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13牛郎织女 (2课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理念: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在课堂中,通过设问,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牛郎为什么对那头老牛照看很周到?(从中体会牛郎的善良和勤劳)2、为什么仙女佩服织女呢?(织女爱慕的是牛郎的勤劳善良。同时织女放弃了荣华富贵,甘愿与穷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3、姐妹们会说些什么祝福的话?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自学生字,疏通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语,检查生字是否读准。
 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所学,不会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要求准确流利。
五、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第一段:(1-2)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与老牛相依为命。
第二段:(3-5)牛浪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结为夫妻。
第三段:(6-7)牛郎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
第四段:(8-10)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
第五段:(11-12)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在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
六、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七、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查找关于《牛郎织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在默读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1234
一、导入揭题
 1、读题。
 2、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找找几个人物之间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相机板书:牵手
分离
相会
二、感受人物形象
 1、自读课文1—6小节,思考: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
  交流:
  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亲密……”让我们有一种错觉,老牛是他的亲人,亲人变成了媒人,撮合一对姻缘。第三小节
  牛郎——善良、心眼儿好(板书)
    (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最好,最干净)——“也很亲密”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
    (2)身世反衬——不抱怨,不怀恨,吃苦耐劳。
    (3)坦白,诚实,不隐瞒。
  织女——勤劳
   善良:喜欢牛郎的心眼儿好,能吃苦。
渴望自由和真正的幸福:天庭和人间比较:
        一样辛苦
       冷漠无情   真情温暖
       禁锢身心   自由
       对自由的渴望
       对真实的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勇敢:“决心”,意味着想了很多,想了些什么?可怕的责罚,天庭的冷漠和不自由,人间的真情和温暖在权衡。留在天庭,有锦衣玉食,没有真情和自由;人间,艰辛坎坷,但自由,有真情。冒着很大的风险,她应该知道后果,但全然不顾,因为自由、爱情实在是太动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自由价更高。”
    (相机板书: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对两人是不是想说点什么?赞叹、钦佩、祝福
 2、分离——王母
  自读课文9—10,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交流: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仙人掌花。但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中国情人节。是不是觉得比2月14日更浪漫?
三、质疑,深化
 1、质疑
 2、相机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
 4、为什么最后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板书:想像基于现实。)
 5、补充,故事古而有之,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是在不断地变化。
  大略地学习《迢迢牵牛星》《鹊桥仙》《天上的街市》,感受变化。
 6、小结: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1234

课前思考:
学习了沈老师的教案,又上网找了窦桂梅老师的课堂实录,学到了不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让孩子直接接触到人物。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对于牛郎、织女两个人物是并不陌生的。我想主要是让孩子们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面摘录了一些诗歌:
(一)《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二)《诗经·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岐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报箱。

(三)《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四)《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课前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评价人物:
牛郎——心地善良,勤劳能干
织女——勤劳勇敢,善良贤惠
老牛——勤劳忠诚,敦厚质朴
王母——心狠手辣,残暴专制
喜鹊——仗义、助人

课前思考:
抓住构成故事最重要的元素——人物展开教学,教师先带领学生梳理人物,找到牛郎、织女、老牛、哥嫂、王母娘娘、喜鹊这些故事当中的人物。然后,老师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以牛郎为中心,通过读的方式,讨论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并且对人物进行了归类。最终,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图,借助这样的网络图,学生能条理清晰地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这就是运用以人物及其关系为起点,概括出“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培养阅读能力。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情感宣泄著称,他的《凤凰涅》热情雄浑;他的《天狗》带着消灭一切的气势;他的《晨安》、《炉中煤》曾经让我们的心跳动不止。但这首诗却恬淡平和,意境优美,清新素朴。
  那缥缈的空中有一个街市,繁华美丽的街市。那儿陈列着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人间的珍宝。诗人并没有具体写出这些珍奇,留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将它们作为我们需要的东西,带给我们心灵宁静、舒适的东西。
  那不仅是一个街市,更是一个生活的场景。那被浅浅的天河分隔的对爱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织女,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还在守着银河只能远远相望吗?“定然骑着牛儿来往”,诗人这样说。在那美丽的夜里,他们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满目的街市上闲游。那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颠覆了流传千年的神话,化解了那悲剧和人们叹息了千年的相思和哀愁。1234

授后小记:
    刚刚教学完这一课,同时又学习了窦桂梅老师的课例,深有佩服大家啊!爱情可是我们人类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生命体验与回味,就像每天伴随我们的日子。于是,少了“爱情”这道甜点的语文教学,总像是不完美的人生,缺少四季中的一季、五味中的一味。其实,就将这层窗户纸捅破,又能怎样?不过是为孩子清新美好的内心世界增加了一些纯洁的梦幻、甜蜜的期待,在他们真善美的小世界中加上一点神秘的滋味。我们应当相信,爱情不会仅仅因为这一节课的教学就款款而来,我们更应当相信,有了这一课,我们的孩子们长大后再去品味爱情,或许就会增加更多的深情与理性。选择爱情来演绎文学、演绎语文,我们希望传递能够陪伴孩子一生的柔情与感动。

授后小记:
这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要求要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必须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在指导学生复述《牛郎织女》时,让学生按课文的段落层次一段一段地进行,这样降低难度,由简到难,调动学生复述的兴趣。复述前先指导学生编列小标题式的复述提纲,供复述时参考,如: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中,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隔河想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学生一段一段地进行复述,积极性比较高。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全文复述。

授后小记:
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引领学生感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引领学生对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感知是教学设计的一个角度。文本所表述的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情节跌宕起伏,生动有趣。我们抓住情节来设计教学,可以使用情节来抓住学生的思想,促读促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复述课文的处理上,我们让学生充分交流,用关键词概括情节要点后进行。教师只是要在细节处理上作适当的点拨即可。

授后小记:
民间故事是民族文学中的优秀代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渊远流淌而成的自然溪流,其中荡漾着整个民族的道德传统、伦理取向、文化认同、精神气质。所以有人说,民间故事是文学的母亲,民间故事是人类的宿命。而且它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为儿童喜闻乐见、容易接受,正应了“儿童文学就是故事文学”(朱自强)。所以在装满教材的众多文本中,选取民间故事这样的文学体裁,除了看重具体故事本身所具备的内容含金量以外,我们更期待着借它实现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
《牛郎织女》这篇课文,反映了劳动人民朴素健康的爱情观,它可以让孩子认识到,爱情应该是高尚的、忠诚的,是能够跨越时空的一种美好情感,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教育。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8002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