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的翻译】《十五从军征》说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二首》做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7单元“战争”的起始课,它以诗歌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战争”的性质以及给人民带来的深刻影响,并让学生认识了由此产生的“兵役制”等残酷的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了解战争。《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战争带给劳动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全诗既含蕴简洁,又深沉凝重,令人感愤,催人泪下。而它后面的《出塞》则是从另一个角度表达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之情.同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有关战争题材的诗歌和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将使学生从老百姓的角度深刻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进一步加强对战争的深刻认识。
   学生在经过了5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诗歌赏析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情,我们在《十五从军征》的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其中,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而目标的达成必须要运用语文的手段和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力图做到:加强学段之间、教材之间的前后联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整理回顾与战争相关的诗歌、文章,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深入学习诗歌时,鼓励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抓住诗中的细节描写,多角度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建构起诗中生动的情境画面,感知人物形象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力求体现将这篇文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并贯穿到我们每一处的教学设计中,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所查阅的资料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读通诗句,对难字注音,标注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了解乐府诗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战争的课文和诗歌,导入本课这首有关战争主题的诗歌,《十五从军征》。
二、解诗题,知诗人:
1、在诗题中从“从军征”了解是与战争有关。
2、交流乐府诗,了解《十五从军征》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诗人。 
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 
1、初读,正音,了解词语意思; 2、全班齐声诵读; 3、尝试交流诗歌大意。
四、深入诵读,展开联想:
1、学习1、2行,体会老人始得归的心情。  
2、深入学习3—6行,体会老人的悲伤之情,并用个性化的朗读表达。
3、学习7—10行,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老人家里今昔的强烈对比,体会其悲凉场景!
4、学习11---14行,联系前文“松柏冢累类”,体味老人生活的艰苦,以及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并用多种方式朗读。
5、学习15,16行,感受老人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的悲泣之情。  12
 五、小结,升华主题:
 1、用朗读再次走进80岁老人的回乡遭遇。
2、小结,让学生从这首诗的角度深刻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激发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热爱之情,鼓励学生继续搜集阅读有关战争题材的诗歌和文章。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084.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