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六年级(下册)诗词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2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根据“课标”要求,本册教科书选编了两首古诗、两首词和一首现代诗歌,古今贯通,体裁异样,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多元性、继承性和时代性。
一、教材分析
本册的第一篇课文《长江之歌》为现代诗歌,是大型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全诗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将长江作为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风采”“气概”和“情怀”。全诗大气磅礴,豪情万丈,它既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又道出了她在中华儿女心中的特殊地位。全诗语言流畅,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亲切感人。
本册教材安排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张志和的《渔歌子》这两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这首小令只选取了几个片段,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这首词用词简练,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渔歌子》一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澹泊、悠然脱俗的情趣。
所选两首古诗借物言志,以物喻志,看似咏物,实则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与崇高清白的人格。《石灰吟》是明代诗人、民族英雄于谦的自我写照。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540多年前的中华大地曾发生过一场异常惨烈的北京保卫战。在刀光剑影中,拯救国家于危难之时,力挽狂澜的人,却是一位文弱的书生——于谦。他一生以拯救民族、国家命运为己任,“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北京保卫战是一次壮举,于谦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民族英雄之一。“土木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帝,率军民保卫北京城。于谦为民做官,做的是老百姓的官。为官期间为民平反冤案,惩治贪官,严惩不法分子,兴修水利,改良农事,被民称为“于青天”。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罪”于天顺元年(1457)将于谦杀害。北京的百姓听到于谦受冤被害,不论男女老少,个个伤心痛哭。人们传诵着于谦年轻时所写的诗《石灰吟》,以寄哀思。大家认为,这首诗正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墨梅》是元代爱国主义诗人和画家王冕的一篇代表作。诗人寄情于花,借梅明志,以激励人心,写出了自己磊落不凡的高贵品质。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内容明白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言志情感。这两首诗都是托物明志,但方式不同。《石灰吟》是通过“烈火焚烧”来表达作者不畏权势,“要留清白”,表达了作者一生清白,一身的浩然正气和磅礴气节。而王冕的《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王冕的一生充分体现、发展并宣扬了梅花精神。他几十年半耕半读,安贫乐道,其坚忍不拔、克服困难的毅力。也正是梅花精神在王冕身上的具体体现。透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两位诗人的高尚情怀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二、教学建议
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语言精练,含意深邃,韵味无穷,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诗词在我国文学体裁中是最美丽的。诗词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课标”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牢牢把握的。从根本上讲,诗词教学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高年级诗词教学可采用以下教学思路: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教师释疑——感悟升华。123
1.初读诗词,领悟大意。
学习诗词的最重要方法就是“知诗人、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可见,知诗人、解诗意是古诗教学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教学诗词前一定要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对作者此作的时代背景、写作意图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词常常是作者的经历、思想、感情的外观。了解了作者及其写作的时代背景,对理解作品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帮助。“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诗词的初读感知,了解诗意应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初读古诗时,可以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方式,边读诗词,边用相应的符号圈注出阅读中遇到的障碍,要求读正确、流利,并根据有关作者的简介及对诗的时代背景的了解,能知道这首诗的大概内容。在扫清字词障碍的过程中,可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对学生提出自学中不懂的字词句,可以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针对学生的质疑问难,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予以解决。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一遍遍的品读中,联系上下句子的意思来理解,或通过工具书,选择合适的意项。重点词句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也就很容易明白了。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领悟到的句子意思说出来,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传授学习古诗的方法:诸如结合注释、查资料、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所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诗词学习的主人。
2.细读探究,激发情趣。
古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深奥艰涩的。为此,小学古诗教学激发学生的情和趣是关键。这里的“情”是指从诗中领悟的思想感情,“趣”指的是阅读古诗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古诗词达到这两个目的很重要。在学生初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语言美,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发自内心去美美地朗读,从而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美读中领悟诗人创造的“诗情画意”。诗为言情,无情不为诗,没有感情,就相当于诗没有了灵魂。教学古诗,必定要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走近诗人,与诗人对话。因为时间、空间的距离,学生对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不一定能准确地体会。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情时要适时巧妙地点拨,必要的讲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在教《石灰吟》时,就要通过讲述于谦为老百姓平反数百件冤案及于谦被人陷害后抄家时家里的一贫如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要留清白在人间”所体现出的于谦的两袖清风,高风亮节。教学《墨梅》时,则通过讲述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时代背景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时穿插介绍一些诗话趣事,作者经历等。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又可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3.循诗想象,进入诗境。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诗贵悟”,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这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是可以做到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想象诗的意境,进而才能领悟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到诗的优美。这也是诗词教学的难点,为丰富诗词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渲染意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应让学生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想象,让每一个诗句的物景都活起来,形成一幅幅活生生的画面,并设身处地观其形、听其声、闻其味、解其质,直到循境入情,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诗词的画面中,变成诗人;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感诗人之所感。把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就能把握诗的意境、情蕴。123
总之,在指导学生透析古诗意境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形象画面,从而真正品味到意境的艺术美。
4.深读品味,形成积累。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正因为诗如鼓琴,声声见心,易唱动听,悦耳感人,故对于诗词的朗读不能只读出感情就行了,诗词的朗读更要注重它的节奏与韵味,因而在教学诗词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朗读上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说:“俯而读,仰而思,熟读精思理自知。”虽是传统的教诗方法,但当今课堂吟诵引入法,在实践中还是相当奏效的。老师的范读很有必要,老师的有表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给学生以示范,以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讲读的环节必不可少,老师逐句讲明诗句节奏、停顿、轻重缓急等,并让学生做出标记;再就是指名学生读,以检查学生领会程度,纠正不正确的读法;最后是离开课本读,即背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即“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诗词是语言艺术,学诗词就要深读。对于诗词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到,只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才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诗的意境,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5.感悟升华,迁移拓展。
读诗至激情处,必会令人文思如泉,大有不吐不快之感。如能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把它们表达出来,既有利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深化所学的内容,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长江之歌》之后,可让学生续写;在《如梦令》《渔歌子》教学后,可让学生勾画意境,也可和诗一首;《石灰吟》《墨梅》教学后,可分别以“要留清白在人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为话题,让学生与诗人于谦、王冕对话,进一步感悟他们那高尚的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当然,这类练习应说写得精当,练得精巧,旨在表情达意而不要讲究文字的多少,形式在于巧妙。
总之,诗词是情景交融的语言珍品,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徜徉在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放飞想象,融入情感,去感受美,亲近美,提升心灵,发展智慧。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415.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