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科学精神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1-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七单元  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科学精神”为题,共有五篇文章。这里又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有英国教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有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壮举;有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的成败得失;有诺贝尔忘我的追求。这五篇文章所写的人物所处的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对科学的谨慎、执著的态度、献身科学的精神,却同样令人钦佩,让人感动。《当代神农氏》是一片真实感人的记叙文。作者用纪实的手法叙述了袁隆平经过十几年的艰辛试验,终于培育了杂交水稻的过程歌颂了袁隆平不畏艰难困苦,热爱科学事业,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一个这样的老师》文章写了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怀特森先生,这位老师用故弄玄虚的方法教会了学生要有“怀疑精神”《詹天佑》记述了詹天佑顶着强大的压力修筑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的铁路,为中国争了气。《床头的标签》写了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的成败得失,他将使我们懂得持之以恒、谨慎认真的工作态度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是多么的重要。《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记述了诺贝尔研制“硝化甘油”的过程,歌颂了他不怕死的科学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
教学目标:
    在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悟把握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并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人物的高尚品格,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对祖国、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要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人物的高尚品格,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对祖国、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当代神农氏》                  2课时
    《一个这样的老师》              1课时
    《詹天佑》                      2课时
    《床头的标签》                  1课时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1课时

当代神农氏
教材分析:
    《当代神农氏》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课文,把袁隆平比作我们的祖先炎帝,这是作者乃至世界人民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这种比喻性的文题独具匠心,能够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教学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学习袁隆平以及怀特森先生共同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12345678910111213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学习袁隆平以及怀特森先生共同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
    学习袁隆平以及怀特森先生共同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
教学构想:
    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来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
    关于袁隆平的资料和杂交水稻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有关袁隆平的事迹。
    二、电脑展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3、学习袁隆平以及怀特森先生共同具有的坚持不懈、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4、培养自己的怀疑精神。
    三、学习新知:
    1、学生速读课文,熟悉内容。
    2、概括每部分内容。
    分四个片断来分析。拟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其内容。例如:片断一:奇思妙想;片断二:迎难而上;片断三:艰难寻找;片断四:终获成功。同学们可自行设计小标题,但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标题要能够概括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标题力求简洁、有吸引力。
    3、设计思考题: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当代神农氏”?题目将它比作神农氏,运用比喻的方法,体现他对人类贡献之大,这是对他的高度赞美和评价,同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吸引读者兴趣。
    四、学生谈感受。
作业设计:
    基础训练内容。
板书设计:
当代神农氏
片断一:奇思妙想;
片断二:迎难而上;
片断三:艰难寻找;
片断四:终获成功。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请同学回答四个小片段的内容。
    二、展示目标:
    1、学习如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
    2、学习科学家们科学严谨、执著的态度以及献身精神。
    3、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三、学习新知: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记叙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到1975年这十多年里,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故事,表现袁隆平不计个人得失,献身科学事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歌颂和崇敬之情。
    1、哪些重点词句体现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1)“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当西方学者断言:“搞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时,袁隆平偏偏要啃这块“硬骨头”。用“偏偏”表现他迎难而上的决心,“硬骨头”突出了这一任务的艰巨。“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像大海捞针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过稻叶,滴进水中。”本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方法,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寻找的困难,即这种试验的难度之大,体现袁隆平坚忍不拔的精神。12345678910111213
    (2)“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体现时间漫长,表现袁隆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3)“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出来”表现了科学家们对实验成果的珍爱和成功时的喜悦。
    (4)“像慈母似的抚摸着”。比喻句再现袁隆平当时兴奋、喜悦、失而复得的复杂心理。表现他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珍爱,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5)“不论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黄昏;不论晴空万里,或是阴雨霏霏”,时刻都能够体现他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的态度,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
    2、了解文章结构特点,体会倒叙手法的作用。
    本文全篇采用倒叙手法,开篇先突出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伟大意义及获得的高度赞誉,同时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生朗读最喜爱的段落。
    四、练习巩固
作业设计:
    积累词句。
板书设计:
                                 萌发奇想
                 当代神农氏      迎难而上       献身科学  终获成功
                                 热爱科学
                                 艰难寻找
课后反思:
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材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能说出课文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拟定学习方案。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12345678910111213
教学重点:
    能说出课文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教学构想:
    通过让学生自读感悟内容,可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疑难问题。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预计学生可能提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个老师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同?)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按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做到正确流利。
    2.提出并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解决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后,提出:
    (1)面面相觑,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同学们为什么会面面相觑?
    (2)冰川期,你们知道冰川期是什么时期吗?(地质上的一个时期,在新生代的第四季,当时气候非常寒冷,欧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盖,也叫冰河时代。)
    (3)胸有成竹,文中说我做什么胸有成竹?
    (4)郑重其事,怀特森老师是怎样郑重其事地讲“凯蒂旺普斯”的?
    (5)狡黠是什么意思?(狡诈)怀特森老师眼里为什么闪过狡黠的光芒?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书上做个标记。
    2.汇报: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修改完善,达到人人会说(这篇课文写的是,怀特森老师把一个不存在的凯蒂旺普斯介绍给我们,我们没有怀疑,结果在考试是我们都不及格。这件事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存疑置后处理的问题预计有:
    我们测验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说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新怀疑主义”指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新怀疑主义”的?
    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
    文中两次提到“正视”有什么含义?“我”什么样的心情?
    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呢?12345678910111213
    四、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1.你觉得《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可联系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课后2题确定)
    2.下一步我们深入学习什么呢?首先看看学习《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对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还要解决我们不懂的问题——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
    3.拟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学生自拟后师生交流,形成建议性学习方案和自拟学习方案。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
凯蒂旺普斯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0课《一个这样的老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你们是从哪儿得到这么多地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样把一个“这样”的老师展现给我们的呢?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二、依学案自主探究,因需交流。
    学习:怀特森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
    思路1:默读课文,看看怀特森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一想怀特森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
    思路2:默读课文,思考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和行为有了哪些变化,“我”认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
    三、共议交流。
    l.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
    (一)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新怀疑主义”的老师。(学生也可能认为是博学的、有趣的、特殊的、不寻常的、不可思议的、惹学生生气的、狡黠的、戏弄学生的、让学生学到了探索精神的、让学生明白书上写的老师说的都是不一定正确的、用特殊方法纠正学错误的、……)在“凯蒂旺普森”事件中,预计学生对怀特森老师最初的认识可能是零散的,如:他们会认为怀特森老师是博学的、戏弄学生的、教会我们怀疑的……教学时可依照学生的发言顺序教学,而后进行整合提升。
    2.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博学的老师。(如果学生先谈到略处理)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
    你从怀特森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的凯蒂旺普森身上觉得他是一个博学的老师。12345678910111213
    3.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戏弄学生的老师。“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
    狡黠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了?(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老师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们。而是让他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4.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怀疑的老师。怀特森老师摆摆手,让大家平静下来:“难道你们自己没有想过吗?既然是‘绝迹’了,那就什么也没留下。我向你们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1)怀特森老师认为我们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知识性的,而是没有对老师说的话做认真的考虑,发现其中的疑点。)
    (2)我们再看看怀特森老师向我们介绍的凯蒂旺普斯,看看我们该不该起疑心?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引导学生把冰川期绝迹和动物头骨结合起来考虑,体会到在冰川期绝迹的动物留下来的应该是化石而绝不是头骨。)追问:还能从哪感受到怀特森老师要教会我们怀疑?
    (3)从考试成绩登记在册教会我们必须学会怀疑。过渡:在这次“凯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我”眼中的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喜欢——吃惊——愤怒——领会良苦用心)
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读读这些句子,结合上下文谈谈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怀特森老师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会怀疑,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新怀疑主义。这也是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
    小结:一个莫须有的凯蒂旺普斯,让我们懂得了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书本上的内容和老师说的,还能从哪感受到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
    (二)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探索的老师。
    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说这是不寻常的探索?(引导学生从“小汽车”事件体会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教我们学会探索的老师)
    l.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怀特森老师即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有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质疑,也教会了我们探索。那么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之前和之后,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引导学生结合“我们”行为的变化过程:不习惯质疑——学会了新怀疑主义——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我们的生活,感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对我们影响深远的老师)相机出示:逐渐的,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你们觉的什么是“新怀疑主义”?(引导学生从这一段中感受到怀特森老师教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掌握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培养了我们坚持真理的毅力。教学时还可引导学生结合下文来谈怀特森老师对我们的影响。)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怀特森老师,作者不仅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还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以及我们行为的前后变化,加深了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这种通过对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叫侧面描写。12345678910111213
    (三)师生总结。完成填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
    四、拓展延伸。
    是呀,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试想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那么他还是今天的大卫.欧文吗?
作业设计
    1.练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试着把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带到你的学习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
与众不同:学会质疑        影响深远:学习方式
                                   学会探索                  生活方式
课后反思

詹天佑
教材分析:
    本文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抓住重点语句领会人物的高尚品质。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和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抓住重点语句领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意识。
教学构想: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利用自主合作、问答法、讨论法解决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他是怎样克服的。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解一、二大段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詹天佑头像:你知道这是谁吗?师简介詹天佑主要经历、事迹。
    2、今天我们就来《詹天佑》(板题齐读)
    3、通过预习,说说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落。
    1、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读后评议。
    2、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你写下了哪些批注(检查预习作业)12345678910111213
    3.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写了修筑铁路的经过?(4-6),写修筑之前的事?(2、3)在此基础上,试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写了什么?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3)清政府提出修筑计划,帝国主义阻挠和任命詹天佑后国内外的强烈反应。
    (4-6)具体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
    (7)京张铁路提前竣工,中外人民赞叹不已。
    三、导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段共有几句话?(3句)
    2、说说每句话都讲了什么?(全体生)
    3、哪些词语最能概括这三句话的意思?解释“杰出”(万能超群,出众),这里是说詹天佑是一位才能突出、超群的爱国工程师。(中上生)
    四、导读第二段。
    1、指名读二、三两个自然段,说说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阻挠、要挟”是什么意思?帝国主义要挟我们什么?这里“对方弱点”指的什么?(清政府腐败无能,技术落后)“自己的要求”是什么?(帝国主义想争夺修筑权,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3、讨论:(1)清政府在自己的领土上提出修筑京张铁路,为什么帝国主义要出来阻挠的要挟呢?(师适时介绍当时背景)(2)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
    4、“轰动”什么意思?在国内外引起了怎样的轰动?(1)国内:“这下咱们可争了一口气”(投影出示句子1:)这里是谁争了一口气?为什么说争了一口气?(2)国外:“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投影出示句子2)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5、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一段。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组词。
    2、抄写书后词语。
板书设计
詹天佑
杰出、爱国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三、四段。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前两段主要内容。
    2、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接受了任务,他又是怎样修筑的呢?
    二、导读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思考:
    (1)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詹天佑采用了哪两种不同的方法?
    (2)青龙桥附近的山势坡度特别大,詹天佑是怎样解决火车爬坡的难题?
    2、讨论:
    (1)第四自然段,“毅然”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不怕困难,决心为国争光)
    (2)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做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3、指读第五段,想想詹天佑采用了哪两种方法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
    (1)自己找出同位讨论,再指名上黑板边画图边讲讲什么是“从两端同时向中凿进的办法”,什么叫“中部凿进法”。如有学生讲不出或画不对,再指名或讨论评议。12345678910111213
    (2)说说两处地形特点,体会詹天佑为什么采用这两种方法,这样施工有什么好处?
    (3)詹天佑为什么能采用这样的施工方法?(体会到:1、工作周密,2、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才能)
    4、指名读第6段,思考:詹天佑怎样解决火车爬坡的难题的?出示投影抽拉片,学生讨论后自己演示、讲解。
    5、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了解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小结:我们了解到詹天佑遇到的困难和他对待困难的态度,以及克服困难的做法,说明他处处不忘为中国人争气,表现他的超人智慧和杰出才干,这些内容都突出了他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6、指导朗读这一段,重点朗读三、四自然段。
    三、导读第四段。
    1、指名朗读,思考: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的原因是什么?
    2、讨论:
    (1)有强烈的爱国思想,要为中国人争口气;
    (2)严肃认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
    (3)有敢于创造的才干智慧。
    3、“赞叹不已”什么意思?想想外宾们会怎样赞叹?
    4、齐读课文,读出自豪、赞叹。
    四、回顾课文,总结中心。提问: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紧紧围绕杰出爱国,介绍了社会、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困难以及他对待困难的态度,怎样设计、施工的,讲提前两年竣工,体会到他的杰出、伟大和爱国。)师再详细介绍一下詹天佑。
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文。(必做)
    2、练笔:我看伟大的工程。(选做)
板书设计:
                                            勘测线路
                            詹天佑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铁路
课后反思

床头上的标签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的故事。他之所以著名,除了在化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和成就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曾在一项实验中“浅尝辄止”而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后来李比希发现了自己的失误后,非常懊悔,他把自己的错误判断制成标签,“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警示自己,告诫大家: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他接受了失败的教训后,“要认真”“要严谨”地从事研究工作。终于成为了“化学史上的巨人”。12345678910111213
教学目标:
    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
教学难点:
    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构想: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利用自主合作、问答法、讨论法学习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能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
    1、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
    3、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三、学习新知:
    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思考;本文的三个特点:
    (1)别具匠心的标题。以“床头上的标签”为题最能表现李比希这位“化学史上的巨人”,具有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标签”在文中还起到了线索的作用,把李比希失败与成功这两件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2)精心的选材。本文选了两件事,而且是一成一败,一得一失。这样选材让读者感受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拥有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这样写,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更饱满。同时也让读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这篇文章巧妙的细节描写。本文中有两处精当的细节描写:一处是:当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能证明自己失误的论文时,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李比希对科学研究慎重的态度及自己懊悔的心情。第二处是:描写李比希制作“标签”的过程。是这样写的,“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生动地再现了李比希求实、自律的形象。
    (4)先写李比希读论文后“后悔莫及”这一结果,后写“懊悔”的原因。是为了强调当时李比希发现自己失误的痛苦心情。为下文写他制作“床头上的标签”警示自己做准备。
    3、找出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并说出理由。
    四、练习巩固:课后题。
作业设计:
    基础训练内容。
板书设计
床头上的标签
失败——成功
课后反思: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诺贝尔成功研制硝酸甘油这种炸药的事,表现了他“不怕死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12345678910111213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及字词;正、侧面描写相结合;了解化学家诺贝尔的经历,学习他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及字词,了解化学家诺贝尔的经历,学习他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学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构想: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利用自主合作、问答法、讨论法学习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能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诺贝尔的资料: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但由于经营不佳,屡受挫折。后来一场大火又烧毁了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要靠借债度日。父亲为躲避债主离家出走,到俄国谋生。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在街头巷尾卖火柴,以便赚钱维持家庭生计。由于生活艰难,诺贝尔一出世就体弱多病,身体不好,使他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欢快。当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他却常常充当旁观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诺贝尔的父亲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试验炸药,几乎是在隆隆的爆炸声中度过了童年。诺贝尔到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惟一的正规学校教育。1850年,父亲让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时间,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早在1847年,意大利的所伯莱格就发明了一种烈性炸药,叫硝化甘油。它的爆炸力是历史上任何炸药所不能比拟的。但这种炸药极不安全,稍不留神,就会使操作人员粉身碎骨。许多人因为意外的爆炸事件而血肉横飞,连尸体也找不到。诺贝尔决心把这种烈性炸药改造成安全炸药,他发明了雷管。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瑞典币。他不顾其他人的劝阻和反对,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支持和平事业共5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三、学习新知:
    1、读课文,感知内容。
    2、理清思路:
    (1)本文开篇先概述诺贝尔是一个在科学研究领域内不怕危险的人。这一部分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2)然后,作者用了7个自然段评写诺贝尔冒生命危险终于成功研制硝酸甘油炸药,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先介绍诺贝尔的生平经历。后写诺贝尔研制炸药的原因。原因有两个:第一,1859年26岁的诺贝尔回到祖国,看到了工人手工劳动“既辛苦进度又慢”的现状,心急如焚;第二,当时的黑炸药威力小,使用起来很不安全。基于这两个原因,诺贝尔决心要研制一种威力巨大又安全可靠的炸药,“实现人们移山填海的梦想”。第二层写试验遇到的重重困难及危险。这一层中,作者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办法。先写“这是一项多么艰巨,多么危险的工作啊!”来概括这项工作的危险性。然后,一12345678910111213
一叙述试验所遇到的险阻。虽然试验“连连受挫,但诺贝尔毫不气馁”。第三层写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终于研制成功硝酸甘油——炸药,被人们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3)最后一个自然段,写诺贝尔创立了“诺贝尔奖”。表现了他不计个人私利的伟大品格。
    3、写法总结: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除了正面去体现诺贝尔的精神,还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科学家形象。在写诺贝尔研制炸药遇到了重重困难与危险这一部分时,先些许多研究“都没有成功”,“有的人在实验中丧生了,有的人在爆炸的火光前望而却步了”,写这些内容的目的:一是突出此项研究的危险性;更为重要的是烘托出诺贝尔“知难而进”的光辉形象。
    4、练习巩固:课后练习。
作业设计:
    基础训练内容。
板书设计
                                        不怕危险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冒生命危险研制硝酸甘油炸药
                                        创立了“诺贝尔奖”
课后反思:

综合活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位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以及他们的杰出贡献,讴歌了他们百折不挠的毅力,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科学朴素而美丽,纯洁而崇高,科学精神是所有现代人的必需品格。”本次读书会要引导学生交流与科学这一话题有关的读书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高尚品质,伟大的献身精神,并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唤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本次读书活动通过读书、讲述、聆听、演示、感悟,提高学生感受生活,口头表达、倾听、实践、筛选整合信息等各种能力。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读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本次读书活动通过读书、讲述、聆听、演示、感悟,提高学生感受生活,口头表达、倾听、实践、筛选整合信息等各种能力。
活动准备:
    读科学家的书、了解科学实验。朗读科学家写的文章。
活动时间:3课时
活动过程:
    一、会前动员
    向全班同学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 (号召全员参加,小组合作,精心准备。)
    二、组建活动小组
    按兴趣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确定组长,明确分工。
    三、选择读书交流内容
    有四项读书交流内容可供参考:
    a.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b.演示并讲解有趣的科学实验。12345678910111213
    c.朗读科学家所写的文章。
    d.谈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教师不做硬性规定。
    四、彩排
    1、选好主持人,写好串联词。
    2、组建评审小组,对各组所准备的内容进行检查。
    五、召开读书会
    事先布置好会场,在黑板上写好主题。可邀请家长及有关人员参加,并请他们参与评价。观众注意倾听、积极交流、大胆发言。做好会议记录。
    六、交流心得
    会后,可引导学生谈谈参加读书会的感受,整理自己的发言或写一篇心得体会在班内交流。
作业设计:
    基础训练内容。
板书设计
综合活动
读书会
课后反思:

1234567891011121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878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