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21世纪的希望阅读答案|《海洋——21世纪的希望》学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2-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提前自学充分,课堂效率提升
 ——《海洋——21 世纪的希望》学案设计
 一、对“生本”课堂的认识 近期, “生本”走入了教师的视线,走进了课堂。它以全新的模式正朝着有利于学生发展 的方向迈进。从老师们所谈论的几堂“生本课”来看,似乎有这样一种倾向:学生在课堂上 活动起来了,热闹起来了,课堂参与率大幅提高了,教师觉得轻松了,解放了,皆大欢喜。 然而在这热闹之后,语文课堂的效率提高了多少?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了多少?我们暂时还 没能作出科学的分析。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不管呈现怎样的改革态势,其最终的目标应是 一致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 ”我们现在研究的 应该是采用何种形式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生本” ,并非一味地把课堂给学生,学 生不是课堂的操控者,课堂只是一个舞台,学生在上面锻炼自己。教师淡出,走到幕后,学 生强位出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以多种形式(朗读、谈感悟、辩论、表演、自创诗歌……) 参与语文学习,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语文兴趣,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 素养。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心中应有这个“本” ,并牢牢掌控围绕目标达成的一切教学 进程,调控教学行为,使目标达成度处在较高的水准上。本着这样的宗旨,教师带领学生走 进“生本”课堂,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提高“生本”课堂效率的步幅与频率更在于教师的“导” 。也就是说“生本”的前提是“师 导” 。教师在“生本”课堂这“一出好戏”开场之前,须做大量的“导”的工作。 “生本”不 是减少教师的“负担” ,而是把教师的工作前置到课堂之前,把课堂还原为学生的课堂,成就 学生应有的“课堂主角” 。因此,在“生本”课堂之前,教师要着重做好这几方面的“导”的 工作: 1、研透文本(课程标准、教材、教材外的精当的拓展资料) 。 2、研透学生(小组建设,学习形式) 。 3、研究文本与学生学习形式之间的最优化。 4、研究课堂时间与目标达成之间的比率:学生以何种形式参与课堂,他们所借用的学习 形式(读、讲、谈、辩、演、展……)在达成某一个目标上所用的时间。 5、研究课堂的“动静结合”——学生的“小组活动”与个体的“静思默想”的结合。 6、研究教师在“生本”课堂上的介入——在学生不能“学透”的地方,教师以怎样的形 式及时有效地介入。 大致做到以上几点,教师才能运筹帷幄,才能保证“生本”课堂的效率。当然,我们的 改革还处于起始阶段, 并不能抛弃传统中的精华,不是一下子就脱胎换骨,应力求稳中求发 展,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 ,收放自如。 二、课例解读 下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十三课《海洋——21 世纪的希望》为例,谈谈我的一堂 “生本课” 。 (一) “生本”课堂前,教师对文本的细读: 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十三课《海洋——21 世纪的希望》是一篇说明文。教参上标 明的重点段是第二段(第 4—8 自然段) 。123
在细读文本(课程标准、教材) 在细读文本(课程标准、教材)后,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点: 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点: 1、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式: (1)总分说明:第一段,先总提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后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说明; (2)多方面说明:第二段,人们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从“开发矿产、索取食物、 海水发电、缓解水荒、开拓空间”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2、扣词扣句领悟作者怎样说明“中心问题” :海洋——21 世纪的希望。主要是通过对第 5 自然段的细读: (1)作者怎样说明“海洋——21 世纪的希望”的? (2)在第 5 自然段的基础上仿写——创写(课后第三题:你心目中的未来海洋是什么样 子的?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 )在课堂上呈现的是一个段落,课堂上学会 了方法后,小组交流,再整合起来就是一篇短文。 (二)教学策略: 1、针对第一段内容以及作者采用的“正反两方面说明”的方法,采用朗读为主,以读代 讲的策略。学生通过比较朗读,感悟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的情感,以此凸显人与海洋的 关系非常密切。 2、针对第二段内容以及作者采用的“多方面说明”的方法,采用读写结合的策略: (1)精读、细读第五自然段,体会作者怎样具体说明“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 (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自读第 6—8 自然段,圈画词句,说说作者是怎样说明“海 洋——21 世纪的希望”的? (3)说明方法的运用: 你心目中的未来海洋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课文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相关资 料的查找在课前完成,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选择性概括,提炼有效信息。学习课文第二段的说 明方法,实践运用。 (三)学案上“提前自学”部分与情境研讨相关联的内容: 1、资料查找方面:海洋食物、海水发电……海洋在哪些方面还能给人类提供帮助? 2、读读课文,文中写到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大海的胸怀是宽广的,又有人说大海也是有感情的。海洋也有很多话要对我 们说呢—— 同学们,也许你们还不太了解我,我可是 21 世纪的希望——海洋啊!我多么乐意为你们人类 作出贡献呀!就说说( )这个方面吧…… 要求:1、紧扣课文内容,课作适当拓展(补充资料) ;2、有层次;3、语言流畅、自然大方; 4、带上自己的感情;5、小组合作。 4、课外资料准备: 、 课外资料准备: (1)学生自备资料; (2)老师准备的资料课前下发: 开发海洋,利用海洋(资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一个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己经来临。在开发海洋中,人们 将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富。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筹划建立或已经建立了海底田园和 海底牧场,人们正在从过去单纯的海洋捕捞时代,逐渐过渡到未来的“耕海”时代。在不远 的将来,人们在海底田园和海底牧场中,将比在陆地上的农牧场中工作得更出色、更有效, 因为同面积的单位产量,海洋养殖的产量要比陆地种植高出 100 倍。人们将大量养殖海藻和 海草等,供应陆地上的牛、猪、羊等作饲料,从而获得更多的蛋白质、世界海底田园的总产 量不久将会从目前的 2000 万吨跃增到 5000 万吨,大量的海藻、海草等也将由水下联合收割 机来割取,然后由钢索吊装到船上。 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世世代代捕鱼用的渔网将被强大的吸水装置替代,利用电场发出的 光、一定频率的声音和溶于水中的特殊化合物,能够引诱和迫使鱼群集中在一起,游近船上 放下的吸水管道,吸水管道连水带鱼一起吸进船舱中。到那时,连同海底牧场向人类提供的 各种鱼虾类一起,人们从海洋中所获得的海味将达 10 亿多吨,比现在向海洋索取到的多上十 几倍乃至几十倍。 随着世界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对这些资源的大量开采,陆地 上的这些资源将日益枯竭。使人们势必将目光转向海洋,或者另找新能源。据估计.海底的 石油蕴藏量约为 900 亿吨,仅北冰洋的石油储量就可供世界用上 50 年。目前,己有 100 多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大陆架和深海石油的勘探与开采,己发现了 500 多个油气田,一个为期 十年的世界海洋边缘钻探计划的实施已近尾声。探索和开采海底石油,并将把生产基地建在 海底。对于海底石油开采后的运输问题,人们将用大型潜水艇。设想把巨型塑料筒沉入海底, 里面装上 10 万吨原油,由潜艇拖带航行。也有人设计用飞船装运。 海洋中存在着巨大的能量,人们称之为“蓝色的煤海” ,它将转化为人类未来的能源。未 来的海洋热能转化厂,将设置在海中,在沿海可由电缆供给城市用电。被誉为“未来的燃料” 的重水,海水中的含量也比陆地水高得多。从重水中可以提取氢的同位素,科学家们正在用 它来进行热核反应试验,如果获得成功,它将成为取之不尽的能源。 在不远的将来,人们还将建造“海底城市” ,这己不是幻想,而是现实。目前,日本已为 阿拉伯国家建造了一座海上游动的“小城市” 。它大多用钢铁做成,中心是一座 6 层大厦。设 有室内小花园、电影院,水电全部自己供应。它可以满足海上采油工作人员文化娱乐生活的 需要。这个浮动“城市”是靠 8 根高大柱子托起的,把它们收起来,就可以当船行驶。将来 许多海上工厂,将在原料生产地或市场附近的海域兴建起来,为海上城市居民提供物质需要。 日本四国岛西南面的龙串湾,有个“海中公园” ,人们在海底透过 16 面直径 60 厘米的玻璃 窗可以饱览海底奇景:奇形怪状的礁石,五彩缤纷的珊瑚,各种奇丽的鱼儿及奇趣的海星、 海葵等。自从美国第一个建造了水下实验室以后,不少国家纷纷效仿,在海底建造“钢屋” 和其他建筑, “屋”内气压和海面相同,人们可以在里面正常地工作,维修海底油气井,打捞 沉船,海底勘探或为潜艇补给等。另据报道,日本一群工程师、建筑师。计划在离东京 120 千米的海域上,建设世界首座“海洋城” ,以解决未来人类住的问题。海洋城将建于 200 米深 的海底,有 4 层楼高的钢骨平台,离海面约 70 米,面积 23 平方千米、全城由 1 万条坚固直 柱顶住,直柱附近设有感应装置。可测台风、海啸及暗流,自我调整力度以抵抗这些外来压 力,保持海洋城的平稳。海洋城除了住宅区外,还有一个商业中心,400 个网球场,8 个高尔 夫球场,两个棒球场,1 个栽种水果蔬菜的人工田,还有纵横相连的道路。海洋城的建设费 用估计需要 2000 亿美元,这项巨大的工程可望在本世纪末完成。到 21 世纪,这座“海底城 市”将居住万人以上,那时,深邃的海底不再沉默,将会跟大陆一样,变得热闹非凡,越来越多的人将去发掘它、建设它,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描绘这张硕大无比的宏伟蓝图。 海洋的未来向人们展示了辉煌的前景,广袤的海洋将给人类作出巨大的奉献。123
(四)课堂片段呈现: 学习目标:学习作者多方面说明的方法。 学习内容:主要学习第二段(第 5—8 自然段) 。 切入方式:课前 2 分钟,在音乐中聊天——三亚落日——“海洋”——想起哪些词语— —希望 出示课题:海洋——21 世纪的希望 读题。 从题目切入:这是一篇说明文。 (板书:说明文)这里的破折号是什么意思?用一个字代 替: “是” 。 质疑:既然是说明文,作者是怎样说明“海洋是 21 世纪的希望”的?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全文。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了“海 洋是 21 世纪的希望”? 自学检测: 1、指名读文:正音、句间停顿。 2、作者主要从“开发矿产、索取食物、海水发电、缓解水荒、开拓空间”等几个方面加 以说明。 (根据学案) 这些内容在课文哪些自然段?(第 5—8 自然段) 那么,第 4 自然段和第 5—8 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呢?(总分) 主要学习第 5—8 自然段: 精读、细读第五自然段,体会作者怎样具体说明“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
有人说,大海的胸怀是宽广的,又有人说大海也是有感情的。海洋也有很多话要对我们 说呢—— 同学们,也许你们还不太了解我,我可是 21 世纪的希望——海洋啊!我多么乐意为你们人类 作出贡献呀!就说说( )这个方面吧…… 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胸怀宽广的海洋,好不好?那,我们就先从开发矿产这个方面说 起吧。 要求:1、紧扣课文内容,可作适当拓展(补充资料) ;2、有层次;3、语言流畅、自然大方; 4、带上自己的感情;5、小组合作。 一组上台自述。其他组补充。 课堂实录: 同学们,也许你们还不太了解我,我可是 21 世纪的希望——海洋啊!我多么愿意为你们 人类作出贡献!就说说矿产资源这个方面吧:现在世界正面临着能源危机,而我是个聚宝盆, 我的身体里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锰、硫等。随着世界对天然气、石油等资 源的大量需求,人们大量开采,陆地上的这些资源正日益枯竭。人们的目光势必转向我—— 海洋,寻找另外的新能源。我的一小部分——北冰洋的石油储量就可以供你们用上 50 年,我 可以让你们人类迈向前景更美好的生活。 师小结: (结合要求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 。刚才的海洋的自述,说得很有层次,有层 次就让人更加明白,当然,这个层次是可以调换顺序的,只要把话说顺就行!这让我们明白 了:海洋确实是 21 世纪的希望呀! 海洋要讲的话只开了一个头,在下面的四个方面,他又会怎样自述呢? 出示: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 临食物匮乏的威胁。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 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 世纪人类的餐桌上, 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 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 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 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潮汐发电 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正逐步由幻想变成现实。 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正逐步由幻想变成现实。 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正逐步由幻想变成现实。 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正逐步由幻想变成现实。 学生小组选择一个方面练习自述。 小组上台,其余组补充。 课堂实录: 我们一小组说的是“缓解水荒” 。 亲爱的人类朋友: 目前,地球上的淡水已经越来越少,只有 0.07%的水可以供你们使用。但是我——海洋 的血液中有 97%的水。现在人类已经发明了淡化海水的方法。如果能有效地利用我的血液的 话,那可以使不少地方摆脱烈日的煎熬,干渴的痛苦。每当我想起撒哈拉大沙漠那一片荒凉 的地带,我就感到心痛,但是我不会坐以待毙的,我会利用我的血液来拯救他们。只要能有 效地利用我,那里就会成为充满生机的绿洲。那里的人们就会摆脱烈日的煎熬,那时候,他们会感谢你们的。地球上有 60%的地方是缺水的,有些地区竟然在为“水”而打仗。我要充 当一名和平的使者,让你们握手言和。人类呀,一个利用海水的时代已经来临,请充分地利 用我身上的水吧。我会慷慨地给予你们所需要的一切资源。 师小结评价。 现在回到课文,作者在说明“海洋是 21 世纪的希望”时,主要采用了多方面说明和具体 ” 说明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了——“海洋,21 世纪的希望!(读题) 然而,让我们充满希望的海洋却遭到了这样的待遇: (人类破坏海洋资源的图片) 如果现在你就是海洋,你要说些什么?生说。 师:对!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话。生读文。 作业: 从(索取食物)(海水发电)(缓解水荒)(开拓空间)4 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有层次 、 、 、 地说明“海洋是 21 世纪的希望” ,可以采用自述的方式。 三、教后反思: 本堂课体现了“生本” ,教师着重做了以下工作,真正发挥好了“导”的作用: 1、布置学生课前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写到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哪些方面” 。这一题 在课前解答,利于课堂上时间的有效利用,从收上来的学案情况看,解答基本令人满意,大 部分学生能抓住要点,有效概括。课堂上,教师只需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点拨概括的方法即 可。 2、引导学生就文中的重点段(第 5—8 自然段)中的“开发矿产” ,以“海洋自述”的形 式,适当拓展资料,组织好交流的语言。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课前小组进行合作读文,寻 找资料,组织语言;课堂上学生的交流有理有据,语言流畅,效果较好。 3、课的中间时段,学生小组合作,就“索取食物”“海水发电”“缓解水荒”“开拓空 、 、 、 间”等方面作具体介绍。这个环节是在第五自然段学生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 前面的“铺垫” ,这个环节的展开比较顺利,精彩也在这里呈现。 本课目标达成度较高,这得益于课前提前自学的充分——小组搜集资料,对文本作了合 适的补充;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成员共同进 步……如果没有课前的提前自学,什么问题都要在课堂上思考、解决,一则,时间上不允许, 二来,不能保证目标的达成,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也就只是停留于口头而已。 一言以蔽之:要想提高“生本”课堂的效率,必须在“师导”之下充分提前自学。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57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