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教学设计板书】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由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关于长江、赞美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向东注入东海。可谓源远流长,它与黄河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是永远值得赞颂的“母亲河”。
设计思路:
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整篇课文是诗人情感的迸发和澎湃。而要让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从视听等各个方面去感受,并且在充分感受课文的魅力与作者所酝酿的感情后,充满感情地去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运用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学习运用诗歌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长江之歌》的音频背景下开始上课。(音乐声渐低)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热情洋溢的歌曲名叫《长江之歌》,它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这也是一首现代诗。
二、读通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做到读通读顺。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学习字词。
学生交流理解词语。
四、初学课文。
简要了解诗的结构。设问:诗的上下两段分别从什么方面写长江的?
五、指导书写。
指导学生写好本课生字:哺、涤、溉。

第二课时
板块一:披文入情,品读“永恒”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充分地朗读了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歌词。反复,是歌词创作的一种常见的手法,找一找,歌词中的那一句出现了两次。
学生找。教师指名回答。
2.自读思考:联系具体诗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感受深的词句,并批注。
学生自读批注,然后小组交流。
3.教师指名在全班交流。
4.在学生充分地表达后,教师相机引导:千万年来,长江日夜奔流。不知有多少的文人墨客歌咏过奔腾的长江。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留下的精彩诗句。出示古典诗词中描写长江奔流的诗句。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5.教师出示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话:“我觉得,与站在大海之滨相比,站在大河之畔更能感受到‘永恒’二字的涵义。”自由读。加深对诗句内含的体会。
板块二:展开联想,感悟“母爱”
1.诗中也写出了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联想一下自己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读好有关句子
板块三:把握形式,牢记诗句
1.同学们默读一下歌词,看有哪些句式是反复运用的。再读一读,读出气势来。生找出反复的句式并交流,朗读。
2.教师出示反复出现的句式,让学生来填一填。
3.作者对长江的称呼,用了一个“你”字,而不用“她”,真谓独具匠心。不信大家把文中的“你”换成“她”来读一读,一定有所发现。12
学生读。教师指名说。
4.教师配乐引读(《长江之歌》伴奏音乐)。
板块四,运用形式,迁移表达
仿照《长江之歌》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的母亲,可以先只写两句,可以叫《母亲之歌》。当然也可以写一写其他自己熟悉的人或物。
学生写,然后交流。
作业设计:
1、练习朗读以及背诵本课文。
2、通过课文学习,练习生字生词。
3、练习造句
4、体会作者的情感,仿写“**之歌“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512.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