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教学设计一等奖]《出塞》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案例名称

《出塞》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六年级

提供者

李清华

课时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唐朝初期,在阴山南面的地区,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断。《出塞》这首诗由秦汉时的明月、关塞入笔,跨越千年时空,描述了历年来从未间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人歌颂了汉将李广,叹息朝廷用人不当,驻守将领无能。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及对人民的同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技能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诗意

2、诵读、品味、感悟重点诗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会默写古诗。

过程方法:

4、通过录象播放,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的情境,激活情感体验,自然而然地走进诗歌,继而“情动辞发”与诗人对话,与文本对话。

5、通过研读品悟、动手勾画,体味出诗句的精妙之处——描写的景物虽然普通,但包蕴的情感却不简单。

6、通过阅读拓展资源、写作、展示等活动,加深对这首诗思想感情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7、从品读诗句子中体会到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8、在古诗的学习中,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较强。学生具有一定的古诗词素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创设情境法

通过录象播放,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诗歌,让学生自然入情入境,读出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走近文本,走进诗人内心。

· 拓展阅读法

为了突破难点,补充多首相关主题的诗助读,将这首诗的学习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解读,通过对补充诗歌的阅读实现对这首诗的理解。

 

知识点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4.1-1

了解

课件

播放“茫茫荒漠、寂寥边关”的凄凉画面

b

f

感知边塞环境之恶劣

1

自制

 

4.1-1

理解

课件

“但使”的三种解释

g

b.

扫清字词障碍,基本理解诗意

1

自制

 

4.1-2、5

理解掌握

课件

幻灯片:秦时/明月/汉时关

d

g

b

体会战争的残酷和漫长。

2

自制

 

4.1-6

理解想象

表达

课件

“冷月照边关”的画面

b.

f

想象将士、家人两地相思的画面

2

 

 

4.1-4

理解

课件

李广图片、古诗《塞下曲》

e

 g

e.

体会到诗人、将士们共同的心愿

1

自制

 

4.1-3、8

掌握

课件

同一主题古诗

h

i

g

丰富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3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师自制ppt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到相关的古诗词。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23

一、播放录象,导入新课

 

1、 播放茫茫荒漠,寂寥边关的视频录象,

2、 提问:看了古战场,又读了这些诗句,边塞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1观看视频,

2结合已有的经验谈对边塞的印象。

这首诗描写的历史年代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遥远,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方面困难不小。在感受边塞的印象时,教师通过播放“冷月照边关”的凄凉画面,再加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打开边塞之门,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边塞环境之恶劣、生活之艰苦、战事之频繁、生死之惨烈,为学习诗歌,培育好一个深沉凝重的基调。

 

 

二、自由读诗,质疑问难

 

教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梳。

1、 学生自由读诗,并质疑问难

2、 全班交流

交流课前预习情况,通过合作学习初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学习第一句诗,体会战事之久(10分钟)

 

1、提问:第一句诗的精妙之处在哪?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点,指导朗读

3、教给学生画延长号和节奏线体会诗歌感情的方法

1、学生品读第一句诗,并勾画出它的精妙之处

2、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感情诵读、标上批注等方法批文入境,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漫长。

 

四、学习第二句诗,体会人心之悲

 

1、提问:第二句诗该怎么读?

2、指名读,相机指导

3、播放“冷月照边关的录象”

4、对学生的写作片段进行评点

1、学生研读第二句诗,

2、学生朗读第二句诗

3、学生观看视频,

4、想象边关、家乡两地相思的画面,并用一段话描写下来。

5、 交流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研读第二句诗,并将想象到的两地相思的画面描写下来。播放的“冷月照边关”的凄凉画面,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学生的语言大门被情感推开了,他们畅所欲言,和诗人的情感、诗句的情感融为一体。“这个环节是开放式的,学生可以不同的身份(老父、老母、妻子、儿女、将士)去想象,既加深了对诗歌感情的领悟,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五、学习三、四两句诗,体会人心之盼

 

1、提问:写下了这两句诗,诗人头脑中浮现出无数个为什么。你们知道是什么问题吗?

2、王昌龄不仅在思考这一连串问题,同时也在思索怎样才能结束这场战争。他找到答案了吗?齐读第三句

3、出示《塞下曲》,了解李将军的生平事迹

4、提问:王昌龄生于唐朝,为什么却去思念一个600多年前的汉朝将军?

5、出示将士凯旋图,体会人心之盼。

 

1、 学生回答

2、 展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交流对李广将军的认识

3、 观看凯旋图,描述图意

4、 激qing诵读三、四句诗。

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在这样一环节中,补充唐朝诗人卢伦的《塞下曲》,出示凯旋图,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像李广那样的飞将军镇守边关,胡乱才会平息,边塞才会安定,进而体会到诗人心中的渴望,将士们心中的期盼,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心愿,这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对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有了深刻的领悟。

 

六、背诵《出塞》

 

检查背诵情况

学生有感情背诵古诗

古诗教学最终要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

 123

七、拓展阅读,学生展示课外搜集到的相关古诗。

 

同学们课外一定也查找到不少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诗歌,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相关主题的古诗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丰富他们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07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