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_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20.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第一课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吟”诗。
1.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数字(板书6021)这个数字代表着唐代咏物诗的数量,咏物诗仅在唐代就有6021首,它的总数更是数不胜数。
我们也学过不少,比如(出图),看见竹,你会吟诵;看见梅,你会吟诵;看见松,你会吟诵。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咏物诗——《石灰吟》
石灰,你们对它都有哪些了解?感受石灰在我们生活中的平常。
3.吟知道什么意思吗?吟:有节奏地读,读出味道来。(古诗的一种形式)
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石灰吟》这首诗。第一自由读,第二反复读,把它读正确,读顺畅。
(1)谁来读?注意听生字是不是读正确了。
(注意评价“粉骨碎身”和我们常说的粉身碎骨意思是一样的,但读诗不是凭印象要字字看清楚)
(2)谁再来读一读,不但读正确,而且要吟出诗特有的节奏来。
指导停顿的意韵不断,读出味道。师生配合吟读。
二.读诗。
1.通过读诗你们对石灰又有了哪些了解?提示学生看插图、默读、联系生活,看看通过读诗,你对石灰又有了那些了解?学生谈。
2.你们到底对石灰了解了多少,我出一个问题考考你们。
若等闲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查资料、联系上下句推想、联系五年级学过的《七律长征》理解都可以,并对习得方法给予肯定。)
3.石灰把什么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结合学生回答划出【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一首诗28个字,连用3个四字词语,12个字,学生结合这三个四字词语谈谈石灰产生的过程,结合图片以克服生活经验的不足读懂石灰的产生。
4.仅仅这样抠字眼是读不好诗的,还要想象,还要体验,要读进词语中去,读出词语背后的画面来。
引导学生从词语中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并入境朗读。
5. 用一个词来形容形容读者三个词语的感觉。把感觉带进去,再读这三个词。
6. 把三个词放回到诗中,再读整首诗.再读到这若等闲\全不怕,再读到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读整首诗。
7.你能把诗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吗?自由说,学生说。注意评价关联词语的使用。
8.诗读到这儿,你还觉得石灰太平常吗?(指、板书不寻常)读诗我们读出了一个不寻常的石灰。
三.读诗人。
让我们再读读这个诗人
1. 听明史中关于于谦的一段介绍。(播放)贴浓缩的四字词语。
当我们把于谦的一生浓缩成这样几个词语,好好读读,你有什么感受、什么发现?(体会人与物的相呼应)从浓缩的词语读到诗句。
2.回想于谦的一生,千锤万击他在意吗,烈火焚烧在乎吗,粉骨碎身他怕吗,(一一擦去),因为他——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到底要留什么在人间?(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ppt)引读诗句。
3.从此,你还会觉得石灰平凡吗?从此看到石灰,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于谦;想起这个人,你一定会在心中念起一首诗——《石灰吟》齐读。
四.尾声。
1.读诗我们读到了一个不寻常的石灰,读诗人我们读到了一个不寻常的于谦,读诗也读人这就是咏物诗。
2.同学们,翻翻本单元的课文,从《广玉兰》到《夹竹桃》到今天的《石灰吟》后面的《墨梅》,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咏物抒情”。虽然这是我们小学阶段最后一篇关于古诗的课文,但这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是我们读那千千万万首咏物诗的开始,是我们读者一类作品的开始。12
 
板书:                         石灰吟(于谦)
咏物诗
平常
读诗       读诗人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寻常                 洁白纯净   正气……
 
课后思绪:
纷繁中,赛课结束了。太多的东西让我想静下心来把这一个多月来的心路历程诉之于笔尖,但又觉得太匆忙,总觉得备课也好,上课也罢,好似酿酒,要有一些时间去酝酿,去消化,激qing散去,成长才会真正悄然而至。只是觉得,这一路走来,那些让人温暖的人,让人温暖的事,伴着创作的激qing和困顿的思索,伴着忙碌和试上中的成败,真切地感到了幸福……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24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