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墨竹图题诗》】《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墨梅图题诗》教学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本单元主体:古代诗
2、学习的课文:岁寒三友
《墨竹图题诗》郑板桥
《苍松怪石图题诗》李方膺
《墨梅图题诗》王冕
《墨竹图题诗》郑板桥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二、跟老师一起学
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衙(yá)             斋(zhāi)          燮(xiè)            号(háo)寒
放赈(zhèn)     救济(jì)           遂(suì)
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
劳顿:劳累。
夜不能寐:晚上睡不着觉。寐:睡觉。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救济灾民。
岿然不动:屹立着、不动摇。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理解古诗大意:
  1、作者简介:
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题目意思: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3、本诗含义:
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第一句“衙斋卧听潇潇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潇潇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
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4、1句与2句之间的关系:
第1句是实写,作者听到了竹子潇潇作响。第2句是虚写,是作者自己的联想。第1句的实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有这样的声音才有了作者这样的联想。这样的声音可能谁都能听见,可是也只有那些关心百姓疾苦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联想。这是又一次对中心的强化。12345
  5、我们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
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6、回顾反思:竹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四、阅读链接: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亦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苍松怪石图题诗》李方膺
一、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二、跟老师一起学:
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矫(jiǎo) 阙(què) 迥(jiǒng) 膺(yīng) 阿谀( ē yú) 铮(zhēng)
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
①阿谀奉承: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
②耿直:(性格)正直;直爽。
③铮铮铁骨:有骨气、有气节。铮铮,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声音。
三、理解诗文意义:
1、作者简介:李方膺,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主人、为官期间曾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去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善画松、竹、菊、梅、杂花及鱼虫,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所画之梅以瘦硬见称。
2、古诗的意思: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
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本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
3、赏画:
    图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相互关系,各有什么寓意?
怪石:耸立(不屈不挠)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苍松:挺劲(饱经风霜)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映衬更显其“苍、怪”。)
4、探究学习: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借所画的怪石、苍松表现自己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12345
 
《墨梅图题诗》王冕
一、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跟我一起学
一、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协(tuǒ xié)卓(zhuó)尔不群
花蕊(ruǐ)厌恶(wù)
二、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
妥协:屈服、低头。
卓尔不群:形容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三、理解诗文意思: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吾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四、根据王冕笔下梅花的特点我们来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王冕作诗的原因:王冕青年时代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参加科举屡试不中,于是他焚毁文章,永绝仕途,浪迹江湖,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诗人为了表现自己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2)王冕作诗的目的: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图中梅花的特点。“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王冕的《墨梅图》传世不只一幅。课本选用的这幅《墨梅图》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
补充资料:
写竹的诗句:
《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官舍竹》(宋·王禹)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元祐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同景文义伯圣途次元伯固蒙仲游七宝寺题竹上》(苏轼)12345
结根岂殊众,修柯独出林。孤高不可恃,岁晚霜风侵。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
写梅花的诗句:
《山园小梅》(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早梅》(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5分钟)
1.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竹图题诗》是首七言绝句,作者是清朝诗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b. 《墨梅图题诗》的作者是元朝的诗人、画家、书法家、王冕,作者托物言志,表现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c.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作者李方膺,通过画中的怪石耸立,苍松挺劲,象征画家本人的铮铮铁骨。
d. 《墨梅图题诗》一诗中作者突出了墨梅浓浓的色彩,浓郁的香气。
 
2. 背诵优秀的古诗文可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相应的语句。
①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__________。
②《墨梅图题诗》中回答为什么不用彩笔绘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墨梅图题诗》中哪句诗交代了梅花的生长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优秀的古诗文可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相应的语句。
①《墨竹图题诗》中作者由听到冷雨敲窗、风吹疏竹之声而产生的联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墨竹图题诗》中哪一句更能说明作者对民情的体察入微_________,_________。
 
4. 填空:
(1)《苍松怪石图题诗》中描写松树饱经风雨,而生机勃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地本无心,__________________。
(3)拥护天阙高且坚,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墨竹图题诗》是首七言绝句,作者是清朝诗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b. 《墨梅图题诗》的作者是元朝的诗人、画家、书法家、王冕,作者托物言志,表现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c. 《苍松怪石图题诗》的作者李方膺,通过画中的怪石耸立,苍松挺劲,象征画家本人的铮铮铁骨。
d. 《墨梅图题诗》一诗中作者突出了墨梅浓浓的色彩,浓郁的香气。
2. 背诵优秀的古诗文可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相应的语句。
①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②《墨梅图题诗》中回答为什么不用彩笔绘梅的诗句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③《墨梅图题诗》中哪句诗交代了梅花的生长位置: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3. 优秀的古诗文可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相应的语句。
①《墨竹图题诗》中作者由听到冷雨敲窗、风吹疏竹之声而产生的联想的诗句是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12345
②《墨竹图题诗》中哪一句更能说明作者对民情的体察入微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4. 填空:
(1)《苍松怪石图题诗》中描写松树饱经风雨,而生机勃勃的句子是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2)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3)拥护天阙高且坚,迥于春风碧云里。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9023.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