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一等奖】《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9-09-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学生喜闻乐见。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们过春节的欢喜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情分析:  过春节学生也是喜闻乐见,最喜欢不过了。只是要了解各地的风俗不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腊月、初旬、翡翠、杂拌儿、走马灯、零七碎八、万象更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都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来上课。和家人聊聊自己家乡怎么过春节?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过新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今天同学们都穿着新衣服,好漂亮,老师拿出相机照下这漂亮的一幕。
2.请你们说说我们家乡怎么过春节的,好吗?
 (学生纷纷回答:农历十二月初十开始买年货。二十四送灶神,家家吃汤团,团团圆圆;二十九白天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贴年画、祭天神,这天晚上每人吃长寿面:大年三十一家人吃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小孩子可以玩游戏,大人欢聚看春晚;正月初一上坟,不拜年;初二开始按照辈分走亲访友;十五晚上迎龙灯,拔龙须,保佑来年风调雨顺等。)
      3.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老北京的春节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说说你的感受。
(糖瓜粘我们没有吃过,磨豆腐、蒸馒头我们也不做。二十九晚上我奶奶会蒸好几笼糖糕。)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让我们跟老舍爷爷走进老北京,去那过过春节好吗?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前后同学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圆圈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123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老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把你最喜欢的一个重要日子的活动反复读一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3.全班交流汇报:
       1)我发现老北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2)我发现老北京的孩子像我一样特喜欢买爆竹。
       3)我发现老北京正月初一还能逛庙会,我不知道庙会是什么?(请同学帮忙逛庙会是什么?)
4)我发现老北京是花灯好多,好美。比我们中洲公园的花灯品种多一些。
          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地道的老北京民俗中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最难忘的就是除夕夜了,我们小朋友穿着过年的新衣,吃完团员的年夜饭,拿了压岁钱,就开开心心的三五成群做游戏,不玩个半夜三更是不回家的,这天爸爸,妈妈也不会催我们回家。)
       3.除夕夜真的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感情朗读这段。
      五、总结评价: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这样开心热闹,字里行间里流露浓浓的年味。老师听小朋友开始说得其实我们的春节也是过得热闹,开心的。
      六、课后延伸:
      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习俗,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  除夕吃团圆饭,守岁
      春节的三次高潮—初一逛庙会
                                   正月十五看花灯、吃元宵  

                                                                      第二课时123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大家一起敲起自己的铅笔盒,桌子,一起唱《过新年》,“过新年那,隆咚隆咚锵……”回顾除夕。学生你瞧我,我瞧你,好像现在就是在过新年,好不开心。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我们也喜欢看迎龙灯,记得小时候的我跟着龙灯跑到天亮,我妈妈还以为我睡觉了。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你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蝴蝶灯、鸳鸯灯等,我想这些是同学们平时在迎龙灯的时候看到的吧。)
        2.元宵节的灯会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好好欣赏老北京的灯。
        3课件出示老北京的花灯,请同学们欣赏。(哇!哦这个漂亮,哇塞!唏嘘赞美声不断。真的比我看到的中洲公园的灯多。)
        4通感朗读这两段,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比较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2课文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讨论得出:详写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十五这四天,好处是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阅读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2。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3. 习作:写一篇家乡的春节
      五。喜悦结束
配乐一起唱《恭喜》,互相恭喜。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详写              
  热闹喜庆团圆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xiaoxueliunianjiyuwenjiaoan/77658.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