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_小学六年级语文出塞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感情。
  2.学习阅读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3.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习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感情。
  学习难点:“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搜集边塞诗,并朗读;搜集中国现代国防知识。
  2.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古诗接力。
  我们已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古诗接力,怎么样?每一个小组一个同学先背诵,第二小组任意一位同学紧跟上,接不上算输。
  二.导入新课,交流学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出塞》,(出示视频范读)
  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它?
  三.按学生的意见,先交流预习中所思所疑。
  1.指名一学生读这首古诗,注意读音。
  2.自由读诗,小组中交流自己在预习中理解的内容,向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小组中无法解决,便在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也参与其中,捕捉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深入进行研究。
  3.交流中解决诗中重要的问题,如:飞将,匈奴人为什么称李广为“飞将军”?“但使”是什么意思?
  4.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
  “秦时明月汉时关”
  猜测:作者是想说:
  1.在边塞看到了秦代的明月,汉代的边关。
  2.在边塞看到了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
  3.在这边塞上,明月还是那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那秦汉时的边关。
  四.在小组中边起来说说诗意,集体交流。
  五.进一步朗读、理解。
  1.读诗,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体现感情?
  2.再读后,你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收获?
  3.思考:(选择自己能解决的难度系数)
  一星级:从“万里长征人未还”感受到作者怎机关报感情?
  二星级:你从“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看出作者还想说什么?
  三星级:“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作者的一种愿望,因为:
  又是作者的一种感慨,因为:
  六:背诵古诗。
  七:创情境说话。
  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看一段动画,组织语言,再次看的时候,当一名小小解说员。
  播放flash动画,使学生进入《出塞》这首诗的情境中。
  再播放动画,谁愿挑战这个任务?
  八.交流边塞诗。
  你在课外还读过哪些边塞诗?能读给大家听吗?(会背更好)
  教师出示《塞下曲》《凉州词》,学生齐读。
  九.交流中国国防知识。
  诗人们写边塞诗,往往充满了忧愁和伤感。国力强能给人民安定和平的生活,国力衰弱,人民便会饱受战乱之苦,今天的中国,国防实力又如何呢?
  交流资料,教师补充资料(关于美国飞机在我领空与我战士王伟的飞机相撞的资料、中国最先进的武器图片,最好是能搜集到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的资料片)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我国军事实力如此强大,有什么感想?用你们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吧。
  十.模仿创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你们有没有信心写出一首关于现代国防的诗来?12
  友情提示:
  1.可以改动诗句中的一些词。
  2.可以将几首诗中的句子改装合并。
  3.借古诗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4.别忘了至少要二、四句押韵。
  交流创作成果。
  再读《出塞》。
  十一.作业超市:
  选择你最喜欢的作业。
  1.默写《出塞》
  2.继续搜集和背诵边塞诗。
  3.继续搜集和交流中国国防知识。
  4.预习《草船借箭》,并到《三国演义》中了解本故事前后的内容。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040.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