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学设计_示儿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祭"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4、入情入境,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情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设计特色:创设情境,启发想象,多形式朗读,在深层次对话中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1、收集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课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理解遗嘱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嘱吗?遗嘱一般都会写些什么内容?

二、读题,解题,了解诗人

1、教师:同学们,800年前,在一个秋风瑟瑟的黄昏,点点细雨在哭泣,一位85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给自己的儿女们留下了一份特殊的遗嘱--一首诗《示儿》。板书课题。

2、读题。

3、引导说说题意。

4、这位老人就是陆游。提起陆游大家一点儿也不陌生,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陆游简介]。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过渡:陆游在临终之际对儿女们交待了什么?让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录音]

1、我会读。

(1)、学生自由读诗句。

(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读,其余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4)、齐读。

2、我会认

学习生字"祭"。读字音,记字形,说字义,会运用。

四、交流学法,自主学习

(一)、回忆学法。

1、交流学法。小学阶段咱们已经学习了近60首古诗,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相信你一定积累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老师想听听。

2、学生介绍学法。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学习古诗四步法。课件出示:[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

(二)、自学古诗后小组内解疑。

(三)、汇报交流。

1、说:你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说得不确切的,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2、疑:你还有什么疑惑?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帮你。

3、连:根据对字、词的理解,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课件出示:[诗意],生齐读。

五、想画面,悟诗情,吟诗文

(一)、悟诗情。

1、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板书:悲

2、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历史资料]

师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啊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

3、用"悲"组能够体现陆游心情的词,联系陆游说一句完整的话。

4、感情朗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5、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涵在里面,是什么?(板书:盼)诗人盼的是什么?

6、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课件出示:[陆游资料]

7、感情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一个"悲",一个"盼"这就是陆游此时的心情的写照。在你眼中,陆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9、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爱国

(二)、想画面。

1、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陆游写这首诗会是怎样的情景呢?12

2、学生回答。

3、教师激情。

(三)、吟诗文。

面对这种情景,你感动吗?你在想什么,不要说,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的心声告诉诗人,也告诉我们。

六、拓展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渴望南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学生讨论)

2、课件出示[历史资料]。

七、升华,结课。

1、历史终归是历史,南宋最终还是灭亡了。但是几百年后,新中国成立了,我们祖国日益繁荣富强,九七年香港回归,九九年澳门回归,举国为之欢庆。可是,还有一个海外游子--台湾至今还未回到祖国怀抱。这使无数炎黄子孙朝思暮想、翘首期盼。

2、下课铃声即将响起,可我们的心早已飞到了宝岛台湾。听,国歌奏响,全体起立,让我们高唱国歌,牢记肩负的重任,盼祖国早日统一,愿祖国永远强盛。
板书设计:
示  儿
/悲\

嘱        爱国

                            \盼/

教学反思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这首诗通俗易懂,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时,应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通过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悲痛”“悲愤”等心事。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基调:要求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五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这首古诗也较为浅显易懂,所以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诗文后,读准确、流利后,介绍学法,自己去弄懂关键字词和诗句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紧扣全诗的情感基调,感受诗人的“悲”,然后通过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让学生理解诗人陆游的临终之“悲”,再找出隐藏在文字后的另一种感情“盼”,从而感受诗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上完之后才感觉自已颇多方面没有落到实处,如下:

1、 对情感朗读的引导虽有层次,但没有很好的拓展开,有些问题也没有很好地深入下去。

2、 有些依赖课前的教案设计,使得课堂生成还不是很自然,显得各环节的衔接不流畅,对于过渡语应该再好好斟酌斟酌。

3、 课堂上的发言机会不够民主,许多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没有或是较少有发言的机会。

4、朗读忽视了古诗里应该强调的节奏和重音教学。再好好想想,觉得《示儿》的朗读指导应该更细些,而且应该做到不是为了读而去读,读是为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该把朗读与理解、分析古诗融为一体。朗读第一句时,“死”字应读得急促,很快地带出“去”字,以显示诗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元”、“空”二字要读得强劲有力,以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第二句中的“悲”字是诗眼,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朗读第三句时,在重读了“王师”二字后,即以流畅而充满信心的语调,以及较快的速度朗读完全句,句尾的“日”应稍微上扬延长,以引出下句。朗读第四句时,句中的“无忘”要读得平仄分明,“忘”字要增强力度,适当延长,以表达诗人不忘中原光复的强烈感情。“乃翁”要读得庄重沉稳。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37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