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的教案|<桃花心木>教案(第二课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激趣――迁移――导入
1猜年龄 明方法(看――想――问――知)。
2读课文 理结构(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看、想、问、知)。
二、学习――探究――训练
1、学习“看”的部分。
a读课文,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
b请学生用最精炼的一句话概括作者的所见。
c根据练习,训练语言,检验所知,出示小黑板,填空:
种桃花心木的人(  )常来浇水,(  )没有规律,既不(  ),也不(  )。
                                                 时间与水量都___  ___  ___。
2、学习“想”的部分。
a读课文,说说作者在想什么?
b将带问号的句子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c再读课文,让学生明白同一个句子在表达上可用不同的形式。
d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学习“问”的部分。
a根据内容,分小组读课文。
b将转述句改为直述句,强调注意标点的运用。
c抓“忍不住”引导学生朗读。
4、学习“知”的部分。
a抓“笑”拓展,说说种树人为什么笑了?
b读课文,说已知。
c出示一段话,与文本对比体会。
树苗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自然就会枯萎了;如果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d抓“语重心长”,先理解,再读段落。
e质疑。
三、学文――谈话――明理
a读倒数后两个自然段,联系生活谈“独立自主”。
b师质疑:课文为什么要写这两个自然段?
c抓最后一段中的“再”“也”两个字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d扮演角色(种树人、“我”、桃花心木),检验学习效果,升华思想感情。
四、总结 
a从种树人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b从“我”身上我们又明白的了什么?
c结合板书,谈学习的方法(看――想――问――知)。
(本教案由李素娥老师根据听课记录整理而成,在此表示感谢!)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859.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