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 激qing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知道我们同学都积累了很多的古诗,今天在这儿能展示一下吗?谁愿意背一下自己最喜欢的、最拿手的古诗?
你们背诵的大多是唐诗,那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乐府诗?咱们以前学过乐府诗吗?(长歌行)知道什么是乐府诗吗?
“乐府”是指古代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可以和着音乐而唱。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和乐而唱的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
二、破解题意,咬文嚼字激感情
师;读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十五岁就参军了。
师:从军是参军,征是什么意思?“由国家召集或收用”这里是被征入伍,有被迫的感觉。
那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酝酿情
师:十五岁被征从军离开家乡,当他回家时会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生字的音。多读几遍,直到读顺为止。
汇报。正音。指名读诗。齐读诗。
师: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学生自学)
师:在理解诗意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
师: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生自己试着说一说)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四、品词析句,对话文本悟诗情
师:诗读了好几遍了,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诗的感觉,你会用哪个词?(悲伤……)
师:诗中的主人公十五岁从军什么时候才得以回家?(板书:八十始得归)他当了多少年的兵?(生:65年)。65年啊,两万三千七百二十五个日日夜夜啊,这是人生绝大部分的岁月。这样漫长的岁月,他是怎样度过的呢?
生;他白天打仗,夜里肯定思念亲人。
师:哪些亲人?
师:在这长长的65年里,他是孤独的生活在血雨腥风中。多年来他从不知道家人的消息,却又无时无刻不思念着亲人。今天他终于踏上了回乡的路程,体会一下:此时的他心情怎样?(汇报)他走在回家的路上会想些什么?
但是你们却从诗中读出是悲凉 …… 是哪些地方,哪些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诗,划出如下相关的诗句:老兵回到家乡,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汇报。
师:他听到了什么?(生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师:同学们,那是坟墓吗?那不仅仅是坟墓啊,那里是他的亲人啊,那里躺着的是他的父母兄妹啊!
师: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生……
师: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冰天雪地里当头浇下一盆冰凉的水。满心的期盼满心的希望化为乌有,又怎能不心凉呢?
心中设想的种种和家人团聚的场景,可谁知道却是这样的消息,这让人怎能不悲伤呢?
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的苦苦思念,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这让人怎能不心碎呢?
他又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
生:读(配乐)
师:这是怎样的画面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你们的想象。
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把你的感受写在脸上,把你的体会融进声音里。
师:这就是他现在的家,就是他几十年魂牵梦绕的故园呀?在他的记忆里,在65年前他离家时,他的家,可能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猜一猜?123
师:他家中亲人可能有——     他家的院子里可能有——   
师:他家的屋子里可能有——   他们在一起怎样的生活——
师:如今这一切都不存在了。
曾经是炊火融融、庭园整洁;如今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读
曾经是家人团聚,共享天伦;如今却是:——读
师: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剩下的只有:——(男生读诗句)
师:苦苦思盼的亲人成了荒野枯骨,温馨热闹的家园是一片荒凉破败,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女生读)
4、师:这样的家园,这样的场景,老人做了什么?(指名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师:离家几十年,终于回来了,他会想做什么?他本想做一顿热腾腾饭菜来孝敬父母,如今却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指名读
师:他本想在家里和兄弟姐妹欢聚一堂,如今却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师:他想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如今家已是——出示:松柏冢累累 (齐读)
师:白发苍苍的母亲,年迈多病的父亲,亲爱的兄弟姐妹,他们在哪里?
他们已是——松柏冢累累。
这样的一顿饭,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让我们读出他心里的苦吧!
5、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六十五年的思念,听到的是令人悲伤的消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六十五年的期盼,看到的却是荒凉破败的家园;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六十五年的艰辛,却依然过着悲苦不堪的生活。
面对这一切,老人又能怎么样呢?他只能是:(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师: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他为谁而哭呢?他会想些什么呢?(这是无奈的泪、痛苦的泪、悲伤的泪)
师:汉代连年征战,民不聊生。曹操的《蒿里行》这样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老兵的遭遇仅仅是他一个人、仅仅是他一个家庭吗?
师:是什么原因造成百姓们悲惨的生活呢?
残酷的战争使无数的家庭成了——出示:松柏冢累累
(背景音乐响起)师:用你们动情地诵读展现老兵的悲苦吧!能背吗?
师引:十五岁的少年被征从军,直到——
他急切地往家赶,心中设想着和家人团聚的情景,在路上,他遇见——
乡里人用手一指前方,很不忍心地告诉他:——
他来到家中一看,这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啊!——
家是这样破败,但生活还得继续呀!于是他——
做好了饭菜无人可以分享,他只能——
五、总结全课,感悟内涵升华情
听到老兵的悲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的感触和想法。此刻,望着默默流泪的老人,你想对他说什么?你对战争有什么看法?
【交流汇报】
师:无论是怎样的战争,带给百姓的只能是无尽的苦难,因此,渴望和平,是从古至今,咱们每一个老百姓共同的心愿。然而今天的世界上,依然硝烟不断,依然有无数的家庭因战争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而又温暖的大家庭里,能为这些饱受战争残害的人们做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悲123
                          八十始得归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07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