:什么东西发出的“哗哗”声?
生:秋天下雨的声音。
师:秋雨都落在哪里?
生:我知道,落在地上,“叭叭”的声音。
生:落在盆里,“滴答滴答”
师:还有什么声音?
生:“沙沙”风吹树叶的声音。
生:“哗啦哗啦”也是风吹树叶的声音。
师:你真聪明,“沙沙” “哗啦哗啦”都是表示风吹树叶的声音,风小的时候是“沙沙”,风大的时候是“哗啦哗啦”。还有什么声音?
生:“呱呱”小青蛙挖洞的声音,他们要准备过冬了。
生:“砰”人们拔萝卜的声音。
生:“喀嚓”农民伯伯收玉米的声音。
生:“哧啦”人们掰玉米的声音。
……
师:同学们真棒,找的声音可真多,我们模仿这首诗的第1、2、3小节把自己找到的声音写几句小诗,好吗?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1、朗读恰到好处。上课开始,学生急于读诗,因此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指名读,让学生纠正字音,然后小组内接力读,接着班内男女声赛读。学生已投入小诗描写的内容里。最后让一名优等生绘声绘色读课文,其余学生想象小诗描绘的景象,与文本进行交流。
2、写作与文本切入点找得好--“找声音”。先找出文本中的声音,学困生轻而易举就找出,然后再找秋天还有什么声音,学生异常兴奋,学困生易从习惯思维中找出风声和雨声,而优等生视野开阔,能更深入思考,找出田野里的声音和自然环境中的声音,不需要再维持秩序,不需要提醒注意,全体学生兴趣浓厚,思维得到开发,想象插上翅膀。123
不足之处:文本中一些很美的词,如:“话音”“歌韵”“叮咛”“歌吟”没有得到好的引导,只是通过朗读来潜移默化,没有经过教师引导的文本内容,学生的印象不会太深刻,望各位老师多提建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792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