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13.牛郎织女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讲这个故事。。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讲故事,感受民间故事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1、提问:喜欢过节吗?喜欢哪些节日呢?
2、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3、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               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               九月初九                 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
4、“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
2、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
《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边读边做记号。
2、自主学习: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相识前 相识中、相识后)
五、学习前两部分
1、再读课文,思考:
牛郎是怎样的孩子?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2、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
4、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七、课文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3、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4、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12
1、教师提问:文中的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大家自由读课文后半部分,感受人物性格。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汇报。
  说一说,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人物的性格,找出来读一读。
2、总结:
      牛郎:勤劳、勇敢、善良
      织女:美丽、贤惠、敢于追求幸福
王母娘娘:专横、跋扈、不讲亲情
3、师小结: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作业:
《天天练》
板书:
         13.牛郎织女           
       男耕女织     痛失老牛
       鹊桥相会     夫妻离散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37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