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观书有感》教案反思】《观书有感》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0-01-0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意图:打破古诗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体会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的效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小学六年来,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有关读书的名言。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
指名说,师相机点评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有关读书的名言。【出示名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生齐读
·这则名言给你什么启示呢?
3、这是朱熹告诉我们的读书方法。【板书:朱熹】你了解朱熹吗?指名说(简介朱熹,相机复习朱熹的《春日》)
4、【出示课件】师简介: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很多思想都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的诗作用词讲究,风格俊朗,具有一定的哲理。
二、初读古诗
1、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
2、朱熹,一代理学宗师,他的读书感受一定与众不同,想读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自学这首诗,开始吧!【出示自学提示:1、朗读全诗,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美;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生自学
3、同学们,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机正音,再指名读
4、诗有了节奏,才能给人美的享受。听老师是怎样读出诗的韵味和节奏来的。
·师范读,你会像老师这样读吗?
·指名读,相机表扬:有点感觉了。
·咱们一起来试试!生齐读
三、领会诗意
1、作者到底生发了哪些感想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诗句,查查工具书,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看看插图。
2、指名读诗(课件出示古诗)
3、让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1)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诗意,抓住“鉴、徘徊”理解
(2)引导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意,抓住“渠、如许”理解
(3)把诗意连起来说一说,先说给同桌听听
(4)指名说
四、与诗人达成共识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半亩方塘、天光、云影)
2、带着感情读这三个景物,指名读。
3、想象一下有多美?(谁能把它读好?)
4、在这美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读前一、二句)
5、可是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引读后两句)他在告诉我们什么?
把它告诉你的同桌,一起告诉老师(齐读)
五、质疑引入哲理
这首诗咱们学完了,老师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却用了“观书有感”作题目,这是为什么?
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六、总结
是啊,读书能使人明白事理,同时也使读书人的心灵像池水一样明净。朱熹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他在读书过程悟出了许多的事理。他有许多的言论值得我们借鉴,特别在读书学习方面,有不少感言给我们不少启发。(课件出示名言)12
七、课堂背诵
这么好的诗能不能背下来?会不会用?口头做题。(课件出示)
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我要想变得英明有远见,看来要——————————————。

教学反思
《观书有感》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诗中不仅写了池塘的美丽景色,还通过看到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池塘,池塘中的水才会如此清澈这一现象,联想到了“人的心智,也是由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这一深刻的道理。诗中运用了譬喻的形式,用鲜明形象的事物将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化。《观书有感》这首诗歌,字面意思不难理解,教学难点在于诗句中没有提及读书,怎样引导学生从描述的景象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一个有关读书道理?为此,我先引导学生欣赏美景,理解诗句;再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理解哲理。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59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