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下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_人教版六下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10-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组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学生也对中华民风民俗有些了解,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制作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单元总体目标

1、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能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2、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能体会并说出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3、交流搜集民俗资料的方法,交流课文的写作特点,积累反映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名篇,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

    导学重点

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导学难点

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课时分配:

6、北京的春节                   2学时

7、藏戏                         1学时

8、各具特色的民居               1学时

9、和田的维吾尔                 1学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3学时

回顾拓展二                      1学时

合计                            9学时

 

 

 

6、北京的春节

导学目标:

1、能够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重点目标)

3能够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难点目标)12345678

学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春节的资料

学生:1、搜集关于春节的来历:2、搜集关于春节的习俗:3、读课文3遍,在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然后组词。4、在文中画出“掺和、万象更新、守岁、截然不同、娴熟”,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字词典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导学时间:2学时

导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学目标:

1、能够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如祭灶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闹元宵等。

3、读过年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全家聚首;初一、初二走亲访友;正月十五逛灯会。

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1、自由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2、小组交流这些重要的日子,有哪些风俗习惯?

3、各组派代表说说老北京春节的习俗,师生随机评价,归纳总结。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品读重点,深入体验: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说说体你的体会。)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大人们:

孩子们:

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第二学时

导学目标:

1、能够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2、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导学过程:

一、品读重点,体味民俗

1、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除夕真热闹”。

2、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

灯的种类多:

3、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

二、回顾全文,领悟写法

1、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12345678

一是按(        )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                             )进行详细描写,对(                       )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2、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三、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1、过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自己所过的春节,谈谈感受或希望。

2、学生交流,确定写作思路。

3、布置作业:写一写自己对春节的感受。

 

板书设计:

时间

风  俗  习  惯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三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小玩意儿

大人:准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正月十五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7、藏戏

导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野马脱缰、咆哮、吞噬、宏愿、发誓、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行善积德、雄浑、婀娜多姿、赞叹不已、身无分文、开山鼻祖、两面三刀、青面獠牙、朴实敦厚、别无所求、招徕观众、旷野、丰富多彩、不一而足、随心所欲、优哉游哉、师传身授”等词语和优美语句。”12345678

2、能说出藏戏产生的原因、藏戏表演的内容、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重点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前准备:

老师:准备有关藏戏的视频

学生:1、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2、熟读课文三遍,在文中画出“野马脱缰、咆哮、吞噬、宏愿、发誓、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行善积德、雄浑、婀娜多姿、赞叹不已、身无分文、开山鼻祖、两面三刀、青面獠牙、朴实敦厚、别无所求、招徕观众、旷野、丰富多彩、不一而足、随心所欲、优哉游哉、师传身授”等词语,然后抄写2遍。

导学时间:1学时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简介藏戏

观看藏戏的片段录象,藏戏的面具照片。

黑格尔曾经说过:“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瑰奇神异,名角新秀不断涌现。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藏戏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有着悠久历史,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

二、设疑预习,自主探究:

1、课文的前三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联系?(提示:从修辞手法上思考。)读了下文的(      )自然段,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读了下文的(      )自然段,可以回答第二个问题;读了下文的(      )自然段,可以回答第三个问题。三个问题的答案分别是什么。

2、抓住前三自然段的反问句,联系下文有关内容,你能说说藏戏的主要特色有哪些吗?

三、品读重点,深入体验:

1、读课文4—7自然段,思考:藏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开山鼻主是谁?表演形式怎样的?表演内容是什么?

2、课文8—1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看藏戏面具的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对照课文8—16自然段,说一说各角色分别是什么颜色,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性的表现?

3、课文17—18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从“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体会到藏戏的什么特点?

4、课文19—20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开场怎样,正戏如何,结尾又怎样?

5、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四、朗读文本,总结写法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总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12345678

板书设计

7、藏戏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导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闽西南、粤东北、崇山峻岭、点缀、奇葩、偏僻、盗匪、骚扰、糯米、安然无恙、魅力、崇尚、贮仓、秩序井然、和睦、遮天盖地、蜂拥而至、喜气洋洋”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说出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重点内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难点内容)

学前准备

教师:搜集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影像资料。

学生:熟读课文三遍,画出“闽西南、粤东北、崇山峻岭、点缀、奇葩、偏僻、盗匪、骚扰、糯米、安然无恙、魅力、崇尚、贮仓、秩序井然、和睦、遮天盖地、蜂拥而至、喜气洋洋”等词语。”等词语,然后写2遍。

导学时间:1学时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特色民居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游览一番。

二、精设提纲,预习探究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词语认读:

闽西南、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 树满寨、花满园

三、品读课文,深入体验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填表。

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说明方法

 

2、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

3、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思考:客家民居“奇”在何处?

造型奇特:

用料奇特:

结构奇特:

文化奇特:

4、客家民居以其宏伟壮观的规模、独特的建筑形式、异常坚固的结构,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

5、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

四、自学《傣家竹楼》部分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填表。

傣家竹楼

位 置

12345678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说明方法

 

2、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

五、拓展延伸

读一读:

内蒙民居──蒙古包毡包。  西藏民居──藏南碉房。  北京民居──四合院。

上海民居──上海“石库门”房子。   陕北民居──窑洞。

 

板书设计: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营垒式住宅、宏伟壮观、圆形围屋、八卦布局

傣家竹楼:藏在竹林、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结构简单、别致美观、宽敞通风

 

 

9、和田的维吾尔

导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维吾尔、豪气、酷热、铺天盖地、撕扯、引吭高歌、热烈激昂、肃然起敬、摇曳、美不胜收、深邃、妩媚、能歌善舞、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能说出“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重点目标)

学前准备

教师:准备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学生:1、搜集维吾尔族的风俗民情。2

2、熟读课文三遍,在文中画出“维吾尔、豪气、酷热、铺天盖地、撕扯、引吭高歌、热烈激昂、肃然起敬、摇曳、美不胜收、深邃、妩媚、能歌善舞、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然后抄写2遍。

导学时间:1学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新疆好地方》的乐曲声中,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民情。说说对维吾尔族的印象。

维吾尔族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速读课文,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开头和结尾;2—3;4;5—6小节的内容。

开头和结尾写:

2—3小节写:

4小节写:

5—6小节写:

三、品读重点,深入体验: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土、花、歌、性格”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

土:表现了维吾尔人;

花:表现了维吾尔人;

歌:表现了维吾尔人;

性格:表现了维吾尔人。

2、诵读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人

(1)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

黑夜,沙尘暴铺天盖地,维吾尔汉子的表现:                                                   12345678

黑夜,沙尘暴铺天盖地,“我”的表现:

(2)有感情朗读这一段,读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放。

3、感情诵读“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的部分,思考: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食物:

晾晒:

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4、诵读“爱美的维吾尔族”部分,思考:从哪儿看出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5、感情诵读“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的部分,从中体会到什么?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师小结: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四、提升认识,总结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提示:全文每段第一句与下文之间是什么关系?)

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9、和田维吾尔

豪气乐观、热爱土地、天生爱美、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喜欢聚餐

 

 

口语交际习作二

导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能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学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民风民俗的图片

学生准备: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导学时间:3学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导学目标:

能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能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12345678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③表达是否流畅;

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习 作

导学目标:

能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来进行习作。

导学过程: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导学目标:

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导学过程:

一、佳文点播台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间

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汇编民俗作品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回顾拓展二

导学目标:

1、能交流对本单元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积累课文所列的两首古诗,能熟读成诵。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趣味语文趣在哪里,交流自己了解和搜集的其他趣味语文的资料。

导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三、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12345678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857.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