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_《如梦令》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2-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在教学本课是,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作为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之最,因此在教学设计是个人认为本堂课的“煽情”或者“铺垫”应该做好。老师让学生回忆并背诵学过的古诗词;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把课文读活读美、提醒学生体会33个字包含了无比丰富的内涵,直到最后跟着音乐吟唱本词。并且教师通过范例来吟诵这首词,使学生的兴趣马上浓厚。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
      2、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本课不仅采用了让学生课前自学的方式理解每句词的意思,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三幅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另外,我也做到了注意课堂细节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思。例如,当学生把“兴尽晚回舟”中的“兴”读成第一声时,我就马上给予纠正,读准了“兴”的声调是第四声,学生也就理解了它的意思。
      3、语文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欣赏文学作品时,要带着学生进入到文字深处,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我在引导学生找到本词所描绘的三幅画面之后,想法设法将学生引入到三幅画所展示的意境之中。当学生想像了这三幅画面之后,再巧妙地把这三幅画面统统归结于一个“醉”字,引导学生把这三幅画联系在一起,由那个“醉”字使学生体会到词人不仅仅为“美酒”而醉,更为眼前的“美景”而醉,为自己与同行朋友之间的“美情”而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学生对三幅画面的意境的感悟很深刻,如果在课堂上能设计一段对此的写话训练,效果会更好。

《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是宋朝着名婉约女词人李清照的佳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外游的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荷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这是一首词,学生对此缺少相关的学习经验,那怎样借助学生以往的基础恰到好处地教学这词呢?经过反复的琢磨,精心地备课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去攻破:
  一、朗读全词,读出韵味。
  古诗词具有一定的音律美,只要恰如其分地把词的节奏,读来将会抑扬顿挫,耐人寻味。根据以往读诗的经验,对于七言诗学生会读成二二三的节奏,他们都能读得游刃有余。可是学生对古词的朗读欠缺经验,不知该如何把握词的节奏、韵律。那么,通过老师的娓娓范读就成了学生读词的入门了。领读、自由读、指名读等方式,以及朗读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节奏。
  二、结合注解理解内容
  古诗词的教学,最忌逐句串讲。由于这首词的意思浅白,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因此,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让学生在注释的帮助下,小组合作学习,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接着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整首词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读懂了词的内容,而作者却只用33个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感悟古诗词语言的凝练、含蓄。123
  三、展开想象体悟意境
  李清照的《如梦令》向我们展现了“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一幅幅流动的画。教学中,在学生熟读诗文的基础上,在古曲的萦绕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用耳听、用嘴吟、用脑想、用心灵感受,不知不觉把自己带入了特定的词境中。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学生的脑海中增加了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晖当中。李清照时而倚亭而立,与朋友们把酒言欢;时而仰望着天,欣赏落日余晖;时而眺望河面,哼着小曲;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这一切则能不让学生沉醉?又怎能不让李清照沉醉呢?这时,教者趁热打铁让学生用笔描述下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并美美地读一读。让语文能力的训练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
  四、课外延伸感情升华
  在课的后部分,品读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体会李清照晚年流亡到南方,再加上自己深爱的丈夫也因病去世,孤苦伶仃凄惨的经历。深深感受到每一首古诗词的字里行间都寄托着作者的不一样的情感,领略中华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认为,本古诗词教学的难度一点儿不比作文教学的逊色。所以一直都不敢尝试在公开课上展示古诗词的教学。但,此次的收获,让我敢于挑战那些所谓难上的课例。

  《如梦令》教学建议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是宋朝着名婉约女词人李清照的佳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外游的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荷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是小学阶段极其少数的词,学生凭借以往的学习经验,对词的理解的少之又少的。因此,课前是非常有必要先介绍有关词的基本知识,诸如什么是词、什么是词牌、词的格调指的是什么,要使学生对词“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韵”的固定格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作者的理解也是相当的重要。往往作者会把此情此感会渗透于诗词的字里行间,这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诗词的意境。在初步理解词的相关知识后,可以进入本词的教学了。古诗词的教学,应突出一个“读”字,为此,在简要介绍词人与作词背景以后以“四读”来组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教学。
  教学“第一读”:力求读好词作节奏、停顿,读得连贯、流利。可以先由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再让学生齐声朗读二至三遍。
  “第一读”之后,师生共同理解词作中有关词语的含义,弄懂各句的意思,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本词所写的内容。为了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先复述后概括本词内容。然后进入教学“第二读”。此时的“读”是在学生对词作内容掌握之后的读,可以采取分组读、男女组接力读的方式进行。此番“读”也可以让学生朗读二至三遍。
  “第二读”之后,师生共同体会、揣摩词作的丰富意味。可以提问:词人为什么“常记”溪亭日暮,沉醉晚归,迷路惊鸥这样一件生活事件?只要给予学生启发和鼓励,学生定能品味出各种不同的意味来。123
  此时,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感受意境美、音乐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 “ 境 ”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领读,教师学生讲读,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学生每找出一种答案,教师均予以及时评点、肯定,学生自然倍受鼓舞,积极思维,争先恐后举手答题。在兴趣盎然的热情探讨中,学生对词人的内心活动、思想情感有所洞悉,能真切体会到女词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向往自由的炽烈情怀。于是,进入教学“第三读”:要求通过自己的朗读,力求读出女词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这样读上一两遍便有学生自动合上书本朗声背诵了。
  “第四读”,在学生理解李清照此情此感后,进行课外的延伸,品读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体会李清照在晚年时,因外族入侵中原,她流亡到南方,再加上自己深爱的丈夫也因病去世,可以说是孤苦伶仃。深深感受到每一首古诗词的字里行间都寄托着作者的不一样的情感,领略中华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144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