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示儿》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导入
1、揭题 
齐读课题,提醒儿不读轻声。课题应该读得字正腔圆。
2、你对陆游了解多少?
3、这是一位怎样的传奇诗人,他又有着怎样丰富的内心情感?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陆游。
二、初读课文
1、带上诗题作者,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自由读”可以是大声地读,也可以是…,可以是快速地读,也可以是…你是怎么读的?
3、指名读课文
评价总结:还缺少古诗特有的韵味。老师给你介绍一个好办法:
板书:平 长 —
 仄 短 ︱
平声长而缓  仄声短而促 举例如“祖国”一词
4、指导朗读
  ︱  —    —    —  ︱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    ︱    ︱  ︱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再次自由读古诗
6、指名读
7、我们只是借用皮毛,来增强古诗的韵律
8、“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懂得一个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个方法叫做“点释”
三、理解诗意
1、默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指名说诗意   但:只,只有。还有哪些诗句中“但”也表示只?
2、意思懂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思考:诗中哪个词能代表这首诗的情感?
3、这悲是悲伤,这悲是悲凉,再读这首诗,还有哪些字也让你体会到“悲”
4、齐读,找找悲的感觉
5、如果有一天,中国统一了,陆游的儿子在家祭的时候也告诉了他这个消息,陆游能够知道吗?那他为什么还要“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6、死去是悲,家祭是悲,看不到国家统一更是一种悲。
配乐指名读古诗。
生离死别是举家之悲,祖国未同是举国之悲
齐读古诗
作者是临死的时候才有这种悲伤的吗?
7、读《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关山月》
自读古诗,用点释法自学其中一首
8、这哪里是两首诗啊,分明就是两副图画。呈现在你面前的是怎样的一副画面?
“胡尘”?在胡人扬起的尘土里,你分明看到了什么?
这样的景象,这样凄惨的声音,王朝的那些王孙贵族们听到了吗?谁听到了?
这是陆游对老百姓的同情,板书:悯
你还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一群酒囊饭袋,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
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很伤心,也很愤怒,让我们把这种感情注入诗中,齐读《关山月》
你说,诗人怎能不悲?
你听,诗人在悲愤地呐喊:“死去……”(男生读)
一边是黎民百姓的度日如年,女生读“三万里河……”
一年又一年,人生有多少个15年可以等待,多少人在等待中白了头发,多少人又望穿了双眼,师引读三首古诗。
9、无论是悲愤还是悲悯,这都来自于他对祖国的热爱,这爱是国爱,这爱是大爱   板书:爱
病榻上的陆游拿起了笔,用尽最后的力量,把他毕生的情感倾注在了这最后的30个字中
齐读《示儿》
附板书: 示儿
陆游
 平 长 —    愤
 仄 短 ︱   悲  爱
 点 释  悯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36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