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夜书所见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20-08-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二、观察画面、解题。
   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考。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
   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
   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
   2、学生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6、学生质疑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
   1、齐读,同桌互相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解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sannianjiyuwenjiaoan/8776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