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名小学生]15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听写课文的最后的一个自然段。
2、掌握对比的写作方法,反面衬托出文章的中心。
3、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4、能从课文中的柳树品格联系自身,在自己心中种下坚毅、顽强的品格。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及顽强不屈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不仅是写柳树更是在写人,从而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生哲理。
教学预设:
一、 紧扣“神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给作者最强烈的感受是(神奇)。
齐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理解“伫立”
二、 感受“神奇”
1、欣赏这株柳树
  (1)出示: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2)指名读。(选自己喜欢的一句来读)
紧扣“两合抱粗”“百十余平方米”感受其粗大;
“生铁铁锭”感受“坚硬”
叶子的“苍绿”;(重点理解“锻铸”)
(3)齐读感受外形之神奇
2、感受青海高原
    作者在哪见到的这株神奇的柳树?在青海高原他还见到了什么?读读2、3自然段
(1)“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出示边塞古诗:      感受其“苍凉”      再读
(2)“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野,根本看不到任何一种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感受其“苍茫”“荒凉”
3、了解写法
作者主要写高原的柳树,三段中却有两段写了青海高原的环境,有这个必要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4、读;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三、感悟“顽强”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理解“撑立”)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容易吗?黙读6、7自然段,从哪你体会到了这株柳撑立在高原之上不容易。
1、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撒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撒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紧扣“全毁了”,“ 只有”:不容易,奇迹
2、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补充:青海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它被称为世界屋脊,它的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旱,一滴雨都不下;年平均气温很低,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二十多度。可见青海高原的生存环境是多么恶劣。12
     紧扣“熬”“ 躲不过”“ 绝不宽容”
3、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了多少次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1)什么叫“虐杀”?
   (2)课件:感受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指名读)
   (3)面对——,柳树的怎样?(指名读)
   (4)仅仅只有一两次吗?引读
   (5)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啊。(板书顽强)
(6)再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4、同一粒柳絮,如果它落在适宜它生长的江南,它的生长历程会怎样?指名读第8自然段。
5、既然陈忠实对高原上的这株柳崇拜到敬畏的境地,又为何对家乡的柳树如此怀恋,用上这么多笔墨呢?(对比反衬,坚毅、顽强)
如果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移植到江南,会怎样?(一语点到:成为一棵普通的柳树,不可能长得这么好,越是在恶劣的环境中越能够激发它的生机勃发。)
四、感悟精神,由物及人
   齐读第9节
1、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你认为这仅仅在说柳树吗?
2、出示:这株柳树让我想到了     ,他(她)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命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他(她)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       
3、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这是一株柳树,一株神奇的柳树,一株望而生畏的柳树。他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让棵柳树,让这幅画面,让这种顽强长久在我们的心头回荡,永远激励着我们成长。同学们,读懂了柳树的顽强,读懂了作者的用心,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收获了做人的智慧,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真正的学会读书。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02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