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迭起相近的成语】一堂“高潮迭起,回肠荡气”的语文课——陈建先老师《钱学森》教学赏析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近两年,语文教学似乎又是问题多多了。跑了许多地方,听了许多课,终觉语文课新名堂多了,语文味淡了,浮躁气重了。听了陈建先老师《钱学森》一课的教学,八个字直撞心门——高潮迭起,回肠荡气。何出此言?看了下面的教学实录,我想,大家会找到答案的。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
生:喜欢。
师:说到电影,我想请教一下,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大师是谁吗?
……
生:我在电视里看到的,说卓别林是电影之父。
师:对!电影之父!(板书)在电影这一行业里他算是祖师爷了,谁还知道哪些“之父”?
生:音乐之父贝多芬。
生:钢琴之父李斯特。
……
师:在中国,也有一个人被誉为“导弹之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由“电影之父”聊到“导弹之父”,自然,巧妙。这样的导课悄无声息,没有课的痕迹,看似无意,实则“别有用心”,而且又顺手捎带,解决了对“之父”的理解,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埋下了伏笔,为钱学森这一人物的出场预作了渲染。这比起时下那些五花八门的远离课文的“热课”,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师:听你们整齐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不过,现在我想学一学齐泯王,不听你们齐奏,想听你们一个一个地吹,见识一下你们各人的真功夫。谁敢出来?
生:(无人举手。)
师:被吓住了?都想当南郭先生?(生笑,众笑。)
师:(有一生举手。)好!他站起来了,站起来就证明自己不是南郭先生,有勇气!(该生读课文。)
师:读得不错,你百分之百不是南郭先生!不过有个字音要注意一下,“屈指一算”读“qū”,不读qǔ,你读,再读,全班读。“魂牵梦绕”的“绕”读第四声,不读第三声。这是个多音字。读!再读!
师:谁来接着读课文?
(一生读下一节。读到“赴美国留学”,师示意停下。)
师:停!这个“赴”字是个生字,怎么记住?
生:姓“赵”的“赵”的“×”换成“卜”就行了。
师:闭起眼睛写一下。“赴”是什么意思?
生:到的意思。
师:对!还可以怎么说?
生:去。
师:也对。但这里为什么不用“去”或“到”?(略停)“赴”是书面语,而“去”和“到”有时可以作口头语使用。所以“赴”字一般用在比较正规的书面语中。比如在电视新闻里经常听到“******总****携夫人赴某某国访问,而不说“去”或“到”某某国访问。好,接着说。
(一生读到“富裕”时,师示意停下。)
师:停。还得打断你一下。看老师写这个“富裕”的“裕”字。“裕”字怎么解?
生:“裕”就是富的意思。
师:怎么知道的?
生:“裕”字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谷”,一个是穿的,一个是吃的。
师:吃穿都有了,丰衣足食了,还不富裕吗?对吧?
生:对!
师:你真聪明。从字形上就看出字的意思了。其实这也是我们祖先的一种造字方法,有一些字的字形就代表了它的意思。比如“孬”读“nāo”,意思就是不好,差劲。“不正”合起来就是“歪”wāi,两个“木”就是“林”,三个“木”就是森林的“森”。(边说边板书这几个字。)
【初读课文,贵在激趣。有了趣味,学生便会乐此不疲,连读几遍也不生厌。为什么许多老师抱怨学生不爱读课文,而且总觉指导乏术?我说,关键是一个“趣”字。陈老师的初读指导风趣幽默,借“南郭先生”来说事,孩子们怎会不喜欢?另外,读书中不忘字形、字音、字义的指导,对“赴”“裕”两字的指导可谓到位、精彩。从这些细节,可窥老师教学底蕴之一斑。】12345
师:刚才我们已经把课文读了两遍了吧?
生:嗯。
师:我告诉大家,学语文一定要靠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就读准了,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就读顺了,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就明白了。当然,学语文又不能光是读,都让你们读去了,读完下课,各走各的,读了以后各人有什么感受,有什么体会,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大家彼此都不知道,那又何必要几十个人挤在这一间屋子里干什么呢?对吧?那你们说,不光要读,还要干什么?
生:还要说读书后的感受。
师:对!还有?
生:谈谈不理解的地方。
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师:对!只要是自己的体会、感受、困惑、发现,就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一句话,不管你有什么想法,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好了,现在我还想请大家读课文,不过这一遍要求提高了,读完后要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建议大家默读,这样便于思考,可以在你认为有想法的地方勾勾画画,作个批注。会作批注吗?(生默读课文,作批注。)
【此处的读书指导堪称经典!初读课文后,如何将学生引向纵深,向文本的最深处潜游,理解文本内容,内化人文感悟,这是许多老师经常“卡壳”的时候。有时是心中有数,但苦于找不到一句合适的导语来过渡。陈老师及时小结“学语文要靠读”,这是方法的指导,也是激励手段;但一个“不能光是读”才是此时的本意,“哄”着孩子们自己说出“还要谈感受”。承上启下,过渡巧妙。而且自始至终都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自已思考,自已“作主”,这也是值得老师们学习的。】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谁先来说?
……
生:钱学森说“他是中国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我读了很受感动,我想起了一首歌《我的中国心》。
师:能给大家唱几句吗?来!掌声鼓励!
生:唱“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师:《我的中国心》最初是由香港歌手张明敏在80年代的时候演唱。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全世界爱国华人的共同心声。会唱吗?来!一起唱!(师生同唱《我的中国心》,气氛热烈。台下掌声雷动。)
师:唱起这首《我的中国心》,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感觉很激动!
生:感到很自豪!
生:很兴奋!
生:很想大喊一声!
师:喊什么?
生:(大喊)中国,我爱你!
师: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富有****的呼唤!你同样喊出了身在美国心系中国的钱学森的心声!有把握把钱学森的心声读出来吗?
(生读钱学森的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我听到了深情!谁再来?
(一生激动地再读钱学森的话。)
师:我听到了深情而又激动!来!一起读!
(全班齐读钱学森的话,群情激昂!)
【如何弘扬语文的人文性,用高尚的情操教育人,感染人;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披文入情,与文本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教学的难点,当然,这往往也是教学中高潮涌起的时候。此处的教学妙就妙在老师具有很强的“课感”,从学生想起一首歌中预感到高潮的到来。于是紧抓这一难得的资源不放,先是师生同唱《我的中国心》,营造氛围,接着生成话题:“唱起这首《我的中国心》,有一种怎样的感觉?”歌以咏怀,言为心声!妙哉!下面又紧赶一步,趁热打铁,让学生****朗读钱学森的心声,声情并茂!群情激昂!何故?潮已起,如何挡得住?】12345
师:还有谁有想法?
……
生:钱学森的话让我感动万分,因为他在美国帮助美国人做事情,美国给了他很高的待遇,将来可能会更有前途,而他回国,各方面条件都赶不上美国,如果不是由于他的爱国,那不就是一个傻子吗?
师:那你说,钱学森傻不傻?
生:我觉得他一点都不傻。因为在美国再好,但美国不是他的家啊。他在中国长大的,怎么会不要自己的家呢?(热烈的掌声。)
师:说得多好啊!中国才是他的家!是祖国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祖国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坎都令他难忘;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无时不在对他深情地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来,我们再来读一读钱学森的肺腑之言,感受他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生齐读钱学森的第二段话。)
师:这段话是钱学森对谁说的?
生:这段话是钱学森对留学生说的。
师: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留学生劝他不要回国时说的。
师:钱学森既答复了留学生们的劝说,又表白了自己的心迹。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
生:激动!
师:对!
生:诚恳!
师:缺不了。
生:坚决!
生:坚定!
生:果断!
师:体会得很好。那你就带着你的激动,带着你的诚恳,带着你的坚决和果断再来读一读。
【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高潮。紧挨前面的“涌浪”,形成两个壮观的“波峰”。对这段话的品读,陈老师的两处“点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是有学生说“如果不是由于他的爱国,那不就是一个傻子吗?”陈老师反问:“那你说,钱学森傻不傻?”这一问,又把学生引入纵深,再次掀起孩子们心灵的波澜,对钱学森的认识更加深刻可感。二是巧用换位,“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钱学森当时的激动、诚恳、坚决、果断。通过这样的两次推进,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和钱学森的心就贴得越来越近,这时的情是真挚的、实在的,所以这时的读是入情的、到位的,就没有一点浮泛之气。】
师: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
师:我来告诉你们,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人?
生:按甲种师是50000万人,乙种师25000人。
师: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力量无比的人!
生:伟大的人!
生:了不起的人!
……
师:所以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怎么说?
生:读“钱学森无论到哪里……美国!”
师:“绝”字什么意思?
生:坚决不允许。
生:没有商量的余地。
师:这句话怎么讲?
生:就是不允许钱学森回到中国!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没有别的?
生:是不允许他离开美国,到中国不行!到其他国家也不允许!
师: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再往深一点思考,这句话还有什么潜台词?
生:就是他们美国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他留下来,帮助美国做事情。
师:他们会怎么留?
生:他们会给他涨工资,给他更好的别墅,更高档的轿车。
师:嗯,有可能。
生:还会给他升官。12345
生:给他美女。(众笑。)
师:这是想诱惑他。电影电视里一些坏蛋经常会这么做。还有别的吗?
生:他们如果劝说不行,利诱也不行,可能就要来硬的了。比如抓起来,拷打他。
师:会进行卑鄙的暴力威胁。
生:会派人监视他,把他软禁起来,不允许他外出、打电话、通信等。控制他的自由。
生:实在不听话,不为美国做事,他们有可能对他下毒手,秘密杀害他。
师: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当祖国得知这一消息后,周恩来总理马上和美国政府进行交涉,经过五年的努力,钱学森终于从美国的束缚中获得了自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谁来读一读第5节和第6节。
【显然,这是本节课的又一个“波峰”。老师抓住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话中“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两个点作为“楔子”,直入文本的深层,直抵孩子们的心灵。“五个师”到底有多少人?老师用具体数字作了形象的说明,正是这看似简单的转换,化抽象为具体,才让学生更加震撼,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此丰富,感情才会如此饱满。尤为精彩的是老师对“离开美国”这句话的导“悟”,“再往深一点思考,这句话还有什么潜台词?”这一问语称得上本节课中最为高明的启发!陈老师循循善诱,层层剥笋,精于预设,巧于生成,表现了他过人的教学才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双独特的慧眼是他多年来潜心修炼的结果。】
师:五年的时间有多长?你们现在是五年级,五年后你们高一就读完了。再算一下,一年是365天,5年是1825天;一天24小时,5年是43800个小时;一堂课40分钟,五年整整2628000分钟,相当于65700节课,若按一年在校上课200节计算,整整要在学校上课328年啊!这么漫长的等待,对一心回国的钱学森来说真是怎样?
生:度日如年。
师:好!他用了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谁还会说?
生:倍受煎熬.
生:望眼欲穿。
生:寝食不安。
师:所以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读!
生: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师:虽然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可是他说——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当他袒露心迹,有留学生劝他不要回国时,他诚恳而又坚决地说——
生: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师:正因为如此,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
生: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师:钱学森回国后,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一个月之后,成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导弹技术研究院。钱学森就是这个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他带领一批科技人员奋力拼搏,1960年9月10日,在中国的国土上,用国产燃料成功发射了第一枚p—2导弹,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试验史上的第一页。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东方红卫星……1991年10月16日,在钱老即将年满80岁的前夕,国务院、xx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xx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钱学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关于钱学森的感人事迹,还有太多太多,同学们课外可以读《中华名人传记》,还可以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只要点击“钱学森”三个字,网上就有260万个页面。12345
【不管什么方法,关键在于运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多年来,我们的课堂里很少再听到老师的引读了。而陈老师此处却“剑走偏锋”,****引读,创造了本节课的又一个高潮!成功的原因有三:○1承前面高潮,学生****有余,这是前提;○2再次以具体数字形象渲染,让学生感受等待之苦,归心之切,给学生的情感之火再添“干柴”;○3妙用想象,及时换位,再次引生走进钱学森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倾吐的欲望。所以这一引读水到渠成,学生们读得入情入境,铿锵有力,欲罢不行,竟收无法预约之精彩!】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233.html
-
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案_六年级语文《负荆请罪》教后感详细阅读
font 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38 作者:踏浪而归 《负荆请罪》这人故事人物性格鲜明,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对对联。如交流描写相如的对联:“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
-
四年级上册《出塞》教案_【六年级上册】《出塞》教案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诵读古诗。2、反复朗读古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难点】读悟结合,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教学过程】(课前诵读古...
-
【六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导学图详细阅读
第一单元导学图导语1文言文两则2匆匆3桃花心木4*顶碗少年5*手指交流平台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学习本组课文,要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反思_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详细阅读
匆匆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
-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18、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赏读,体会雪松的智慧与顽强。 4.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教学过程]...
-
惊世第一妃_《一算惊世界》全新导航与训练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通讯:对国内外最近出现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或典型经验所作的真实、具体、形象、详尽、及时的报道。课文是一篇人物通讯,是一种以记写人物为主的通讯。它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报道人物的先进事迹、创造精神和高风亮节,反映时代精神。 数学王国的骄子: 1 π之父祖冲之 2 几何学的创...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视频_《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稿详细阅读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 2、编写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
-
【续写《最大的麦穗》】《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详细阅读
作者:王洲辅小 李 倩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3 《最大的麦穗》一课的启示王洲辅小 李 倩 非常有幸能在新教师培训中聆听到特级教师——倪宗红老师的课《最大的麦穗》,通过倪老师精彩的上课,使我感触颇深,尤其是与倪老师的交流,使我也摘到了麦穗。让我进一步理解了在语...
- 详细阅读
-
【《小草和大树》的寓言故事】《小草和大树》五详细阅读
font size=6>《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五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1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五教学背景:1,《小草和大树》是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生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